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国股票市场之所以不具有均衡市场特征,是因为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占主导地位,而这种投机行为源于公司行为扭曲而导致我国的上市公司不能给股票市场创造应有的价值,投资者不能以投资的形式从股票市场获得资本的增值.因此建立均衡的股票市场必须从规范公司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入手.  相似文献   

2.
梁莉 《商场现代化》2009,(30):29-30
投资行为是影响资本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理性的投资行为是股票市场风险分散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性条件。因此,对投资者行为及其对资本市场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诸多现代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异象"引发人们对经典金融理论的质疑。因此,以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为理论工具来分析投资者行为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静  蒋葵 《商场现代化》2007,(11X):181-182
近年来,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和研究。本文在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分析中引入了行为金融学的观点,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文章首先分析了人的不理性心理与行为特征,继而分析了这些特征对投资者及管理者投资、融资决策的影响,以期指导企业能够更加理性地确定投资与融资决策,也为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林静  蒋葵 《商场现代化》2007,(33):181-182
近年来,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学习和研究。本文在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分析中引入了行为金融学的观点,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文章首先分析了人的不理性心理与行为特征,继而分析了这些特征对投资者及管理者投资、融资决策的影响,以期指导企业能够更加理性地确定投资与融资决策,也为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投资者行为模式与证券资产价格决定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资产价格决定理论经历了70余年的演变和发展."动物精神"投资者行为模式下,强调心理预期在人们决策中的重要性,认为投资者不应把精力用于计算股票的真实价格,而是应该用于分析投资大众的未来动向和预期心理.通过对投资者个体最优行为模式的研究,哈里·马柯维茨建立了"均值-方差模型",通过对所有投资者最优行为模式的研究,建立了资本市场理论及一系列均衡定价模型.对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模式下的证券资产价格理论的研究形成了行为金融学.证券资产价格决定理论正朝着更加符合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门超  李奕 《商场现代化》2010,(21):169-169
建立在投资者完全理性的基础之上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许多重要的金融理论都以此假说为前提。但现实市场上存在的种种异象却不能为有效市场假说所解释。新兴的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心理、行为特征和认知偏差的角度对投资者完全理性的提出了质疑。锚定效应就是行为金融学提出的影响市场有效性的心理效应之一。本文建立了具有锚定效应的投资者"反应延迟"模型,以此分析这种心理效应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的特殊性使得市场中的各种金融商事主体的行为无法达到传统商法对商事主体行为"理性化"的预期。金融混业最大的危险是将资本市场业已存在的各种"非理性风险"集中到银行并无限扩大到整个金融系统。近年来,世界各国对金融混业的风险控制已经从单纯的"行政监管"转向资本市场上金融经营机构"商事理性"回归,从"市场预期"、"公司治理"、"组织结构"、"诚信义务"和"功能监管"五个方面削弱、切断、发现和惩罚资本市场上的"非理性行为",从源头上控制金融混业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我国股票市场的任务是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以及为社会公众提供投资场所。因此,股票交易者和持有人也被定义为投资者。然而在过去20多年,由于制度建设及投资者结构等原因,造成A股市场坐庄文化盛行、投机氛围太浓的局面。适度的投机行为对活跃二级市场有一定的帮助,但如果投机过度,对资本市场稳定、投资者权益保护、投融资功能发挥均会造成严重的干扰。厘清投资和投机、适度投机与过度投机的界限,进而对过度投机行为进行约束,对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及投资者利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推动我国股票市场逐步实现从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过渡。  相似文献   

9.
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甚至远大于市场中的投资行为,而我国证券市场中又有着数量巨大的中小投资者,因此,对他们的投机行为进行分析尤其显得重要。本文从宏观现状出发,分析中小投资者的行为特点,并探讨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市场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我国证券市场过度投机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预期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前者描绘了投资者理性行为的特征,后者则描述了投资者的实际行为过程。对这两种理论从理论模型、函数特征、投资者的态度以及投资者决策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地比较研究。虽然预期效用理论精确阐释了某些明显和简单的政策问题的实际选择,但大多数实际决策问题是复杂的,需要进一步丰富模型。  相似文献   

