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物理分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废弃物在未来5-10年的年增量估计为25%左右,电子废弃物环境污染问题和潜在资源价值须高度重视。分析了电子废弃物的主要特点及其与物理分选相关的性质,详细介绍了物理分选的研究现状厦发展方向。认为正确界定电子废弃物,做好电子废弃物分类、拆解,实现减容减重。充分利用电子废弃物中物质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发展亚微米尺度金属粉末、玻璃纤维、塑肢粉末的物理分选技术,是实现电子废弃物合理回收利用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惠 《魅力中国》2014,(2):379-380
建筑废弃物,是指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以及装修房屋等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砖瓦、混凝土块、建筑余土以及其他废弃物。建筑废弃物的管理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建筑废弃物可以再利用或者再生利用的,应当循环利用;不能再利用、再生利用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置。  相似文献   

3.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进行了探讨.以垃圾的资源化为方向,提出了基于垃圾分类(分选)的综合处理技术,即对于易降解的有机生活垃圾采用厌氧消化的处理方式,可以得到绿色能源和肥料;不易降解的部分进行回收或生产废弃物复合材料.卫生填埋只能作为垃圾产业化处理的最终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4.
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现状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国内外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制度及技术,提出实现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应以机械物理回收方法为主,本文采用阻尼式脉动气力分选装置对电子废弃物中有价成分的回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5.
昆明市采用原生垃圾卫生填埋的单一方式处理垃圾,资源化程度低,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昆明市生活垃圾处理应该采用基于垃圾分类(分选)的综合处理技术,即对于易降解的有机生活垃圾采用厌氧消化的处理方式,可以得到绿色能源和肥料;不易降解的部分进行回收或生产废弃物复合材料.卫生填埋只能作为垃圾产业化处理的最终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6.
资源化利用是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置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园林绿化废弃物的主要资源化利用方式,调查徐州市主城区园林绿化废弃物产生情况,提出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及建议,以期为徐州市及同类城市的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电子废弃物的资源循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出了电子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和来源,指出电子废弃物具有数量多、危害大、潜在价值高和处理困难的特点。介绍了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研究的概况和技术,针对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中的难点——废弃印刷电路板.提出了破碎—磁选—电选——高效离心分选的联合流程从电路板中回收金属富集体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涡电流操作参数对铝分选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工作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采用机械物理方法对电子废弃物进行资源化是目前主导的方法.利用涡电流分选机对铜、铝和塑料的标准样进行了分选,通过调节进料速度、转子速度和皮带转速,可以得到分选效率达到95%以上.基于颗粒的电导率和密度是影响分选的两个重要因素,研究了铜和铝的分选,得到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不同金属的偏离距离有明显的不同.同时颗粒的形状和粒度对试验结果也有较大的影响,薄片状颗粒较其它形状颗粒更易被分选出来;大粒度的颗粒分选效率更高.最后借助高速动态分析系统建立了颗粒分选的动力学方程.研究为进行电子废弃物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选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废食用菌渣、废中药渣等有机固体废弃物具有资源和污染的双重特性,弃置或不规范的处置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以陕西省秦岭山区腹地建设的有机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工程为例,分析高温好氧发酵工艺协同处置市政污泥和菌渣、药渣等有机废弃物的工艺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以推进市政污泥和农林废弃物的协同处置。  相似文献   

10.
开展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体系,取得治理污染和变废为宝的双赢,是解决有机废弃物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昆山市城乡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利用现状,然后提出改进对策,以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简单来说,要提高收运处置能力,拓展资源化利用途径,倡导全民参与。  相似文献   

11.
房屋装修垃圾的危害与处置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讨论了房屋装修垃圾的危害及管理和处理现状,对旧住房和新住房装修垃圾的产量和组分进行了分析,表明旧住房装修垃圾不仅产量大,而且含重金属粉尘等装修污染物质的排放也更多,最后,对装修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提出了建议,指出限制新旧房屋的装修频率和提倡一次装修到位是减少装修垃圾的有效方法,同时应积极推广装修垃圾的分类放置和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对2012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固体废弃物的来源、数量和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佳木斯市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大,综合利用仍以初级利用为主。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为74.82%,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理率为99.85%,医疗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100%。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较为原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仍以垃圾场临时堆放为主。针对现状,从工业固体废弃物、城镇生活垃圾、秸秆综合利用、污泥再利用等方面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为佳木斯市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时代的浪潮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对土木工程领域的建筑安全及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行业(特别是装饰工程领域)已成热门应用及研究课题。BIM技术推动建筑行业从复杂化向精细化、信息化以及高效化发展。基于BIM技术,使用Java语言对工程项目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获取平面图纸的边界,自动创建初始BIM模型,筛选房间类型,进行房间装饰布置、碰撞检测、结构/参数调整以及施工管理。基于BIM技术的Java二次开发对装饰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应用,提高了装饰工程各个环节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傅丽萍  谢东  程煜 《科技和产业》2021,21(5):277-283
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受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态度的显著影响.基于福州市524位居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态度,并采用Logistic模型甄别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居民对垃圾分类方法的认知水平较低,但大多认为有必要推行垃圾分类;年龄、户籍和宣传教育显著影响居民垃圾分类认知;社会压力、个人准则、公共意识和户籍显著影响居民垃圾分类态度.基于此,提出了多渠道增加垃圾分类意义和方法宣传、推动垃圾分类文化建设、完善社区垃圾分类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谈磷石膏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磷石膏的无控排放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我国目前对其的综合利用率不到30%,主要途径是用于水泥工业、生产化工原料和石膏建材制品、用作路基或工业填料、改良土壤等。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应在经济、环保的前提下,开辟大用量、高技术含量、有示范效应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以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的生态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17.
浅谈钢渣的处理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每年钢渣产量近1亿t,因体积不稳定、磷、硫杂质含量高、磨细能耗大等原因,目前利用渠道狭窄,综合利用率较低。介绍了钢渣热态处理、冷态加工及综合利用的国内外进展,认为钢渣处理和利用应跳出消纳处置的常规模式,形成融环保、节能、资源化于一体的技术。未来钢渣处理和综合利用方向,应围绕短流程清洁化处理工艺、高效节能粉磨、钢渣稳定化、熔渣干式粒化、熔渣直接产品化和冶金回用等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18.
城市垃圾资源化分选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对于特定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分选的几种方法和工艺流程,介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选面临的形势和垃圾资源化分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上海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及组成特性分析的基础上,从技术可靠性、环境协调性和经济适用性对填埋、焚烧、生化处理三个垃圾处置方式进行了评价,并提出适合上海实际情况的生活垃圾处置技术路线.此外,对三种垃圾处置方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洪辰玥 《科技和产业》2023,23(17):118-12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日益紧张,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因此,近年来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研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对城市用地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运用CiteSpace软件,以地下空间规划为关键词,对CNKI(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关于地下空间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0年后,且呈现波动增长趋势;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空间规划、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国土空间、城市更新等方向,随着时间的变化,其研究侧重也有所不同。借助对上述内容的分析和整理,归纳总结地下空间规划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地下空间规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