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的普及,犯罪组织网上招募未成年成员的现象呈急速上升趋势。为降低未成年人在网络情境下的犯罪动机,应分析犯罪组织网上招募未成年成员肆虐的原因,从微观和宏观措施入手,控制未成年人加入犯罪组织的网络诱因,从而实现对犯罪组织网上招募未成年成员的监控预防。  相似文献   

2.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减少犯罪的需要。河南是人口大省,未成年人数量较多,因此,总结未成年人的犯罪规律,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研究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率逐年上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研究我国未成年犯罪的特点和现行法律的缺失点,可以了解目前国内未成年人犯罪的总体状况;从而提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立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由于此方面立法的滞后和理论研究的不够深入,故对未成年人帮教制度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本文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新《刑事诉讼法》,在分析帮教的含义以及我国未成年人帮教制度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完善未成年人帮教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能够有助于该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面对我国日趋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我们深刻认识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深化对未成年人犯罪规律的认识,加强未成年人犯罪检察理论研究,创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思路,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律师介入机制、社会调查制度、社区矫正机制、前科消灭制度"等制度的构建,逐步完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未成年人检察队伍的专门化、专职化,已然成为提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成效的当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规定,指出,应把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有效区分开来,为确定未成年人应负的刑事责任提供科学、合理的刑法依据;尽量缩短监禁的刑期,适当放宽缓刑的适用条件,尽量使用缓刑,重新构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7.
民族恐怖主义犯罪作为一类犯罪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惩治民族恐怖主义犯罪具有指导意义。在打击民族恐怖主义犯罪中,必须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总体上,坚持以严为主的基本方针,注重从宽的基本原则,坚持相济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中,必须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到预防和惩治民族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与刑事执行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中,法律和相关制度还不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近年来有日趋严重的迹象,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分析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相比,在社会危害性、表现形式以及产生原因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采取不同的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中制定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起诉制度,尤其是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和犯罪缓诉制度,对于解决未成年人犯罪,进一步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是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团体化、暴力化趋向发展,未成年犯罪像一个毒瘤触目惊心,本文通过对未成年犯罪案件进行分析,究其原因,查找对策,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有效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的希望所在,因此培养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时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来进一步探究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孙立伟 《大众商务》2010,(2):246-246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居住环境和情境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决定性客观因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和减少未成年人形成犯罪的心理,走向犯罪。  相似文献   

13.
孙立伟 《大众商务》2010,(4):246-246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居住环境和情境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决定性客观因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和减少未成年人形成犯罪的心理,走向犯罪。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成年人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不断改善,但同时,随着大量信息的涌入,缺乏必要鉴别能力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其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误入歧途,甚至触犯法律。因此,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探寻未成年人犯罪产生变化和发展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工作,强化新形势下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改进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以"教育、感化、挽救"为方针,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为原则,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势日趋严峻,而其犯罪原因的多样化、犯罪治理的复杂化,直接决定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程的艰巨性。鉴于此,本文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现况,对其犯罪原因进行了梳理,并就预防对策展开了探讨,以便更好地发挥预防效能,促进预防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严峻,其特点之一是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严重。不少人提出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以此打击未成年人犯罪,但也有不少学者反对这一观点。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当前应将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限定在14周岁,而不宜降低。  相似文献   

19.
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有重大影响。论文采用流行病学中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调查的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亲友涉嫌犯罪、学校道德教育是否到位等8个因素为有效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其中亲友涉嫌犯罪、能较容易的接触到黄赌毒等6个为危险因素,与教师关系和睦及学校道德教育到位为保护性因素。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适当增加学生留校时间,加强学校与执法部门的合作,从根本上降低未成年人游荡时间;对于有明显不法行为的未成年人,要建立附条件不起诉者的观察期制度加以观察。  相似文献   

20.
在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刑法修正案(十一)》采取了在一定范围上降低相对责任年龄同时维持最低责任年龄的做法。应当看到,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不能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应该通过改革收容教养制度的方法来应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无法处遇的情况。基于此,《刑法修正案(十一)》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收容教养制度改为专门矫治教育,旨在加强对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改造,但从其规定来看不是十分细致,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