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收文化是指税收征纳双方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各自内在的税收行为以及征纳主体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意识形态,是包括税收思想、纳税意识、纳税心理、税收价值、税收信息、税收道德的总和,由于税收不仅涉及纳税者行为,同时涉及国家与法人、自然人的关系,使得税收文化有其独特个性,与企业文化等微观文化不同,构建税收文化的目的是满足国家筹集资金的需要,通过精神、文化手段,激发征纳税主体的自学意识和行为,一方面要实现征收的科学,规范和文明办税,另一方面要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税收文化借助非法律和非行政的手段来支配、约束税收行为,利用征纳双方认同和形成的税收目标、税收价值观、税收道德观、使命感等人文力量去引导和规范征纳双方的关系,由于税收文化的独特功能,建设税收文化就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税收征纳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非税收入侵蚀基;税务机关没有全面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税务人员工作方法简单。对此,应进一步完善税制,公平税负;做好税收宣传工作,增强纳税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税,实行公开办税;改进征纳方法,提高税务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3.
税务代理以服务为宗旨,并且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税务代理人作为独立于税收征纳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在依法帮助纳税履行纳税义务,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避免因违反税法而受到处罚,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并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的同时,协助税务机关依法征税,节约税收费用,降低税收成本,并监督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正确执法。因此,开展税务代理,有利于维护纳税的合法权益,强化税收征管,协调征纳关系,形成约束机制,更好地贯彻实施《税收征管法》。  相似文献   

4.
《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4):F0002-F00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巩固和完善,尤其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税收征管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征纳双方的主、客体关系以及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法律上得以确立。我国税务部门对纳税服务工作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税收征纳的实务中,纳税企业和税收征收部门共同构成主要的利益双方,受多种因素影响,双方博弈处于非均衡状态.纳税企业处于弱势状态,在税收缴纳方面话语权少,为了维护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宁愿在税收缴纳上让步.相反,征税部门为了维护政绩或者部门威信,在税务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区块链对税收征纳的赋能,主要体现在区块链帮助征纳双方因为...  相似文献   

6.
要构建和谐社会,税务部门需要树立税收经济观,统筹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关系;树立税收服务观,构建和谐征纳关系,树立税收法治观,统筹依法征税与诚信纳税关系,促进和谐税收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征税费用过高;不同地区间税收征收成本差别较大;征税费用与纳税费用的比例不平衡并经常相互转化;由"寻租"、"设租"导致的税款流失严重。这些现象说明,我国的税收征蚋交易费用还不够合理。建议通过推进征纳系统的信息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征税流程的精细化等有效措施,来实现我国以节约税收征纳交易费用为导向的税收征管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8.
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化,税收工作重心进一步转变,征纳关系也逐渐从“管户”与“被管户”向“管税”与“纳税管理(或税收筹划)”转变。在征纳双方合作信赖的前提下,一种新型纳税形式悄然兴起并迅速蔓延着,这就是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的预约税务鉴定。这里所谓的预约税务鉴定,即在投资或经营行为发生之前,为锁定风  相似文献   

9.
税收征纳模式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税收收入赖以实现的手段不同,税收征纳模式可分为收入管理型和执法服务型两种基本类型。不同模式下征纳双方的博弈表明:执法服务型模式有利于社会信誉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降低税收成本,增强纳税遵从。构建新型税收征纳模式,应以执法服务型模式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李世麟 《征信》2023,(5):61-64
纳税信用是税收征纳环节产生的信用关系,健全的纳税信用体系有利于减少经济交易风险、促进宏观经济调控和调节财政收入等。然而受制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纳税信用法治体系不健全、纳税人主动纳税意识不强、纳税信息采集不完整、纳税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备、纳税信用奖惩体系不完善等五个方面。完善纳税信用体系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健全纳税信用法治体系,确保征纳各方法律权益;培养纳税人税收遵从度,增强纳税人主动纳税意识;建立纳税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纳税信用信息采集完整性;健全纳税信用评价体系,提高纳税信用评价权威性;健全纳税信用奖惩机制,提升税收征管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