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金融危机时代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偿付能力是保险业监管的首选目标和核心内容。它具有安全性、综合性与易变性等基本属性。次贷危机以来,由于传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模式未能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偿付能力基本属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保险公司经营困难,出现偿付能力危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模式,必然要求树立偿付能力"大安全、大监管"观,创设双核心偿付能力影响评估报告制度,打造多层次偿付能力合力监管结构和建立保险偿付能力培训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2.
国际活跃保险集团监管共同框架(CFS)是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物,我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在刚刚发布的《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中将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标准作为专项研究的重要一部分。研究CFS对完善我国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督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际活跃保险集团监管共同框架(CFS)是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物,我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在刚刚发布的《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设规划》中将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标准作为专项研究的重要一部分.研究CFS对完善我国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督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保险监管新手笔——访江苏保监局局长谢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保险分支机构绝对数量大,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我们实行的是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倡导的“三支柱监管”——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实际上,2009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保险公司分类监管也是三支柱监管的综合运用。众所周知,所有监管措施的落实,都必须以信息真实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偿付能力监管是现代保险监管的核心内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偿付能力监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探索和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当前,国际保险监管尚未形成统一的监管制度,世界各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也各不相同。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内外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国际上有代表性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立足国情、持续完善并与时俱进,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可比性的偿付能力制度体系,有力推进了我国保险监管现代化进程,也为国际新兴保险市场国家优化保险监管体系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6.
劳勤 《上海保险》1997,(2):11-12
偿付能力监管是实现保险公平、促进保险业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各国保险监管当局都将确保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列为首要任务。本文拟就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管理对保险监管最为完善的主要保险发达国家——美国与我国的有关法规进行比较,深入体会《保险法》和《暂行规定》,以加深对保险企业最低偿付能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偿付能力监管是各国保险业监管的核心,此次金融危机揭示出原有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存在巨大的缺陷。本文对美国、加拿大、百慕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士、欧盟等七个国家或地区的监管体制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各国在风险的识别方式、风险评估模型及偿付能力监管报告和检查制度上的共性与特征,介绍可能的发展趋势,并为我国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朱正 《上海保险》2010,(10):55-57,63
2010年3月18日,笔者随中国保监会代表团,听取日本保险监督官结合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所作的案例分析,引发了笔者透视纷繁复杂的现象作问题节点辨析的想法。在涉及保险偿付能力监管问题的双边交流会谈中,笔者提出,应该建立全面系统考核保险总分机构偿付能力指标体系、不断创新保险偿付能力风险动态监管方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保险公司治理:风险与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中国保监会借鉴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核心监管原则,引入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建立了市场行为监管、偿付能力监管和公司治理监管的  相似文献   

10.
虽然美国政府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一直是由各州分别进行的,但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通过制定和实施保险监管信息系统(IRIS)、财务分析和偿付能力跟踪系统(FAST)、风险型资本(RBC)监控等财务报告分析方法,以及常规和非常规的现场稽查等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11.
陈奕江 《金卡工程》2010,14(2):170-170
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本文指明了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国际保险监管成功经验,提出了对我国保险监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韩亮  陈欢 《保险研究》2011,(10):105-110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不少知名国际保险集团纷纷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甚至破产的情形,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改革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本文重点研究国际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改革的新动向和新发展,并对监管理念的变革进行总结,以期对国际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改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我国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齐芳 《中国保险》2013,(7):F0003-F0003
7月5日,中国保监会主办的“偿付能力监管改革与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部分新兴市场保险监管机构高层和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出席会议并致辞,他积极倡议加强新兴市场在偿付能力监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会上专题介绍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4.
《上海保险》2013,(7):1-1
7月5日,中国保监会主办的“偿付能力监管改革与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部分新兴市场保险监管机构高层和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出席会议并致辞,他积极倡议加强新兴市场在偿付能力监管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会上专题介绍了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邓远春 《福建金融》2005,(12):44-46
加强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一个重点。目前我国尚处在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公司行为及市场调节机制还不完善,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目前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中的强制性与技术性规定,分析保险监管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应承担的监管任务以及如何进行“进取型”监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Solvency Ⅱ作为欧洲保险市场偿付能力监管的基本框架,对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要有效借鉴欧洲在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方面的经验,首先需要对我国现阶段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与Solvency Ⅱ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以找出差距,如何对二者进行有效地比较分析是一个根本问题,本文的写作目的正在于引入一个分析框架,并将我国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与体现国际偿付能力监管改革最新成果的欧盟的SolvencyⅡ放在统一的框架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需要改进之处,进而探索完善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韩亮  陈欢 《西南金融》2011,(9):71-74
本文重点研究国际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新动向和新发展,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国际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改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我国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袁成 《上海保险》2011,(1):36-38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确立了以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为三支柱的保险监管体系。其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于提高偿付能力和规范中场行为来说,是保险公司的“内功修炼”,可为政府的外部监管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公司偿付能力和经营管理质量,从根本上维护被保险人利益。近些年,  相似文献   

19.
陈玲 《海南金融》2001,(8):39-41
保险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保险企业、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的共同努力,在加强对保险风险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稳健的保险产业发展政策、建立健全保险企业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完善保险同业自律机制、培育社会监督力量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达到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王乐 《中国外资》2012,(10):203
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的原则应该是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下,学习发达国家的保险行业监管经验,并充分参考借鉴国际金融集团的监管体系制度。而偿付能力是保险集团整体运营的多元函数,既受到保险经营内生变量的影响,又受到外生变量的影响。所以要达到偿付能力监管的有效性和效率性的统一,必然要求各项保险监管手段相配合,形成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