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沪港经济》2010,(7):50-51
上海与香港,在历史上、在文化上相互影响,而香港企业家在上海耕耘贡献,推动上海经济成长,更是功不可没。本期刊载香港商会(上海)举办的"首届商汇年度人物"评选结果,集中展现了在沪港人的香港精神。  相似文献   

2.
一座城"东方之珠",一座城"东方明珠"——上海与香港,是中国最为相似的两座国际化大都市。100年来,这两座同时面向大海的城市,都有环抱世界的胸怀,彼此之间惺惺相惜。60年前,不少达官富商从上海移居香江,走的时候苍茫四顾;30年后,香港的豪门客商又陆续奔赴申城,来的时候雄心壮志,豪情满怀……浪奔浪流,海风吹拂了五千年。世博会,一定是双城当下最伟大的契机。当"东方明珠"与"东方之珠"血脉交融的那一刻,多少在上海工作、生活的香港人有话想说。这一刻,上海就是香港,而香港也是上海!  相似文献   

3.
邹毅 《沪港经济》2012,(4):58-59
自1992年进入上海以来,香港恒隆地产已在中国内地投资经营近20年。在此期间,恒隆地产成功塑造了自身独特的品牌优势。仅从普通消费者的体验与见闻来说,在恒隆的名号与众多奢侈品品牌之间画上等号,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作为当年数量众多的港资地产"北伐"力量之一,恒隆究竟做对了哪些事情?  相似文献   

4.
香港占据免税港优势,是除了日本之外的奢侈品牌齐全的购物胜地。按照"翻身期"、"炫耀期"、"普及期"、"文化期"的阶段分类,香港紧随日本之后,成为第二个经历了全部阶段、现在达到了第四阶段的亚洲地区。其成长历程可为内地借鉴。在内地,上海领奢侈品消费的风气之先,庞大的白领阶层伴随心仪的品牌成长。依托内地市场的上海,会按部就班地成为全球奢侈品的中心吗?表面上看,这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只有文化与管理水平都到位了,一切都"ready"了,上海的战略地位提升,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沪港两地星光熠熠。香港演艺圈,从银幕英雄到影视偶像,"四大天王"达到了造星的高峰;而在经济层面,白手起家的华人首富李嘉诚更是充分演绎了"香港梦"。虽然近年来港商、港星风头不再,但可以相信,自由的市场始终是最好的设计师。与香港城市偶像多"文艺范儿"相比,上海的城市偶像路线显得平实、草根,具有浓厚的白领气息。由于大学教育成色不足等原因,未来城市精英的形象显得暧昧而模糊。  相似文献   

6.
有些香港人很担心上海会超过香港,这多半与港人长期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所形成的危机意识有关。的确,这些年,上海的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两市最佳地段的硬件水平已相差无几。不过,平心而论,无论是法律环境.服务设施.人均收入,还是国际化程度。市场化意识,上海与香港相比差距还大得很呐!其实,细细琢磨一下,上海与香港在财路的延展上各有千秋,产业发展上既有梯度,又能互补,从本文对两地第一产业(农牧)、第二产业(制造)、第三产业(服务)的分析以及所得出的结论,或许既可让忧心忡忡的香港人宽慰一二,也会令意气风发的上海人理智三分。 ——编者  相似文献   

7.
唐晔  李杨  ALEX 《沪港经济》2010,(11):46-49
得益于举国体制,上海聚集了大量金融与监管机构,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金融中心,正在向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挺进。但就金融创新而言,与香港相比,上海仍然明显缺乏活力与激情。香港结合百年来历次发展机遇与金融自由化政策,创新灵感源源不断。当前人民币离岸中心、港深合作等构想都是政商良性互动、创新意识蓬勃的体现。相比之下,上海虽有超常规发展之势,可如果不能学习港人的积极应变与自由竞争之道,平衡发展金融创新的"道"与"术",仍难在大好形势下突破创新瓶颈,走向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8.
李湛 《沪港经济》2000,(2):42-43
毫无疑问,香港现在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上是远远超过上海的。随着上海的迅速发展。香港已有人担心上海的竞争力会赶上香港,并取代香港的国际地位。但也有人认为上海不可能赶上和超过香港,原因不在上海硬件建设而在于软件,如法律,行政政策,商业背景等人文环境。到底上海在  相似文献   

9.
JESSICA 《沪港经济》2010,(6):52-53
香港歌剧院成立至今已将近7年了,对于这7年间的成就,吕慧瑜作如是评价:"我们从零开始,到现在其实已做到超乎能力所及的水平。"正是在香港歌剧院的坚持下,《魔笛》、《茶花女》、《图兰朵》、《阿依达》等一出出名剧得以在香港公演,让香港民众一饱眼福及耳福。  相似文献   

