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立足欠发达地区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支持发展实际,设计综合指标体系,构建协调性测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二者的协调性发展程度,得出2000年以来,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支持发展的协调性变动大致经历了不协调、协调性程度缓慢增强并向好、较为协调等三个阶段,但金融支持发展后劲不足,应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引导,科学制定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规划,完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推进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等举措来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水平,持续强化二者的协调性,助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甘肃省1997-2013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分析了甘肃省金融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变量的数据为平稳性数据,且具备长期的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甘肃省城镇化的发展客观上导致了金融规模的壮大和金融业的发展,但金融支持甘肃省城镇化水平的力度还较弱。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甘肃省2000—2020年度相关数据分析其碳排放情况,运用STIRPAT模型分析影响甘肃省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将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纳入STIRPAT拓展模型中进行回归,探索分析金融因素对甘肃省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并结合情景参数设置模式预测、研究甘肃省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时间拐点。研究得出:(1)在低碳情景下,甘肃省碳排放量会在2030年前实现达峰;(2)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量增加的影响力大于能源强度、产业结构等其他因素;(3)金融规模的扩大会使碳排放量先增后减;(4)金融效率的提高会使碳排放量下降。最后重点从平衡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关系、加大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发展碳汇经济等层面提出甘肃省快速实现碳减排目标、综合发展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伴随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产生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粗放的城镇化难以为继,需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在此过程中投入的大量金融资源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效率不尽如人意,如何进一步提高效率有待研究。运用DEA-Tobit两阶段分析法,测度甘肃省14个市州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部分市州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的综合效率逐年下降,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下降。金融相关比率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显著影响金融资源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配置效率,两者均与金融支持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应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城镇化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自十八大以来,步入"多规合一"的发展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各社会组织除了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投融资以外,"金融创新"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如何通过金融创新的方式发展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满足"多规合一"的现行路径,不仅是甘肃省城市规划研究与实践领域的要求,也是甘肃省金融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讲述金融创新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作用,阐述了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金融创新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金融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我国31个省区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系统GMM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普惠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是普惠金融发展对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对土地城镇化却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二是普惠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最后依据结论,得出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0-2016年江苏省47个县域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测度新型城镇化12个相关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新型城镇化指标评价体系。采用非平衡面板模型考察金融发展因素对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江苏县域城镇化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区域差异逐步扩大,但是2009年以来苏北地区城镇化率增速较快有助于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收敛。金融支持是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主要是银行贷款规模扩张的推动。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通过完善金融制度以缩小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创新多元化的融资机制以更好地匹配新型城镇化的融资需求,推动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8.
张玉霞  陈文新 《海南金融》2012,(11):65-68,75
本文利用1990-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金融发展水平以及人口、产业、空间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了兵团金融发展水平与人口、产业、空间城镇化四者之间的关系及效应。结果表明:(1)金融规模与金融效率促进金融发展,金融结构抑制金融发展,同时,空间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发展,人口与产业抑制城镇化的发展。(2)金融规模及效率对空间城镇化支持效应显著,金融支持结构促进人口城镇化,抑制产业及空间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在充分研究金融发展与城镇化有关理论、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的互动机制、影响城镇化进程的金融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以广西为例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认为,中长期贷款比重和金融相关率是当前推动广西城镇化进程的主要金融要素,其他金融要素的支持作用整体较弱,应全面提升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为加快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充足、稳定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我国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对现阶段我国城镇化、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在短期会抑制城乡收入差距,但是长期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金融发展规模与效率的提升均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抑制作用,但是相对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具有持续性;金融发展的规模与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解释比例约为城镇化的4.6倍。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降低城乡收入差距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整合度两项指标为核心解释变量,企业价值为被解释变量,依据2013-2019年平衡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法,对产业链企业融资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绿色金融对产业链企业发展的影响。理论分析得出,绿色金融与产业链企业是引航人与践行者的关系,绿色金融引导产业链企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为对象,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产业链企业价值这两者呈现倒N形关系,而企业融资效率能够显著调节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新战略倍受各界关注.本文基于2002-2014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人口新型城镇化、经济新型城镇化、社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新型城镇化四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在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后,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排名前十的省份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对普惠金融的赋能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有效性、便捷性和延展性。绿色信贷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工具,其对绿色资金的配置及市场定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推动绿色信贷发展,本文以建设银行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至2021年的数据,首先通过DEA-Malmquist模型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TFPCH)作为衡量建设银行绿色信贷效率指标,后通过熵值法构建建设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标,最后以建设银行绿色信贷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建设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解释变量并加入控制变量,构建Tob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建设银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建设银行绿色信贷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数字普惠金融的大力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建设银行绿色信贷效率的提升,但影响程度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普惠金融的延续和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基于2011—2019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熵权TOPSIS、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和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但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享受数字金融技术红利更充分,而西部地区则享受了数字金融政策红利.此外,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的影响也呈现出异质性,金融数字化还不能发挥正向影响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错配、产业升级和环境规制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中介渠道.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面临巨大挑战,也存在机遇。在此背景下,强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约束是否影响其经营效率?本文以2012—2020年我国48家商业银行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构建全局参比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信用风险约束下的商业银行效率,以中国数字金融普惠发展指数为核心解释变量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由于数字金融本质上是基于技术进步驱动的金融创新行为,通过强化银行信用风险防控能力这一中介要素,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此外,数字金融对银行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异质性,对资产规模小、成立时间较短、非上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升更显著。因此,进一步明晰转型路径、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风险治理能力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再造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普惠化分别是中国城乡区域发展和金融改革发展的战略抓手.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普惠金融发展对各地区及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普惠金融发展具有双向互促作用,二者互动发展对增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显著,且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还都互为中介机制.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和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无论是在双向互促效应,还是在增进地区经济发展中都存在双重门槛的非线性特征,且新型城镇化的中介效应和促进效应均更为显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要继续统筹提升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普惠化水平,按照"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圈群城镇"的多向路径、"结构优化"的统筹基点、"区域城乡"的协同格局,统筹新型城镇化需求牵引的普惠金融发展和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7.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金融资金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以确保城镇化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城乡二元分析框架,构建用于研究我国金融城镇偏向对城镇化影响的理论模型,并运用门限面板计量经济方法实证分析金融城镇偏向对城镇化影响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城镇偏向对城镇化的影响显著地存在基于工业化水平的"双门限效应",工业化水平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城镇金融效率对城镇化产生明显的积极影响,市场化程度已经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6~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FDI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金融发展、FDI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检验,判断出两个核心解释变量的空间分布是非均质的,随后又利用LM检验与稳健的LM检验得出变量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效应。最后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对模型估计中的变量系数进行溢出效应分解,发现金融规模显著抑制了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技术创新,而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促进了我国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选取2011-2021年32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作为核心解释变量,选用风险加权资产与总资产的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随着金融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不断降低;金融科技应用可以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和盈利能力,推动商业银行稳定且持续健康发展。最后,文章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强化金融科技意识、合理应用金融科技,以及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情况高效应用金融科技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又称农村金融融资,实际指的是一个金融体系,这个金融体系是由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组成。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解释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金融相关率(FIR),金融中介效率(FE),金融发展规模(FS)三大指标来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选取1993~2013年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得出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