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4,(25):10-10
大国应有大国的担当,不能以大欺小,动辄诉诸武力,不负责任地大打出手,留下烂摊子不管不顾。小国应有小国的责任,不能依强挑事,甚至以小欺大,以一己私利绑架地区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在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上发言论述各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时应担的责任。“国有企业为了表现自己业绩可能有虚报的情况,但不可能很高,因为一审计就审计出来了;民营企业则是能少报就少报,而民营企业创造的GDP占我国GDP总数的一半以上。”——经济学容厉以宁日前驳斥国外对中国虚报GDP的指责,称那是国外对中国愤况不了解。  相似文献   

2.
谈到“大国财政”,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新提法.其实,中国的“大国财政”已经在实际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只不过全社会对此缺乏足够的意识和认识,亟需转变观念. 首先是理念上需要改变.过去讲财政,多从一般的意义上去理解,不区分“大国”还是“小国”,但是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大国和小国财政所发挥的作用不一样,需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尽相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广人多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在综合实力上的大国,必须从观念上有意识地审视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大国财政的作用.如果连大国财政的意识都没有,就谈不上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3.
任敏 《发展》2006,(4):28-28
人们常常问:为什么美国这样一个只有200年历史的文化资源小国,却能在文化生产和传播上有那么大的能量和影响,成为一个文化输出大国,而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以上历史、曾经引领过先进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今天却难以占据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互动     
一个责任大国,不在于国家的地大物博,也不在于国家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的雄厚,更重要的是它在国际交往中遵循和平和睦、积极友善的原则。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维和行动,扶助非洲,在减排问题上主动向世界做出  相似文献   

5.
梅新育 《上海国资》2006,(12):63-63
我们似乎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大国,不同于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市场条件左右的小国,大国的规模本身就赋予其影响市场条件的有力手段我国是货物贸易出口大国,却是文化输出小国,文化产品贸易收支一直是赤字。落后现状并非不能改变,但指导思想倘若陷入误区,人们就不会意识到改变落后现状的必要性。令人担忧的是,在一片“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呼声中,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应该而且完全有能力去影响别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是个人口只有600万的小国,经过50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已跻身于世界的高科技大国行列。  相似文献   

7.
大业 《今日重庆》2009,(11):108-108
在中国建设大国的历程中,作别小国心态,是构成大国建设的前提条件。小国心态的典型标志是:擅长以道德激愤凸显自己国家过去历史遭受的不公待遇,倾向以历史辉煌记忆的不断复述掩蔽当下国家的真实处境,总是在对国家的整体虚玄论说中隐匿国家建设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王哲 《中国报道》2014,(11):18-19
2014年的北京雁栖湖,中国将再次展现和平、发奋、创新的大国形象,并积极履行时代赋予的大国责任,为亚太的共同繁荣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观点     
《沪港经济》2006,(2):8-9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 中国经济需要大国发展战略李稻葵认为,经过26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所以,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她的发展应走一条大国发展道路,不能简单沿用以东亚四小龙为代表的工业化经验。他认为,作为大国的理想的经济发展战略,至少包括6个方面:第一,就是要尽快地建立一个有效的、统一的内部大市场,这恐怕是作为大国与小国的本质区别。第二,要思考一个大国战略贸易的问题。第三, 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协调中央与地方政治经济关系的制度安排。第四,要有以独立的货币政策和稳定的汇率为核心目标的宏观管理体制。第五,在关键的产业上要有技术突破。第六, 作为大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需要有大国的经济外交和大国的国际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保崛起时的良好周边环境,大国需要争夺周边小国,使其采取不敌对政策,与大国合作,参与大国主导的地区机制甚至与大国结盟。因此,采取怎样的地区战略争夺周边小国成为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作者认为大国崛起时会让周边小国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心态变化。正面心态的出现要求大国予以积极回应,而负面心态导致的不安全感会使周边小国采取投靠强者、加入其他地区集团或者彼此结盟的方式求得自身的安全和发展。大国的地区战略应当针对这些变化进行调整,实现良性的战略互动。大国的地区战略应包含四个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明示战略目标、分享崛起收益、提供安全承诺和供给地区机制等。大国还需努力减少外部干扰变量的影响,并谨慎使用武力。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走上了重新崛起之路,为争夺周边小国采取了地区一体化战略。但俄罗斯的地区战略因目标模糊、连贯性不足和缺乏有效地区机制等问题,并未取得期待的效果。俄罗斯的经验教训为中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四势群体”和国际力量重组的时代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力量对比正朝着有利于以新兴大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这种力量的变化史无前例地冲击着西方国家对世界事务的主导权。国际力量重组导致了得势、守势、失势和弱势这一四势群体的形成。四势群体正在从各自和共同的立场出发应对全球性问题,这一过程极大地丰富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性内涵,赋予了地区合作和次区域合作建构国际体系的历史使命。四势群体仍处于动态发展的时期,其内部和相互间会因时因事而做适当的调整和相应的排列组合,新兴大国乘势而上则是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在走向世界强国的道路上还需要将新兴大国群体作为自身发展的战略依托,从而争取在世界事务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在和平环境下进行国际力量的重组以及实现国际体系的转型,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和曲折的过程,国际社会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国面临着一个虽然简单但却很重要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是大国还是小国?有些人回答说,中国已经是一个大国,因为她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领土最大的国家之一,是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核大国之一,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排名世界第7,拥有实力强大的军队…….不同意的人却说,中国内部问题太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处于世界100名之后,50年后即使中国总产值超过美国,人均产值却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国家差不多.因此,中国实际上是个小国.  相似文献   

