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含笑 《经营者》2009,(3):34-35
当年因衍生品交易导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巨亏5.5亿美元的陈久霖。1月20日从新加坡樟宜监狱出狱。这位昔日叱咤风云的石油大亨,将怎样经营以后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九州 《中外管理》2005,(1):10-10,12
作为中国飞机燃油的海外惟一供应商、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旗下的控股新加坡上市公司,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在去年11月30日被指卷入了一项损失可能高达5.5亿美元的石油期货交易。其后几个星期,同样卷入了这项交易的部分中航油海外债权人,一直在敦促中航油还款。该公司已申请破产保护,原总裁陈久霖被新加坡警方拘捕。  相似文献   

3.
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重复与巧合,正当人们已经忘却“巴林银行事件”的时候,2004年10月5日海外华文网站披露: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英文为ChinaAviationOil,以下简称中航油(新加坡)]出问题了。这则消息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直到2004年12月1日,中航油(新加坡)正式对外公告:“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巨额亏损,净资产不过1.45亿美元的中航油(新加坡)因严重资不抵债,已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一公布,海内外舆论哗然。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一起自巴林银行倒闭以来新加坡最大的金融丑闻。美国《华尔街日…  相似文献   

4.
2006年2月6日,国资委在北京宣布了关于中航油巨亏事件的处理决定,原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简称中航油集团)总经理荚长斌被责令辞职,原中航油集团副总经理、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总经理陈久霖被"双开".  相似文献   

5.
2004年末,惊闻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由于违规、违法运作石油衍生品交易,造成5.5亿美元的巨亏。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此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曾作为成功典范入选新加坡国立大学MBA案例,近几年多次被评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上市公司。联想到早在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就已在新加坡上演过因衍生品市场交易损失14亿美元而破产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8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迈过了期货期权交易失败后最艰难的一道坎——债务重组方案经债权人表决通过,免遭清盘。2006年2月,新加坡交易所原则同意中航油恢复股票交易(徐伏钢,2006)。中航油成立于1993年,为国资委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控股的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和注册地均在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1997年陈久霖任总裁后一举扭亏为盈,从单一的进口航空煤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现货和期货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中航油作为首…  相似文献   

7.
复出风波     
最近,一则陈久霖复出的消息刚见诸报端,顿时舆论哗然。 陈久霖,原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总裁,2006年因“中航油事件”被新加坡司法机构判处四年零三个月的监禁,出狱后不久,他马上就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相似文献   

8.
悲情陈久霖     
“成王败寇”这句老话在2004年末的中航油崩盘之后,又一次得到印证。陈久霖,一个不太为国人熟悉的名字,一夜之间上了所有媒体的Al头条。5.5亿美元的亏损,让所有矛头都指向了这位中航油的雨的资本英雄,转眼间成了倍受讨伐的期权赌徒。将一个没人要的亏损小公司,做成中国航空油料  相似文献   

9.
《中国审计》2005,(1):42
中航茂亏事件关乎海外企业信誉 事件回顾:2004年11月30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石油衍生品交易出现5.5亿美元巨额账面亏损,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中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自2003年开始从事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其后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中国政府明令禁止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从中获得巨大利润.  相似文献   

10.
一、从金融交易层次看"中航油事件" 2004年11月30日,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航空油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因炒作石油期权亏损5.54亿美元,陷入债务危机,被迫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的"巴林银行事件",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境外炒作金融衍生产品的最大亏损案例.  相似文献   

11.
有大麻烦的陈久霖,和步入顺境的陈伟明,都很孤独。 中航油(新加坡)破产重组后,对于有些事情,陈久霖想得很开。因为"当老板也好、坐牢也罢,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对另一些事情,他却不能释怀。"打电话给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想见一见,没人理我!" 陈久霖不能迈过一个心理障碍,即关  相似文献   

12.
<正>有悬疑才有期待感。但我们宁愿把悬疑留给小说,把清晰和透明留给财经。当四川长虹在洛杉矶高等法院对美国消费电子公司Apex正式挺起诉讼,称后者拖欠其4.84亿美元……当“中航油”事件最后,国资委断然否定了不计代价的拔刀相助,陈久霖在新加坡被拘捕问讯;当中储棉巨亏曝光,国资委与社会舆论对雷香菊纷纷指责……当国家环保总局掀起的“环评风暴”,以“严重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名义叫停了30 个正在违规建设的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达1179.4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2005 年6月3日,普华永道公布了中航油巨亏的调查报告。此报告一出,使中航油前任总裁陈久霖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与成功的诱惑一样,对失败的恐惧同样容易令人心态失衡。陈久霖在期货投机的压力逼迫之下,不断加大豪赌筹码可以说是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焦躁症:对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中航油曾经何等辉煌.从七年前萎靡不振的小公司,直至发展到事发前的几十亿资产,从贸易公司发展到中国石油业的第四大巨头,我们付出了太多辛苦,可是一夜间所有的一切都灰飞烟灭了".中航油一位人士谈到中航油因亏损5.5亿美元在2004年11月29号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时候,言语中透露出哽咽.  相似文献   

15.
张利华 《审计月刊》2005,(12):36-37
2004年11月29日,新加坡上市公司中航油因错判油价走势,在石油期货投资上累计亏损5.5亿美元,决定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作为一个成功进行海外收购被称为“买了个石油帝国”的企业,违规的石油期货交易不仅让充满潜力的中航油轰然倒下,也暴露了我国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巨大缺陷。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的一桩惊天丑闻,把林日波卷入了一家大型中国国企的重组案: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CEO陈久霖的控制下,多次进行投机性石油期权交易,最后亏损5.5亿美元。丑闻引发了多起诉讼,公司只能破产.或者重组。融通中西、经历广博的林日波,成为剧情转折的关键人物。通过淡马锡的引荐,他成为该公司治理评估委员会的主席。随着中航油集团、英国石油公司、淡马锡三方共同注资,中航油(新加坡)死而复生,重新挂牌上市。林日波也以独立董事的身份成为重组后公司的董事长。 回忆当年,林日波感慨,“……问题在于总裁太强,什么都做,甚至去赌。赌,没问题,但是要计划赌输多少就要收手。不是总裁什么都可以做。既然要上市,就要遵守规则。”在访谈中,他强调了公司治理的权衡之策,也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提供了自己的建议。这位兼任十多家上市公司董事会职务的公司治理专家,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守护”着商业家园。  相似文献   

17.
一、中航油危机形成的原因:山寨模式 由于中航油(本文中的"中航油"均指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亏损事件和创维老板黄宏生被拘事件同时曝光,而且都是危机管理的最新案例,所以人们通常把两个事件联系在一起来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5.5亿美元的亏损,让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航油倒下了.人为的制度破坏、制度执行的乏力、国家风险控制体系的缺失等一系列原因,最终导致了中航油事件的出现.在人们反思未终之时,中储棉事件又浮出水面,成为2005年初众家媒体追逐的焦点.因此,如何加强央企的风险意识让人们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19.
企业战略风险分析框架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久霖因违规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导致亏损5.5亿美元,中国航油公司被迫进行重组。2008年由于能源价格爆涨,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倒闭,而诸多大型企业也面临资金铿张和效益下滑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中航油(新加坡)事件,进而运用ERM对其由盛至衰的内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探讨了中航油(新加坡)的教训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