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一、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喜温、喜湿、畏光、昼伏夜出、食性庞杂,是生物界最不怕脏的动物之一。 1、蚯蚓适合生活在温度为6℃—30℃的土壤中,低于5℃时进入休眠状态,-5℃以下就会死亡,最高致死温度略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赤子爱胜蚓为35℃,异唇蚓为36℃),适宜繁殖温度是15℃-25℃,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但孵化率相应降低。 2、蚯蚓喜欢潮湿环境,湿度在20%—80%之间都能生活。因蚯蚓靠皮肤吸收溶于水中的氧气,所以保持湿润的土壤环境至关重要,若处于干燥环境几个小时就会死亡,若置于阳光直射  相似文献   

3.
<正> 三、简易堆料养殖法 这是农户普遍采用的养殖方法。 1.场地:选择地势较高而靠近水源又不积水的平地作养殖场。 2.备料:利用马、牛、羊粪或其他畜禽粪便加入30%的干草料拌匀堆沤发酵。 3.铺料及引种:将发酵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在选定的地点铺成长方形,长度随意,宽度1—1.2cm,厚度15cm以下,然后均匀投  相似文献   

4.
<正> 一、概述 蚯蚓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生物之一。最在两千多年前的《礼记》月令篇中就有“孟夏之月蚯蚓出,仲冬之月蚯蚓结”之说。唐朝东方虬作的《蚯蚓赋》中有“雨欲垂而乃见,暑即至而先鸣,乍逶迤而蟮曲或蜿延而蛇行,内乏筋骨,外无手足,任性行止,击物便曲”,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蚯蚓的生态习性、活动及生长规律。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对蚯蚓的解释是“蚓之行也引而后伸,其窜如丘,故名‘蚯蚓’”。  相似文献   

5.
蚯蚓的适应能力强.地球上凡是有人类话动的地方都广泛分布着蚯蚓,只要掌握了它的生话习性及活动规律.根据其昼伏夜出.地面排粪、避光、喜温、喜湿、好气的特点,除可在室外大面积养殖外,也可在室内开展平养、箱养,池养、立体养殖等不同模式的工厂化养殖。现将几种主要养殖方式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6.
日本6号、9号是1996年春广西植物研究所从日本引进,通过多年对比观察选育出的双季板栗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成花容易、早结、果大、上市早、见效怏、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点。日本6号1年挂果2次,平均单  相似文献   

7.
《农家之友》2003,(11):14-15
雪白二号花椰菜是日本的优良品种。早熟种定植后38天即可采收,采收期集中(5~7天可全部收完),耐热能力强(在35~37℃高温仍能正常生长),丰产,单球重0.8~1.0公斤,亩产一般可达1500~2000公斤,花球半松紧,菜质松软,适宜高海拔山区越夏栽培和平原冬季种植,是很值得推广的白花菜良种。  相似文献   

8.
黑蜜二号是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育成的,江西省2005年农业主推品种无籽西瓜品种。  相似文献   

9.
《农家之友》2006,(9S):23-23
一种可四季栽培的辣椒新品种——特选二号F1,由河南省扶沟县种苗研究所(电话:0394-6461666)辣椒育种室利用国际领先的大果型辣椒多变因子亲本组配而成。“特选二号”植株非常健壮,叶色黑绿,抗性特强。该品种较早熟,节间短、植株紧凑,不易徒长。  相似文献   

10.
<正>养殖水体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其组成也同样包括:消费者(鱼虾等养殖对象)、生产者(浮游植物)和分解者(微生物菌群)三大部分。传统水产养殖生产是片面强调消费者,主要关注鱼虾等养殖对象,虽然有部分养殖户在关注生产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藻相,但是绝大部分忽视分解者,即水体中菌相,从而导致水体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分二号卫星融合数据的城镇黑臭水体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通过卫星遥感手段监测城镇黑臭水体位置分布的可行性,利用高分二号卫星融合影像数据对北京市城镇水体进行水体岸线提取和水质参数反演。水质参数包括叶绿素a、悬浮物浓度、透明度和营养化指数。基于水体岸线提取结果和反演的各类水质参数的指数分布图,结合预先设定的水体黑臭程度遥感判别指标,对北京市9处水体河段水质进行综合遥感判读,辅以实地调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分二号卫星融合影像能够很好的识别城镇区域内宽度较窄的河道岸线,并判定水面浮萍的存在,定量反演出的水体单位面积内悬浮物浓度、透明度和营养状态指数能够反映水体的黑臭程度,各河段水体黑臭程度的遥感判别结果与官方公布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鳖二段法养殖是指采用中华鳖日本品系,第一年6-8月进行温室放苗,并在温室培养至第二年5-6月份,而后转入外塘进行养殖到9-10月份。整个养殖周期在15个月  相似文献   

13.
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强调农业基础建设和农村基础性工作的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与前几个中央一号文件内容既有衔接、叉有新要求,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