11.
研究投资行为主要是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过程,投资者在之前的研究中认为是理性的,才开始的研究,因此结论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经研究,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不全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很多的认知误差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人们的金融投资行为不免要受到影响。行为金融学分支于经济学,主要是研究投资者决策过程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认知、情绪、态度,以及这些作用于市场的效应。中国的证券市场比较独特,而且还处在初级阶段,行为因素和非理性的心理必将广泛影响这样的一个市场。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出发,以证券投资行为理性程度有限,投资者存在许多认知偏差为基础。本文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是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来展开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对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人假设的质疑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行为财务理论以有限理性为假设基础,对影响公司资本配置的经理人和投资者两大行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进行了分析。本文试图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情况,分析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公司资本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也逐步趋向成熟,证券市场因其能够对市场起到定价作用,从而合理高效地实现对资源的分配,进一步促成经济活动的优化。证券市场中的重要角色便是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可极大程度地影响到证券市场的效能。长期以来,有效市场等假设前提条件都是金融学界开展研究的根基,其常用MPT等主流方法对投资者的活动开展研究。但是这种经典的方法却无法在实际运作中解释市场中存在的许多非正常情况。最近开始流行的行为经济学打破了传统经典理论的观念,其没有遵循完全理性人、效用最大化等假说,而是把其他社科的理论如心理学、人类学等运用到了对投资者的行为分析里,通过这些社科理论来分析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活动时的相关特征。分析表明,非理性行为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投资者作为人,其天生的心理与知识特征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行为经济学的出现更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更好地对金融活动中人的非理性行为进行解释,能以更加新颖的角度来分析证券市场中投资的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14.
预期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外学者在"市场是有效的"、"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假设前提下建立了一系列的预期模型,形成了理性预期学派的资本市场预期理论.这一理论是在发达的货币信用体系和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产生的.我国的情况与之相反,资本市场的发展处于由不成熟向规范的转型时期.如何将西方资本市场预期理论运用于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的研究,存在一个本土化、中国化的问题.正是如此,研究中国的货币信用体系不发达、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的预期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江世银的博士后研究报告<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问题研究>经过修改,以专著<中国资本市场预期>(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出版),就是基于这一目的.这事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15.
对于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在尚未成熟的资本市场投资者更偏好股票股利,而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则更偏好现金股利。在实践中,我国投资者更倾向于在股票领域获得股利,对相关股利政策的偏好顺序依次为股票股利、混合股利、现金股利;再融资行为能够抵消股利政策的一部分市场反应,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只有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有效合作,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和股利分配政策,才能真正稳定证券市场。从市场监管层面看,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和股利分配政策,加大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审批和监管力度;从投资者层面看,应客观认知各种融资、再融资方式,以企业自身评估为依据,理性进行投资决策;从上市公司层面看,应立足企业实际能力,合理选择融资方式,以连续稳定的股利发放为原则转换融资方式、选择融资渠道,科学制定股利政策,最终使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的收益预期中稳定获益。  相似文献   

16.
IPO抑价现象普遍存在于各证券市场,且影响因素较多.本文利用期权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A股市场短期投机行为与IPO抑价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由于我国投资者知识及经验相对缺乏,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羊群效应严重以及投资渠道缺少和二级市场长期风险偏高等原因,使投资者更倾向于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进行短期投机套利,由此带来的投机行为成为我国A股市场IPO高抑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虚拟资本的发展和各种创新形式的出现,对一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十年的兴起和发展,呼唤着人们对虚拟资本运动及其规律加以研究、发展和利用。研究虚拟资本旨在为有价证券经营和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以便规范有价证券市场,倡导理性投资,遏制和限制非法投机心态和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8.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说我国的资本市场就是一个巨大的寻祖场。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充斥着会计信息虚假列报、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等会计寻租行为,造成大量中小投资者损失严重。从行为金融学与有效市场理论对资苯市场中的会计寻租行为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对我国证券市场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机构投资者的一般投资行为特征来看,机构投资者的确能对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我国证券市场投机氛围比较严重,机构投资者的不规范投资行为、投资理念的缺失,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羊群效应以及内幕交易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机构投资者不但没有对我国的证券市场起到稳定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指导机构投资者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行为金融学是在对现代金融理论的挑战和质疑的背景下形成的。现代金融理论是以理性人假设和EMH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关于投资者在最优投资组合决策和资本市场均衡状态下如何决定各种证券价格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有效市场竞争、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函数最大化的假设基础之上,但实际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非如此。由于其无法解释现实中的大量异常现象,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迅速发展起来。20 世纪80年代初,一些金融学家开始引入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的一些观点来解释股票市场中的异常现象,从而产生了行为金融学(Behavior Fi- nance)。行为金融学主要从实证的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