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信息苑     
《江南论坛》2001,(11):26-26
本刊参与举办吴文化问题研讨会本刊讯11月9日,由本刊与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无锡日报社等十个单位发起举办的“争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先进城市”研讨会在泰伯陵所在地锡山区鸿声镇举行,来自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学者60多人参加会议,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龙到会并讲话。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就深入研究发掘吴地文化,打好吴文化牌,提升无锡城市文化品位,使无锡早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发表了不少独到的意见和建议。本刊记者无锡市社科联被评为全国先进社科联本刊讯无锡市社科联近几年来在社会科学的普及、宣传…  相似文献   

2.
吴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仍是滋润吴地人民精神素质的活文化.此次由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与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吴文化节,召开吴文化国际研讨会,对于挖掘无锡文化传统资源,展示吴地文化魅力,弘扬吴地文化精神,打造文化名城,推动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月9日~11日,2011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无锡市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国社科院科研局、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社科院、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无锡市社科联承办。研讨会围绕“吴文化与现代化”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研讨,在吴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吴文化公园的耕耘者们通过15年的矢志努力,造就了一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景点,出版了三套反映吴文化研究成果的丛书。1998年8月15日,吴文化公园的创始人之一高燮初应邀赴美国参加国际会议,将《吴地民间建筑艺术》、《吴地民间偶像艺术》两书送给了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9月23日他收到克林顿热情洋溢的来信,这无疑是吴文化公园和吴学研究所把研究成果送向世界的一个成功范例。为此高燮初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5.
吴地一般是指长江下游、太湖之滨的宁、嘉、湖、杭、苏一带。吴地文化是广义的吴文化,取地域史志概念,它包括吴国以前和吴国以后发展延续至今的吴地区域性文化,即大吴文化。苏州是吴国以后形成的吴文化中心,位居吴地中心区域,习惯上把苏州历史文化称为吴中文化,是吴地文化的精华代表。 探研吴地文化模式,就是力图从社会学的研究角度出发,考察吴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把握吴地文化体系的内在一致性及特色。  相似文献   

6.
一、值得珍视和研究的吴地文化3200年前的泰伯自中原南奔吴地,使中原文化和江南土著文化有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历史性融合。这一融合的结果,不仅催生了一个崭新的国度——句吴,也创造出一种具有无限活力和雄厚后发力量的新文化——吴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种文化成为推动吴地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公元前473年古吴国为越所灭,句吴虽消失于地理版图,但作为文化形态的"吴"却并未消亡。吴文化不仅绵延千年,不断得到传承扬  相似文献   

7.
邹丽敏 《江南论坛》2003,(12):41-42
“吴文化”从3000多年前在无锡梅里诞生,泰伯仲雍的“断发文身,植桑织帛”标明“吴文化”的起点不但追求温饱生活,而且提出了明志立身,摆脱蒙昧。追求人文精神的需求。而这一显著有别于中华其他古文化的特点,确定了“吴文化”的辉煌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几千年的变迁,“吴文化”从小小的梅里诞生,发展成为吴地文化。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有言:“无锡是吴学的发源地”①。我们所说的吴学,即吴文化学。自人类出现之日起,地球表面除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之外又逐渐形成了一个文化圈。这个圈层覆盖吴地的部分,就是吴文化,其中包括吴地人民从古到今一切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吴地的范围,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吴地,可根据历史上政区领土和方言分布,以下列四种界域作参照:  相似文献   

9.
王燕 《江南论坛》2009,(5):58-60
4月9日至11日,2009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吴文化主要发祥地无锡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吴文化与创新文化”为主题,对相关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进行深人探讨,产生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吴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吴文化作为吴地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在中国文化大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吴地后来居上、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因。吴文化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平衡力量。吴文化的尚德向善、义利兼顾的特点,一方面很好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崇德"传统,同时有追求在道德约束下的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3月30日至4月2日,由江苏省历史学会和无锡吴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吴文化与江苏近代改革家研究会,在无锡吴文化公园隆重举行.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北京、南京、上海、苏州、镇江、常州、常熟、无锡等地25个单位的教授、专家、学者共58人,提交论文38篇.  相似文献   

12.
王斌 《江南论坛》2008,(5):59-61
4月10日至12日,2008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在锡召开。本次研讨会以“吴文化与工商文化”为主题,对相关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取得了一大批成果。  相似文献   

13.
王燕 《江南论坛》2012,(5):60-61
4月12日~13日,2012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无锡举行。研讨会由中国社科院科研局、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社科院、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无锡市社科联承办。12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吴文化与软实力"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佛教是吴地的典型宗教,吴佛教文化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宗教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吴佛教的传播对吴地政治、经济、文化形态的铸就及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促进都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朱永新 《江南论坛》2002,(10):32-33
吴文化是吴地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智慧结晶,是我们苏州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背景。对吴文化进行保护、整合、改造,不断赋予其与时俱进的现代价值,将成为新时期打造“文化苏州”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6.
殷辂 《江南论坛》2011,(5):16-18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本义及本质皆在于此。从文化边地逐步走向文化中原,这是吴文化形成的轨迹。在当代,吴地得风气之先,走在现代化之路的前列,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现代的共性问题。复兴吴文化的本质精神,走文化与现代化的交融之路,这是吴地文化轨迹的延续,也是对现代化的完善。文化与现代化之交融,是吴地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吴氏源流     
史有吴国,后有吴地、吴文化。吴地经济、文化的崛起,都可追溯到吴地始祖泰伯。 远在3200年前,岐山(现陕西岐山县)周部落有一位首领周太王,生有三子,名泰伯、仲雍、季历。太王曾说:“兴王业者,其在昌乎!”昌,就是季历的儿子,后为周文王。当时,王者都传位给长子,泰伯是当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3000多年历史浪潮的吴地文化中,无锡吴歌是多种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伴随着吴文化的起源而生,在历史的长河中载浮载沉,时而光华夺目,时而黯淡蒙尘。而伴随着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无锡吴歌终于带着它特有的魅力站在了全国人民的面前——它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9.
吴文化的传承与文化无锡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国内外学界和社会各有关方面的普遍重视和合力推动下,吴文化的研究广泛推进,吴文化的历史资源得到深入发掘,吴文化的精神不断得到彰显和弘扬,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推进吴地文明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无锡作为吴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深化对吴文化的研究,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好吴文化,对于建设文明无锡,打造文化名城,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建设尤为重要。一、吴文化在吴地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发展吴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吴地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  相似文献   

20.
吴文化公园是中国第一座农民捐资创办的文化园林。它地处有着“锦绣江南”之称的吴地——无锡。公园占地700亩,现在已开发了450亩,形成了3华里长的景点线,总资产近1亿元。已开放17个馆区,形成了吴地物质文化展示区、民俗文化展示区以及人文文化区。公园配有学生营地服务区,万卷楼研究服务区和竹筠小楼(学者书屋)。自1990年开放以来,已接待了中外学者、师生和游客100多万人次。1996年11月被中央六部委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江苏省教委定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中国农业博物馆定为中国农业博物馆吴文化分馆;被无锡市定为11家标志性精神文明建设单位之一。美国熊猫电视台、曼哈顿电视台、黄河电视台、东方卫视等都先后播放了吴文化公园的专题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