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具有发展对韩、对日、对俄生产性服务外包产业的区域地缘优势,便利、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10个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链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资本、技术和人才状况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创造了良好的资金条件、技术保障和人才保障;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正成为当前一个学术热点,在研究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动因、集聚度测量方法以及集聚影响因素等进行文献研究后发现,现有研究多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自身角度进行较为单一的分析,而对其所产生的作用与产业升级整体联系的分析却存在明显不足,未来应关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创新的关联性、匹配性,加强以提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产业价值链布局、创新资源分配及政策精准扶持。  相似文献   

3.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3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上海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在分析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电子地图研究了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的特征和集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两轴三带多圈层”空间集聚模式和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勇  杨阳 《辽宁经济》2012,(5):30-32
本文主要分析了知识溢出、城市化水平、信息技术发展、产业关联度、制度环境等五方面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并借鉴东部发达省份在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面的主要举措,提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罗芳  刘泽文 《科技和产业》2021,21(8):170-174
中国高速铁路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高铁的建设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和产业联系.基于河南省2005—2018年17个地级市的数据,将高铁建设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结合,将高速铁路开通影响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相结合.构建高铁建设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的实证模型;并进一步探讨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及大小.运用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速铁路的发展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有正向影响、且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日益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及其价值链。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以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定位为落脚点,对其目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实证检验,并据此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经济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跨境电子商务是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本文利用2003-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跨境电商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境电商能显著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水平,推动地区产业优化升级,但抑制了多样化集聚。政策效应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对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更明显;中西部城市、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政策效应更显著。此外,跨境电商能加快地区信息化水平建设,扩大进出口贸易增长,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从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产业优化升级。本文为跨境电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创新,促进地区间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意义,探讨政府致力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路径:制定长远规划;把握集聚节律;比较优选集聚;加快平台构建;注重模式互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借助空间经济计量模型,探讨分析了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空间差异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着空间集聚的特征,并形成了以苏南为第一阶梯,苏中苏北地区为二三阶梯的发展格局;(2)影响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背后因素也存在空间集聚的特征;(3)各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也会影响到相邻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地区发展差异的研究,能够深入了解经济增长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从而对生产性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及为经济的增长制定宏观战略。  相似文献   

10.
黄子琦 《科技和产业》2022,22(8):212-218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边界不断延伸,充分发挥二者协同集聚效应成为推动产业融合的关键。通过区位熵法构建湖南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指数,探讨湖南省产业协同集聚的时空分异特征,得出以下结论: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水平存在区域差异性,且呈现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协同集聚形式。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是推进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政府科技投入的有力支撑.基于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技术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科技投入直接促进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并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了两产业协同集聚,即技术创新在政府科技投入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因此,政府应高效分配科技投入资金,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促进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意义,探讨政府致力于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路径:制定长远规划;把握集聚节律;比较优选集聚;加快平台构建;注重模式互动。  相似文献   

13.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与创新驱动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方法实证分析不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下产业融合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融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生产性服务业的过度集聚会导致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天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运用区位熵和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天津、北京、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集聚程度以及集聚效率上的差距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人才引进、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及加大服务业集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集聚经济理论基础上构建计量方程,以湖南省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FGLS法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未对城市环境质量产生明显的技术外溢效应。具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的参数估计却显著为负。因而,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未明显改善其城市环境质量。文章最后从湖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集聚经济理论基础上构建计量方程,以湖南省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FGLS法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未对城市环境质量产生明显的技术外溢效应。具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的参数估计却显著为负。因而,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未明显改善其城市环境质量。文章最后从湖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选取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重点研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关系及行业和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当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城市规模、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呈倒U形关系。当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呈倒U形关系,且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更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及监管强度。  相似文献   

18.
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主要作用机制,测算江西省2009—2019年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与制造业效率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那些满足中间需求而非最终直接消费需要的行业,它向其他企业和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服务,以进行更进一步的生产和商业活动。从产业的组织形式看,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在知识信息经济背景下,总部经济是一种存在于大都市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生产性服务业,本文将以总部经济为例,研究和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聚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3-2012年度福建省各地级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单位从业人员面板数据,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对福建省产业集聚情况进行测度,并分析两大产业之间的集聚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市场集聚度方面具有较一致的走势,而在空间集聚度方面走势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