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征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的信用信息服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本质上属于金融中介功能的分离与专业化。本文从金融发展的视角,对征信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规模经济特征、准公共性特征和正外部性进行研究,指出征信的基本功能在于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且有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对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探讨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传统与数字普惠金融作用的差异性。研究发现,相比于依赖“硬信息”的传统普惠金融,外资银行进入更有效地推动依托“软信息”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从作用异质性看,外资银行进入对中国金融发展程度低和互联网技术水平高地区的普惠金融促进效果更明显。从作用渠道看,除直接效应外,外资银行进入会通过竞争和技术两个渠道对中国普惠金融产生显著的间接效应,且其中的竞争效应主要作用于传统普惠金融,而技术效应更显著地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此,本文建议通过鼓励外资银行积极参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激励中资银行拓展普惠金融业务、统筹外资银行进入区域分布等措施推动中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运用DEA超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小额贷款公司的静、动态效率进行测算及评价,结果显示:从静态效率看,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整体效率并不高,并且在考察期内呈倒U型,其中,东部地区最好;中部地区最差;西部地区适中,但增长潜力较大.从动态效率来看,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增长状况良好,其中,西部地区增长最快,中部地区比较缓慢,而东部地区出现负增长.为此,国家应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完善小额贷款公司治理机制,以实现其承载普惠金融的财务目标.  相似文献   

5.
普惠金融的理念与理论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文化文明,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最高宗旨与终极目标同中国国家最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本文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金融同资本化下的金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重点阐述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共享的金融发展方式,如何与中国国家最新发展理念的创新与共享相契合,同时指出了普惠金融的未来政策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孟维福 《河北金融》2016,(12):63-66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重要的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其中资金缺乏是其面临的最大难题.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理论研究较多,但是相关文献较为分散.本文从普惠金融视角出发,对相关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就金融支持的难点、政策支持、国外相关模式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归纳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人民银行视角出发,围绕基层人民银行履职情况,对青海省普惠金融发展进行细分研究,试图构建青海省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以促进全省普惠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8.
数字金融实现了传统金融与高新技术的深度融合,作为金融市场发展的新产物,其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2011-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在考虑内生性等因素后,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能显著改善企业的非效率投资问题,融资约束在此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加明显。进一步考察投资促进效应的传导路径,发现数字金融的覆盖和使用程度越高,对企业投资起到的积极作用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西部金融资源总量和金融资源结构的分析,选取金融业从业人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股票和债劵融资额、政府财政支出和金融业固定投资作为金融资源的投入指标,选取金融业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作为产出指标,运用规模可变DEA和成本最小化DEA方法对西部12个省(区市)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金融固定投资、金融人才投入不足和资金投入冗余导致成本效率偏低,因而金融资源融配置效率低下.提出从加大金融业固定资产投入,积极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优化投入要素等方面实现金融配置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贫困地区如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力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普惠金融与金融精准扶贫定义及发展出发,着力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在贫困地区发展普惠金融与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全文以精准扶贫的发源地湖南湘西州为例,分析其在金融精准扶贫推进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指出贫困地区应结合普惠金融理念,着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1.
李雪飞 《河北金融》2020,(10):44-48
借助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河北省各地市2010-2018年金融资源效率配置情况的研究发现:河北省各地市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且各地市金融资源配置相对无效的原因不同;河北省各地市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2010-2018年间呈现上升趋势,但各地市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上升速度差异较大,其中,技术进步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普惠金融”在纳入“十三五”规划之后,首个国家级战略规划也于2016年正式颁布,标志其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金融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重点,农村普惠金融却受限于农村经济的特有特征而举步维艰,其中政策环境、金融模式及金融技术等构成了影响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创新与应用,互联网巨头和金融机构纷纷涉足“三农”互联网金融,农村金融环境已出现颠覆性转变,进而为农村金融的快速成长创造了时代契机.而基于金融生态理论的思考,借助互联网金融打通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通道的实现,则需聚力于以下四点:结合“三农”特点健全法制环境,基于大数据技术优化征信环境,利用模式创新升级合作环境,强化风险监测改善监管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刘遵乐  张开腾 《金卡工程》2010,14(1):223-223
本文就是试图对区域金融国内外研究的不同研究视角做一个综述性总结,希望能够对区域金融的理论探索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任期制度、财政压力、地区制度效率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式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的深层原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制度能够很好地解释金融资源配置。以“GDP政绩考核”为标准的晋升激励政策会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产生负效应,造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导致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随任期增加而减少,同时财政压力减少、制度效率水平提高均会削弱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金融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其基本目标是让尽量多的经济主体,特别是那些被排除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个人或组织,能以合适的价格及时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借助和运用大量金融创新手段和措施,而这些创新也会带来更多的金融风险,这就对金融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归纳总结发展普惠金融过程中因金融创新所带来的各类风险的基础上,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定量分析普惠金融中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博弈关系,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加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偏远地区居民享受到的金融服务十分有限。本文以2010~2020年18家上市银行经营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普惠金融业务对上市银行业务风险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国有银行能够利用自身实力,发挥规模效益,降低自身整体风险,而在风险管理效率方面,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要优于国有银行。但是,由于业务发展不成熟、缺少专业人才队伍等因素制约,上市银行普惠金融业务风险管理能力仍有待提升。对此,本文提出提高自身盈利与经营能力、培养专业人才、严把业务质量关等建议,以期为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研究如何发展农村金融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江苏省1991-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而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在此基础上,基于普惠金融角度,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公司等方面提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构建了不同收入层农户的借贷违约风险结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深入分析了不同收入层农户的违约风险、对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和不同收入层农户所遭受的金融排斥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户高、中、低三个收入层中,金融资源倾向于流入高收入层,高收入层最不容易受到金融排斥。中收入层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却最容易受到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排斥。低收入层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需求不足,受到的金融排斥更多地表现为自我排斥。因此建立一个多元化格局、适合不同收入层农户金融需求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农村金融排斥的一个合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研究如何发展农村金融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江苏省1991-2011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而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在此基础上,基于普惠金融角度,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公司等方面提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