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0 毫秒
1.
加强农牧业品牌化发展,是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内蒙古农牧业品牌产品数量较少、覆盖产业链条偏短以及持久性不足等是阻碍自治区农牧业品牌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内蒙古应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以推动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工作重点,提高科技和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创造和建设,有计划地推进"蒙字标"评价体系建设,实现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助推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是典型的农牧业大县,多年来坚定不移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全区农牧业发展探索了新路、树立了标杆.总结五原做法、学习五原经验、推广五原模式,对全区农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我区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两大产业可以从技术、产品、企业和市场层面进行融合。从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冰雪旅游文化产品,打造冰雪旅游文化知名品牌、组建跨行业的冰雪旅游文化企业、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市场融合、重视理论研究以及培育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急需人才等方面提出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四五”以来,通辽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基地,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牧业生产、农村牧区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本文阐述了通辽市农牧业发展现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有待改进和解决,从而提出通辽市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方旭 《改革与战略》2013,29(3):91-93
文化因旅游而繁荣,旅游因文化而精彩.文化作为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旅游作为文化表现的载体,两个产业之间的发展有很大的交汇空间.深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文章从阐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咸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趋向,提出了建立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建立人才保障机制等推动咸宁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超 《北方经济》2010,(9):55-57
正一、内蒙古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内蒙古从区情出发,提出了加快推进全区"三化"进程,即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并且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  相似文献   

7.
一、我区县域经济的缺陷和障碍(一)县域经济的缺陷第一产业增加值大于第二产业的旗县2001年还有半数以上,到2011年只有8%;2001年农村牧区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6.5%,到2011年下降为43.4%,年均减少1.3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内蒙古的城镇化速度略快于全国水平。但是,内蒙古大中城市发展快于小城镇、能源富县快于农牧业旗县,一些农牧业基础比较好的旗县城镇化速度反而迟缓。2002年县域经济总量前16位的旗县,以农牧业经济为主的有半数,排在后16位的九成是农业旗县;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地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地带,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部分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草场退化,而且退化面积占草场总面积的1/3以上,土地沙化,土壤盐化,气候恶劣等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内蒙古农牧业经济良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探讨内蒙古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解决农牧业、农村牧区、农牧民问题是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全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传承,是地域特征的重要标志,而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更是这种传承有效地体现形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但是,济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对薄弱,尤其是产业规划、政策环境、人才培养、产业联动机制等方面的发展更为滞后.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联动模式,从人才、科技、创新、制度等方面综合管理、分类保护,是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常态,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农牧业的基础地位,有利于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有利于农牧业科技进步,有益于农牧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有益于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等。  相似文献   

11.
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重要战略定位和重大政治责任."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农牧业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展望"十四五",基地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内蒙古要抢抓机遇、妥善应对挑战.随着各项政策举措落地显效,资源优势、产业潜能将进一步释放,基地建设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王关区 《北方经济》2012,(19):16-1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牧业现代化,是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农牧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牧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牧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牧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牧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牧业就叫现代化的农牧业。农牧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牧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牧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产业融合发展大背景下,曲靖拟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曲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城市定位、借助重点项目、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粮食产量实现“十连丰”、畜牧业生产实现“九连稳”的新形势下,内蒙古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进一步下大力气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建设,带动特色农牧业产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促进农牧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将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融合,符合产业生态化的要求,也是未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南宁市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发展均进入重要战略转型提升时期,只有真正尊重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主动的姿态、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才能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6.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贵州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既是贵州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对贵州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投入产出表对贵州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度进行测算,得出当前贵州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最后提出促进两大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绍琦  王瑜 《科技和产业》2022,22(8):241-245
以宁夏特色葡萄酒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产业基础3个方面构建产业指标评价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4—2019年宁夏地区各地市统计年鉴的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实际状况和可获得指标数据,测算分析其耦合协调情况。结果表明:葡萄酒-文化产业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但目前处于勉强协调等级阶段;葡萄酒-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总体趋于平稳,稍有增幅减幅;文化-旅游产业相互融合协调的影响作用增强;葡萄酒-文化-旅游3个产业耦合协调度与两产业相比融合程度较弱。最后,针对宁夏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路径提出对策建议,为促进宁夏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内蒙古各地区结合自己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积极探寻出富于特色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之路,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即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提高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大力推进农牧业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加快引进和推广农牧业科学技术,提高科技贡献率.期待这些宝贵的经验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  相似文献   

19.
杨小丽 《发展》2012,(11):29-30,40
一、酒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规模日渐扩大。近年来,酒泉市按照经济文化联动发展的思路,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商贸文化创新为依托,以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培育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强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同时要完善惠农惠牧体制机制。内蒙古农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