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衣壮以黑为美、以黑作为穿着和族群的标记,是壮族的一个奇特支系。由于战争等原因,他们的祖先躲八深山老林,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从而保留了古老的民族文化。2006年4月,百色市那坡县吞力屯的黑衣壮民俗村迎来了一位贵客——泰国公主诗琳通。  相似文献   

2.
壮民族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东南亚国家认同和崇敬壮族文化。积极开展壮民族典籍翻译活动,是提高民族认同感,提高中国在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地位的重要活动。本文阐述了在百色高校译介活动中的壮民族典籍翻译活动,突出壮民族典籍翻译活动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视野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干栏式民居是壮族的传统居住形式,是壮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开发,壮族的干栏式民居建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龙胜平安壮寨为例,通过田野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运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平安壮寨干栏式民居建筑因子的变化程度、影响因子的差异性影响以及总体变化程度,同时结合熵权理论对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熵定,得出的结论与通过SPSS16.0软件得出结论一致:平安壮寨干栏式民居建筑的功能用途变化程度最大,开发商对平安壮寨干栏式民居建筑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是广西的优势资源,民族文化产业化是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平果嘹歌作为壮族歌圩的经典,是历史悠久的壮族原生态文化,具有文学上的经典性,音乐上有可塑性,传播上的普及性.在其产业化发展上,应明确平果嘹歌文化品牌的定位、专属权、市场主体;做好品牌的设计和开发;注重嘹歌文化土壤的保护,使得嘹歌品牌的打造有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壮语为母语的广西壮族大学生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形成一种既含有壮母语特征又不符合英语规范的壮式英语。壮式英语属于一种过渡语或中介语。本研究从过渡语理论入手,结合壮式英语的典型表现,分析广西壮族大学生壮式英语的成因,以期能对壮族大学生英语教学和学习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打造靖西壮族绣球文化品牌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对靖西壮族文化资源的总体印象,针对靖西壮族文化建设缺乏鲜明的文化标识、匮乏传承壮族文化的人才、市场与文化品牌的互动机制不甚完善等主要问题,提出要精心打造靖西壮族绣球文化品牌,以绣球品牌聚集和培养文化人才,政府应承担建设壮族绣球品牌文化的重任,发动社会参与打造壮族绣球品牌文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壮欢,即壮歌,作为传承了壮族人民优秀文化的传统民歌,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创新的源泉,是壮族文化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本文就壮欢与美学、壮欢与刘三姐的影响、壮欢的生活美、壮欢的艺术美、壮欢与美育等方面对壮欢进行探析,进一步探索其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婚姻习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平果壮族《嘹歌》中记载了壮族婚俗的主要内容,如订婚习俗、结婚习俗等.壮族和英语民族由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不同,使其婚姻观念及婚姻习俗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许多传统的产业也焕发新生,民族地区的节庆文化也借此得以飞速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河池市壮族蚂拐文化节目前存在开发程度较浅、公共设施不够完善等不足之处。结合河池市的现实情况,从加强与其他产业的合作、丰富蚂拐文化节活动的呈现方式、利用大数据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就如何对壮族蚂拐文化节进行深度开发做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0.
壮族嘹歌反映了壮族原生态社会,是一项宝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嘹歌英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运用一定的诗歌翻译理论,参考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从嘹歌的题材和内容、语言风格、音韵特点和译者的文化身份等方面分析嘹歌英译的可行性,在翻译中尽可能显现原作的语言与文化原貌,使译文质量尽可能接近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广西德保老虎洞旅游区特色文化的挖掘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保老虎洞旅游区规划采用以景观元素为核心的规划途径,突出核心景观元素、建立缓冲区域、构筑廊道并增加景观的异质性;通过分析和提炼景区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以“营造酒文化为核心,同时注入德保独特的矮马文化和壮民族文化”为创意,进行特色文化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2.
"壮族三声部民歌"是马山县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在现有"中国黑山羊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之乡"等基础上,深入打造三声部民歌品牌,发展三声部民歌产业,可成为马山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突破口。马山县壮族三声部民歌有着原创性、发祥地、聚集区、活态传承和联动发展的文化特点,可以通过建设马山的"一都一园一节、三中心四产业五基地",增加文化附加值,实现项目带动作用,打造马山文化品牌,做大做强马山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3.
女性是儿童母语习得的重要他人。在覃塘壮族聚居地,儿童的母语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在与母亲和奶奶的亲密接触中自然习得,并由此确立了本民族的精神内核、思维方式和民族认同。在当下的跨文化语境中,覃塘女性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文化选择的困惑,提升她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传承能力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举措。而本地普遍存在的双语现象为民族语言生存与生态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对女娲神话和壮族姆六甲神话进行功绩、神格、信仰习俗、生殖崇拜的比较,表现女娲神话在流传过程中对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创世神话的影响,梳理汉族文化和南方各少数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进而展现文化传承中的民族交流与融合,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5.
在广西壮乡中,民间还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择吉习俗在壮族人们日常生活是常见的,人们认为它能其起到避灾减难的作用,是壮族劳动人民经验总结起来的一种避凶就吉的方法,具有着强大的心理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16.
壮锦图案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充分体现出壮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工艺和材料方面都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在空间设计中,壮锦图案作为平面装饰图案应用于三维空间设计成为极大可能性和可行性。壮锦图案折射出的时代背景、社会心态、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已经远远超出图案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探知壮族民众生活心态和艺术心理最直观的"文化读本"。  相似文献   

17.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其优势是无可比拟的。本文就辽宁省新宾县满旅文化旅游的开发问题,从新宾县的满旅文化、开发文化旅游的意义、存在问题、开发设想,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科学地评价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是合理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旅游地文化开发品位、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分析了伏牛山东段低山丘陵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现实条件,并运用AHP法对其开发潜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伏牛山东段低山丘陵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集中于Ⅱ、Ⅲ等级,具有资源品位较为突出、开发空间大的特点,其中民俗文化开发潜力最大,可作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并予以优先开发。  相似文献   

19.
以《刘三姐》为代表的壮族山歌是中国少数民族民歌的精髓,从内容到形式上都独具特色。其修辞手法丰富多样,且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从语用学的视角研究其修辞翻译,译者在翻译比喻时应寻找有效关联,翻译双关时应顺应译文读者的认知,翻译起兴时应补足译文读者的文化语境,从而有效地将歌词原文言内和言外的意义传递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20.
相传,远古时期,布嗷、布敏族人居住的地区山林茂密,土地肥沃。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有一年,忽然遭到外来人的入侵。布嗷、布敏部族一个叫依老的首领带兵抵抗。战争中,依老不幸受伤,在退入密林中隐蔽时,侬老忽然发现一片青绿的野生蓝靛,随手摘一把野蓝靛叶,捣烂当药敷在伤口上。谁知野蓝靛叶汁真的能消肿止痛,伤口很快神奇般地愈合了。依老带兵重上战场,击退了入侵之敌,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保住了家园。于是,依老下令族人将野蓝靛移植到部落,视为逢凶化吉的“神草”,并号令本部族人一律穿上用蓝靛染制的黑色衣服,世代沿袭。“黑衣壮”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