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开放复杂的复合系统。以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理为基础,选择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收集2011—2019年的相关数据,对河北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达到良好水平;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略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缓慢,是制约三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3.
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单元,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2004—2019年旅游经济、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科技创新发展极化现象显著,而生态环境发展态势趋于平稳;时序分析方面,黄河流域各地区2004—2019年协调度为0.215~0.890,省际差异显著;空间演变方面,黄河流域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呈现出“中下游高,上游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开发研究》2022,(1)
以黄河干流经过的甘肃省4个市(州)为例,构建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文化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2011—2019年各市(州)经济、生态、文化三极的发展水平。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甘肃黄河生态经济带各市(州)三大系统协调演化关系。研究发现,甘肃黄河生态经济带基本形成了兰州领先带动,白银市、临夏州和甘南州追赶超越的“一强三弱”发展格局。兰州市经济、生态、文化三极之间呈现高度协调的关系,其他3个市(州)处于基本协调状态,有小幅上升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不能很好地协调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制约整体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坚持生态优先、树立文化品牌和发挥经济带联动优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海洋产业结构变化是海洋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海洋产业结构演变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可持续发展、人海关系及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对海域利用变化研究的有益补充。文章试图探寻海洋产业结构演变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耦合机理,构造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元素指标,并以山东省为例,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研究表明,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正趋于转好,逐步体现出两大系统的区域协调效应。 相似文献
7.
今年,这个新千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30周年纪念日。回顾上个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恢复经济,开展经济建设和进行社会经济改革,国际上出现了和平与发展的可喜现象。从1945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持续的经济增长伴随着自然资源的大规模耗损及环境污染(当时称为公害)与日俱增,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经济问题突出严重起来。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前途产生了疑虑,感到担忧,治理污染、拯救地球、寻求生存与发展之路的呼声在这个星球上此起彼伏,相关的科研活动与社会运动蓬勃兴起。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掀起了一场波及各州地万所中小学、2000余所高等院校和社会多层面约2 000多万师生及各届人士参与的环境保护运动。 相似文献
8.
9.
《开发研究》2014,(2)
基于协调发展理论及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2001—2012年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2001—2012年北京市旅游经济效益函数g(x)与生态环境效益函数g(y)均呈明显的增长态势,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②2001年以来,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状态不断改善,协调发展度呈明显上升趋势,2006年之后已步入良好协调发展状态;③2003年的"非典"对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指数(T)、"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度(C)及协调发展度(D)3个指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3个指标总体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开发研究》2016,(1)
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2005—2012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2年福建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态在不断改善,协调发展度呈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已步入良好协调发展状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函数对比分析显示,2005—2010年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2011—2012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已超前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生态旅游开发水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等促进福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以重庆市为例,选取了15个反映旅游经济和交通系统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1993—2013年重庆市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旅游经济系统和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发展态势较好,耦合度从0.0119增加到0.6779,两系统的耦合互动效应由弱逐渐变强。目前两系统处在初级协调阶段,重庆市仍需加快交通建设以促进旅游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响两者协调关系的因素,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21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变化,并结合障碍度模型进一步探讨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为空间分布不均且省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的特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成为影响全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以中国知网(CNKI)1992—2021年关于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255篇核心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合作关系、研究热点及前沿、研究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和探究中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热点前沿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自1992年以来,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受到学术界关注,2004年该研究领域的文献剧增,研究趋势受到协调发展政策的显著影响;虽然众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展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但研究机构多以独立开展为主,机构间的合作不够密集;该领域的研究方法、研究主题发展多元化,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开展实证研究。未来该领域研究亟须在绿色发展、清洁能源和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不断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6.
18.
19.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和协调发展已成为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正确认识黄河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关系,采取恰当的发展路径和保护措施,是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黄河流域的经济环境发展研究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该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