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文章在设计节约型机关认证评价指标体系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并对相应的实测能源资源消耗数据与认证设定的评价基准进行单项比较,按4个评价指标分别计算,得出各自的单项评价指数,从而对节约型机关作出了定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全国大部分高校将节约型学校建设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各学校通过制定节能措施、资源节约行动计划等确保节约工作落到实处。那么实现怎样的目标才算是节约型高校呢?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财务管理角度初步设计了节约型学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并就财务管理工作如何为评价节约型学校提供准确信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的构建及评价是一个初步的尝试.从水、土地、能源等方面着手构建城市资源节约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评价模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这一指标体系用于我国30个城市资源利用现状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角度,构建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对建设两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确立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绿色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思路,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指标体系的具体指标要素。  相似文献   

5.
杨华  桑作银 《会计之友》2008,(35):44-45
建设节约型高校已成为效益审计工作责无旁贷的责任。虽然根据效益审计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不能从技术层面解决建设节约型高校的问题,但能通过效益审计自身的监督职责和服务功能,应用其特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资金和资产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从而达到节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指数法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首先确定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然后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再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及其指数值,并根据评价指标的指数值计算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值,再根据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值确定城市生态环境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结合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循环物流发展问题,从循环经济、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三个角度挖掘隐性因子指标,系统研究了循环物流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采用Topsis分析法建模的实现过程,找出了循环物流系统状态及问题,提出了绩效改进思路,以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模型校验结果表明,对提高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建立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新型物流体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新型城镇化的理念,以广西14个城市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法)的C2R和BC2模型,借助DEAP2.1软件计算,从投入体系和产出体系2个方面选取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单位建设用地第二、三产业产值、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除梧州市外,广西其他城市在技术水平上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5个城市土地利用规模达到了最优状态,9个城市没有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处于报酬递减状态;广西大部分城市应控制土地利用要素的投入,或提高土地产出水平,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9.
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对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经济强市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从提高市民的资源节约意识、建立资源节约和服务高效的机制、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公共服务与消费体系、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目标责任制、制定资源节约实施办法和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措施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上海建设节约型城市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在节约土地、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原材料、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突破,在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同时,逐步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完善法制建设,强化技术支撑,加强政策引导,明确管理职责,广泛宣传教育,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营造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良好氛围。今明两年重点工作共有七项。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界定了宜居城市的概念,探讨了宜居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生态、安全诸方面的内涵,剖析了宜居城市的环境系统,认为宜居城市是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互交织、融合形成的一个复杂巨系统,提出宜居城市的七大判别标准--经济发展度、社会和谐度、文化丰厚度、居住舒适度、景观怡人度、公共安全度.阐述了宜居城市发展演变的一般性规律,旨在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现代化的城市是一个由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 ,同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对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及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产生重要的影响。入世为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我国以城市为极点的区域发展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如何充分发挥城市现代化管理的作用 ,通过城市管理来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是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梳理了世界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演进过程 ,提出城市现代化演进的四阶段论和五维决定论 ,为工业化后发国家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跨上新的台阶提供了决策依据 ,为有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功效系数法评价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反映,以咸宁市为实证分析对象,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功效系数法对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趋势和相对提升幅度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1)2003-2012年间,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整体呈上升趋势;(2)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发展趋势与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关联性;(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是提高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螺旋的创意城市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意经济是世界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创意产业在国家或城市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Florida的3T理论认为技术、人才和宽容是创意城市必不可少的三要素,三螺旋创新模式的正确运用将进一步增强创意城市三要素,提高城市创意指数,从而为中国发展创意城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低碳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属性,重点发展以城市群为范畴的区域经济社会,已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主导模式。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技术与制度的创新,低碳城市群标准体系是一个由各分支体系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所形成的一个有机互动整体,是一个嵌入在社会管理、经济模式、产业技术、能源结构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系统。标准体系通过的系统协调效应使低碳技术体系发挥更大的碳减排推动力,是一个更趋复杂化、系统化的社会工程。文章提出了低碳城市群标准体系的基本定义和建设重点,对低碳城市群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内涵进行了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李新春 《价值工程》2006,25(10):14-16
城市经济效率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经济越高。因此,提高城市化水平应该通过提高城市经济效率来实现,而不能够仅仅追求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要注重城市化的质,不能只注重城市化的速度。本文将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找出煤炭资源型城市城市化水平低下的根源,并提出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选择——以辽宁大石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辽宁大石桥为例,通过综合分析城市的产业和经济发展特点,对城市发展阶段进行了基本判定,并结合城市的综合发展条件,提出了大石桥经济转型的模式和基本路径,指出大石桥应当充分把握机遇,在当前的城市繁荣期尽快通过多元化的转型模式实现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8.
城郊型农业科技园区在城市生态中的作用与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现有城市绿地在生态城市目标下存在生态效率低、经济性差、可参与性不足等问题,指出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的一种新形式,以其特有的产业化模式和现代田园景观,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满足城市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具有优势的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9.
宜居城市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宜居城市"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本文从探讨宜居城市的内涵与标准出发,研究了实现宜居城市目标所需要的产业支撑.研究认为:经济发展是实现宜居城市的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前提.宜居城市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应该在遵循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一般原则基础上,依据产业对环境的压力和需求,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作为城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根据产品链和废物链间的共生、伴生或寄生关系,配套发展关联产业;按照动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协同发展的原则,发展基础产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营造多元化、多层次、全覆盖、有特色的生活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作为我国城乡统筹的重要类型,具有市域统筹和区县统筹的双重内涵。本文引入城乡融合度概念,从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的特定内涵出发,构建了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估模型。本评估模型由市域统筹和区(县)统筹两个层级,空间融合度、经济融合度、社会融合度、设施融合度四大系统构成,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江宁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南京主城关系密切,其城乡融合度呈现圈层分布,距离主城越近,城乡融合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