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基于1993年1月~2012年2月近20年的月度数据,运用ARCH及其拓展模型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规律,探究我国CPI指数变动的影响因素,并对其未来短期走势进行动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SCPI)与其滞后一期有着极强的线性相关关系,但一阶自回归模型的残差存在着自相关现象,而非白噪声序列。同时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未来10个月内,我国通货膨胀将会有所减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速度将会稳中有降,均在2.8%左右。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之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的联合通知,从今年起价格指数的统计、公布和使用将由过去的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主改为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主。这一调整适应了居民日常生活中服务类消费不断增长的现实。 据《解放日报》报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相比,主要增加了对居住、服务类项目等的统计,因而更加完整和科学。过去,人们生活中的消费主要是实物类消费,因此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基本可以反映价格的实际情况。但现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交通、电信、教育、旅游、娱乐等各种消费日益增多,该指数已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价格变动…  相似文献   

4.
2007年以来,CPI指数开始出现新一轮的上涨。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CPI上涨3.25%,高于3%的控制目标。物价上涨是一种综合影响的结果,而此轮物价上涨与食品价格的上涨有密切关系。2006年6月起,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均出现大幅上涨。截至2007年12月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食品消费价格指数分别达到104.8、107.2和116.7,  相似文献   

5.
余高潮 《数据》2006,(4):60-60
2006年CPI权重例行调整,居住和服务类权重上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经济指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济政策、资产定价、合同、利率和工资往往都会根据它的变动进行调整或受其影响。当前我国的CPI是由各类商品通过权数计算所得出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现状和地区差异这两个方面出发,对2005-2015年共11年的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以探求在以往近十年时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本走势以及地区差异情况,分析我国31个地区的消费价格指数的波动差异.  相似文献   

7.
尹福禄 《企业导报》2012,(6):125-126
本文针对河北省目前的经济走势,在总结现有宏观预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构建河北宏观经济预警体统的建议,以宏观经济的运行目标为依据,选择了河北省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人均现金收入(PCCI)三项指标来构建河北省的VAR宏观经济预警系统,结果表明物价上涨对经济增长有抑制的作用,人均收入对经济增长则有正向拉动作用,河北省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会向长期均衡收敛。  相似文献   

8.
房市繁荣带来的财富效应是促进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基于生命周期和永久收入假设(LC-PIH)建立了消费函数模型,用最能凸显财富效应的牛市期间数据,分别测度了中美两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各自住宅市场价格指数的弹性。发现中国房市的繁荣对居民消费无促进作用,而美国房市繁荣的财富效应较为明显。通过对两国房市多项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妨碍中国房市财富效应发挥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等方法,考察了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国际石油现货价格与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认为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影响很明显,有持续的正向影响,但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并不明显。最后探究了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日电(记者肖瑞)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今天在此间表示,今年内中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结束“负数”局面。今年二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呈现上涨趋势,当月上涨百分之零点七,引起一阵欣喜。但是随后的三月、四月,又分别下降百分之零点二和百分之零点三。 邱晓华认为,消费价格表现出的这种不稳定,显示了当前供略大于求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 另一方面,当前物价水平的小幅波动,也是前几年过高物价涨幅的回归。要使物价真正由降转升,还需假以时日。 邱晓华称,得出年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由负转正的理由有六个方面: …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阐述二阶单整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I(2)CVAR)的理论和方法,然后构造一个包括消费价格指数以及其他三个商品价格指数的I(2)CVAR模型,用来实证检验中国总体价格指数和主要商品价格指数的长期和中期的均衡关系。此外还建立了一个I(1)CVAR模型作为补充,用来分析价格指数变动之间的协整关系以及调整系数。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消费价格指数的走势决定商品价格指数走势;从短期看,原材料价格指数的上涨会引起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因此,从短期看,原材料价格指数的通货膨胀可以作为总体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的前导变量。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任兴洲研究员日前在“中国市场形势分析研讨会”上指出,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指数偏高,达3.6%,但是,通过具体分析可以发现,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主要原因,占88.6%,去年价格翘尾因素影响较大也是重要原因,今年新涨价因素只有一点几个百分点。工业消费品价格仍呈降势,表明上半年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向下游产品传导并不明显。她认为,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水平同比涨幅将在4%左右。这一水平虽然突破了年初确定的全年价格调控目标,但是总体上看仍是在经济可…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以社会经济因素中农产品生产、商品住宅以及衣着类工业品的价格等因素,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讨论其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通过对数据异方差检验、序列自相关性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克服了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最终得到了能够解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回归方程,发现农产品生产价格和衣着类工业品价格对居民消费价格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近年来货币供给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然后选取近2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居民生活领域的价格波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反映了生产领域价格变动的情况,而GDP平减指数则反映了全社会物价总水平的变动情况,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立模型可以探究三种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根据模型可以看出我国2011年仍然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16.
《数据》2001,(3):6-8
2001年,国家统计局已经正式启用了一套新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方法.为什么要对原有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算方法进行改革,新方法有什么优势,如何执行,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家城调总队消费价格调查处处长庞晓林.  相似文献   

17.
郑京平  王文波  郑爱华 《数据》2002,(12):16-1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居民支付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获得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统计指标。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下降,下降的性质也众说纷纭。在此,国家统计局专家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下降的特点及性质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辽宁经济统计》2009,(6):25-25
CF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教,是一个反映城乡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相似文献   

19.
1月20日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加强房地产、价格、就业、投资等专业的统计。逐步扩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联网直报,规范房地产统计信息发布制度。进一步完善居民消费、工业品、房地产等价格指数的编制工作;调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代表品规格和消费支出的分项权重,建立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统计制度。完  相似文献   

2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助于了解全国各地价格变动的基本情况,分析研究价格变动对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满足政府制定政策和计划、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参考和依据。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