13.
黄杨 《环球财经》2009,(10):88-89
中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贸易大国,但却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者,并且还是个名列前茅的贸易报复小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隆国强建议,中国政府应该提前准备一份贸易报复的清单  相似文献   

14.
大国经济与小国经济不同,发展经济的立足点在国内市场,不能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只有把内需开发出来,统筹协调好国内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才能够更好地运筹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各国的外资战略中,美国和日本是颇具典型意义的两个国家。美国是世界吸收外资第一大国,其开放程度也位于世界前列。而日本则为世界吸收外资的小国,对外资进入往往设置较高的门槛。以下是两国对外资进入和并购的有关规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产部门入手,引入国家间技术扩散的互动机制,得到技术扩散下均衡增长的重要结论——在小国经济条件下,若存在完全的技术扩散,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将最终收敛于统一速率;在大国经济条件下,若存在完全的技术扩散,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将向大国的增长速率收敛。对于影响收敛过程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在小国经济中,均衡增长速率的大小不仅与外生变量有关,还取决于扩散国的研发投入与扩散速度。当扩散国的技术优势地位十分显著时,整个世界的均衡增长率将会由该国决定,这就是大国经济条件下的情形。此时,吸收国的收敛速度与扩散国的研发投入、扩散速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胡鞍钢:大国的发展问题不同于小国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研究员胡鞍钢认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是世界上主要发展指标地区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协调各方面的利益、相对均衡各地区之间的发展,难度极大、困  相似文献   

18.
王全宝 《东北之窗》2010,(10):31-31
手心手背 “中央政府‘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因西部大开发不顾其他。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首先需要整体实力的提升,到处需要花钱,因此也不能把一国大部分财力倾注在经济效率较低和实力还较弱的西部地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常务副院长邹东涛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外交思想和理论创新,逐步确立起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框架: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理想指引;以和平发展为战略选择,恪守和平发展的理念,创新和平发展的思想,夯实和平发展的基础;以塑造新型国际关系为战略目标;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理想;以合作共赢为战略路径,强调发展和安全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要硬;以健康稳定为引领寻求新型大国关系的突破,以亲诚惠容理念为引领重塑周边关系,以正确义利观为引领创新同发展中国家关系;以完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等为引领推动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大国,开放模式与小国不同。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小国的开放可以实行贸易推动的外向型模式,把开放的目标主要放在扩大市场范围方面,国内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制度的安排,均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为转移。中国自身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这就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内需主导型的。因此中国参与国际贸易主要不在于扩大市场。而在于分享世界上有限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