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农地非农化的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强制性的政府征地行为,一方面有效保障了城市建设的土地供给;但另一方面也严重侵害了失地农民的权益。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的角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征地过程中政府责任,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打破土地市场的政府垄断,以期为完善政府行为、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是指"种田无地,投资无钱,就业无路,保障无门"的"四无"状态的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失地引起的社会矛盾加剧"问题排在首位,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亟待且必须解决好的一大社会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应规范政府征地行为,维护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使失地农民享有应得利益;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使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加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罗恒 《中国科技投资》2013,(17):201-202,18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征地规模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没有处理好与被征地人的关系,致使官民纠纷频现,出现了一系列的暴力抗征和集体上访的群体性事件。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土地征用事后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与城市下岗职工相比,失地农民没有最低生活保障和稳定的就业渠道,缺乏政策和财政支持,显得更为弱势。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并认真解决,否则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与持续发展。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环境群体性事件可分为事后救济型和事先预防型两种。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诱因与一般群体性事件不同。文章利用重叠利益的解释模式来解释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认为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诱因是政企合谋或民众对政企合谋的恐惧。为了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抑制地方政府自利性的发展经济行为,企业应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民众依托环境NGO组织进行理性维权。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土地征收:问题、原因及改革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进入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数量由1993年的8700起,增加到2005年的87000起,平均每6分钟就发生一起。在这些群体性事件中,因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已占全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而近年来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征地补偿安置问题的占来信来访总数的60%以上,个别地方甚至达到80%。农村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成为许多地方的不稳定因素。本文试图就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农村耕地被大量征用,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失地农民的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不断凸显,其原因在于:土地征用补偿的标准不够科学合理,价格偏低;基层管理不规范,补偿资金分配和使用暗箱操作,缺乏透明度;现有政策、法律的缺位导致了失地农民应得的权益补偿受到侵害。对此,应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征地;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合理补偿失地农民,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法律援助和保障,以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和安置过程中,政府应成为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角色.目前政府单方面主导着失地农民的治理机制,失地农民和政府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和参与关系.我国现行征地法律依据相互矛盾,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安置方式不合理.应该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实行征地听证会制度和仲裁制度,设立土地增值分成制度和征地申诉制度,建立土地基金制度,完善社区治理,重塑失地农民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JS市非法集资群体性突发事件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有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公共政策有失公平、政府信息不透明导致谣言传播、片面追求经济绩效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化等。地方政府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时应该根据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形态特征进行全面评估和综合考量,建立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保障机制,并注意规范政府应急管理与危机干预行为、提高公务员应急管理素质及提高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0.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有效举措之一。文章首先梳理了各省份保障模式、资金来源、保障对象、保障内容、缴费方式和保障待遇标准等政策,从中发现各省份存在通过政策的制定减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的现象,并进一步探析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与地方财政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财政收入充裕的省份,政府是愿意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大量投入资金的;而地方政府财权、事权的不平衡及中央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零财政投入是导致此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淮安经济开发区依法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并建立了被征地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应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土地出让增值共享机制,让失地农民分享城市化带来的利益,促进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城市居民住房和非农用土地的需求量加大,国家对农业用地的征用量逐年增多。由于国家征地机制的不完善、针对失地农民的权益补偿不到位,致使失地农民在就业、子女教育、养老等方面出现诸多困难,社会问题不断涌现,这些问题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影响非常复杂和深远。因此,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对于城镇化的顺利进行以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问题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面积征用,导致失地农民的数量急剧上升,由于征地制度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失,使得失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面临诸多困境。只有建立相应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利于加速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及维护稳定的社会安全网。  相似文献   

14.
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土地征用不可避免。法律对征地行为做了明确规定,国家和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规范征地行为,但是在政策执行中还是出现了许多问题。地方政府及相关利益集团的不正当征地行为导致农民上访增加,被征地地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找出这些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对征地工作的顺行和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河南省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失地农民没有得到土地市场化的增值收益、就业难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土地管理和征收制度存在缺陷是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是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基本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必须让失地农民参入分享土地市场化的增值性收益、建立有效的就业保障机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失地农民分享城乡之间均等的公共产品供给,实现城乡兼顾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制度在我国农村形成了"三类人群":失地农民、农民工、农业劳动者,这"三类人群"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特有约束。破解土地流转背景下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困境,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利益,是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笔者在肯定土地流转制度有效的前提下,借鉴经济学中对弹性的分析思路,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土地流转制度下社会保障涉及的三大人群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弹性和供需缺口,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设计出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和谐三角"。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保了农民对集体土地的经营和使用权。2002年的《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进一步扩大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和使用权限。与此同时,国家还逐步完善了对农民土地的征用办法和程序以及对农民的补偿安置办法。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土地制度变革在土地产权、政府征地安置补偿和土地流转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在新的土地制度变革过程中,还应进一步确保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完善征地制度和规范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之中国城镇化、工业化的高速飞跃,随之而来的是城乡差距拉大,建设用地需求的增多,导致失地农民人数的增加。土地承载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社会保障的重任,合理解决和处理好农村土地征用收益资金的分配问题就显得尤为关键。通过探讨农村土地征用产生的土地收益的来源,发现农村土地征用收益分配失衡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重要原因,从而寻找改善农村土地征用收益分配不均衡的路径,进而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社会权益,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省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征用了农民的土地,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之所以出现大量失地农民的原因,是多种制度、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立法,改进征地补偿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形成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不断扩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聚焦的一大社会问题,一旦解决不好,很可能激化因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本文根据农民失地的成因将失地农民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愿离土农民,一类是因征地而失地的农民.本文提出对这两类农民的社会保障应区别对待,构建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