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慧莲 《特区经济》2022,(7):102-105
在“互联网+外贸”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业态已成为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2015—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行业交易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而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大量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支持,如何提高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跨境电商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分析了目前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人才培育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及实施,两岸经济贸易交流更加便利,台湾机床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大陆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挤压了大陆机床工具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对大陆机床产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力。因此,如何实现机床的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成为当下大陆机床产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台湾和大陆机床行业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建立影响台湾机床行业转型升级的模型,进一步结合台湾经验以及大陆机床产业自身的特点,为大陆机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世界经济渡过"高危期"后,进入了呈现诸多复杂特征的后危机时代,后G20下企业需要新的角色定位和转型发展,促进国际经济治理核心机制的完善。本文主要介绍了绍兴纺织产业的在后G20新常态下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绍兴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中现存的问题,最后探讨了该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分别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针对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外部环境,提出构建广东省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管理服务化、支持性政策、生产性服务链的支持服务体系,指出广东省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向和行业选择。  相似文献   

5.
以技术创新为视角,深入分析了产能过剩阻碍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采用 2006-2015 年工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产能过剩阻碍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2)产能利用率与产业升级之间呈“U”型关系,“门槛效应”明显。产能利用率适中的行业可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来促进产业升级,产能利用率较低或较高时,产业升级不明显甚至受到阻碍。(3)技术创新是产能过剩影响产业升级的传导途径,使得产能利用率与产业升级之间呈现明显的“U”型关系和“门槛效应”。在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针对工业领域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和产业升级问题,提出了技术创新和政府引导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零售行业该积极转型升级。文章以重庆市零售业为研究对象,发现在全国零售行业发展增速放缓背景下,重庆零售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主要存在行业企业低端同质化问题突出、经营环境有待支持与改善、缺少规模集聚特色突出的电商企业和平台等问题;并提出"互联网+"零售产业在重庆庆应加强产业链整合升级、营造线上线下企业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加快培育电商龙头企业和合作联盟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以解决转型升级中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为着力点,以培养现代民营大企业或未来行业领导和产业领袖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产业安全受到可置信威胁的大背景下,凸显出发展知识密集型中间投入品产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而高校应该顺应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提供智力支撑。文章首先对产业发展现状开展分析,据此指出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柏生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8-124
基于2011-2018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首先利用区位熵测度了中国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的产业集聚水平,然后从产业高端化、产业智能化和产业绿色化三个维度构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后计算产业转型升级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政府支出、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同样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成本则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了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后危机时代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工贸易带来巨大冲击,使其本身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加工贸易必须要进行转型升级。本文在分析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环境因素基础上,指出后危机时代我国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在于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向绿色低碳经济方向发展,发展国内配套产业,规范定牌加工企业商标使用,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国内外旅游市场发生了诸多变化。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转型时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增强旅游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在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内涵进行剖析基础上,分析了旅游产业发展环境,阐述了其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并针对黑龙江省旅游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转型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绿色供应链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价值提升,进而促进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本文基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指数报告以及上榜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对国内主要行业品牌进行了绿色供应链实践分析,揭示了绿色供应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我国颁布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和山东省的具体情况为依据,构建了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绩效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2-2011年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绩效总体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但依然存在产业和产品升级基础不牢、产业价值链升级缓慢、主体和区域优化以及境外转移升级不稳定等问题。建议激发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价值链高效整合,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劳动力短缺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制造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制造业亟需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而机器人产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对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在区域间合作交流、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应该在加强顶层设计,破除区域间交流壁垒,成立“政产学研用”创新联盟,以及加大关键人才引进力度和加强重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依托互联网平台及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逐步推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互联网在产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催生了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范式、新模式。"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与改造,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变革要求,如何顺应"互联网+"下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主动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互联网+"时代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难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长江航运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产业优势、转型升级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机遇。进行了产业转型战略的SWOT分析。从创新产业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了长江航运转型升级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钊  初运运 《世界经济》2023,(2):85-107
本文考察了在缺乏产业政策扶持背景下,市场环境尤其是产业链基础对新兴产业企业进入和产业升级的影响,借助无人机行业首次直接识别和度量上游关联产业。研究发现,上游产业基础不仅是吸引无人机制造企业进入的重要因素,更能通过垂直溢出效应促进无人机企业由消费级向工业级转型,从而有利于无人机行业的产业升级。本文结论为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全新的经验证据,也为今后更好地“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提供了通过提升产业链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研究例证。  相似文献   

18.
王芳 《中国报道》2013,(9):14-17
此次出台的船舶行业转型升级方案是国务院出台的首个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一个普遍的疑问是,船舶业何以博得头筹,成为国家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沈侃 《北方经济》2011,(6):78-79
浙江经济的转型急需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职营销人才,本文探究了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转型时期高职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特点,提出了浙江产业转型升级下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我国工业企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而部分企业出于自主创新能力低、转型风险高等方面的考虑,缺乏转型升级主动性的现状,构建倒逼机制成为政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有效选择。文章以倒逼机制为理论分析框架,通过对嘉兴市构建工业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机制的探索进行个案分析,在对其做法、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揭示出政府如何通过发挥"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形成合力是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有效构建的关键,以此为基点,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构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