10.
中央批准上海兴建迪斯尼的消息,不仅仅牵动了上海方面,亦受到了香港方面的高度关注,在香港一石激起千层浪。尽管从项目获批到人们真正看到一座初具规模的主题乐园,至少还需要四到五年的时间,但人们早就开始谈论香港与上海在迪斯尼客源上的竞争。不少官员及议员都对港沪迪斯尼之间的竞争发表意  相似文献   

11.
香港回归祖国,其政治意义是极其深远的,为此,我作为上海的律师也为此欢欣鼓舞,回归后的香港与上海的联系,随着上海国民经济持续不断的高速发展以及历史上沪港两地合作与共同繁荣的原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沪港建立三个中心已成为沪港两地的共同特点香港自60年代后经济持续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国际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从上海来看,历史上就曾经是远东的贸易。金融中心,有“东方之纽约”和“远东第一都”之称。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落后了,直到1990年中国政府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提出了以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海城…  相似文献   

12.
邓濂 《上海国资》2010,(9):84-84
从内容看,《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大多是在讲香港的历史与现实,但任何认真阅读该书的人都不难看出,作者念兹在兹的仍然是"中国"。正如曾经有美国学者"以中国为方法",强世功实际上也是"以香港"为方法,通过香港,站在香港的角度来思考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3.
屠海鸣 《沪港经济》2010,(11):10-11
正当香港楼价节节攀升之时,另一种"楼价"——香港最低收入阶层租住的板间房的平均呎租也在不断攀升,而且已贵过了私人楼宇的呎租一成以上;有超过一半的综援户获发的租金津贴,不够支付租金。香港有一家慈善机构"乐施会"发表了最新贫穷报告《香港在职贫穷家庭状况》,检视过去5年半香港"在职贫穷"户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一、上海及长江三角洲与香港经济合作简要回顾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与香港,由于地缘、史缘、亲缘等各种因素,两地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已有悠久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这种关系日趋密切。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香港企业家凭借其人际关系的优势率先展开了各项投资,使得整个长江三角洲,特别是上海与香港间的经济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经济的发展。1989年。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缘,史缘,血缘等各种因素,香港与上海的经贸合作有着悠久历史。早期香港的工业就是靠上海的资金,人才和经验建立起来的。在过去几十年,凭着香港人的拼搏精神,使香港的贸易总额,已达全球第11位。1990年的香港进出口总额就达1644亿美元。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不少香港人凭其国内亲友的关系,很快利用国内的优势开展业务,使香港的经济在过去十年有飞跃的发展。反过来说,香港亦成为上海最主要的经贸合作伙伴。1990年。港商在上海直接投资的企业数占“三资”企业总数的48.3%,在上海进出口总额74.3亿美元中,香港占了15.59亿美元,均居各国、各地区之首。  相似文献   

16.
李菲 《沪港经济》2014,(9):50-51
正内地记者深入工厂卧底数月,踢爆上海福喜食品公司向多间连锁快餐店供应过期肉类一事,触及香港民众对内地严峻食品安全问题的敏感神经。而在此期间香港麦当劳始终三缄其口,直至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揭发,香港麦当劳终于承认曾经使用上海福喜食材。福喜臭肉祸及香港翻查香港麦当劳记录后,得悉去年7月至今年2月,曾经从上海福喜进口吉列猪块;另于今年5月至6月中旬,曾从上海福喜进口脆辣鸡腿。麦当劳表示,两批食材已全部使用,并没有  相似文献   

17.
上海和香港的经贸合作由来已久。1996年上海人均GNP为2666美元,同年香港的人均GNP已高达24500美元。沪港经贸关系的一大特色表现为资金上由港人沪的单向流动,在沪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加工业。截止1996年底,香港累计在沪直接投资项目已达6594项,协议资金108.5亿美元,占在沪协议外资的比例高达46%而居首位。最近香港的《亚洲华尔街日报》针对上海吸收外来投资的状况发表评论:“外来投资增长速度减慢可能暗示,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出口产品的工厂迁往上海的香港制造商,现在已完成了那个阶段的投资。”  相似文献   

18.
《上海国资》2011,(5):6-6
以临港产业园、虹桥商区等为代表的新平台,是未来上海产业版图上的重要支撑点,有望成为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按照"十二五"规划,"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上海未来5年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就产业而言,上海的重点近年来已十分明确,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而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平台和载体。临港产业区与虹桥商务区作为上海东西两极两个新建设的园区,就承担着上海城市经济转型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香港以"反贪典范之都"而闻名于世。为学习借鉴香港反腐败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市纪委于2011年11月组织了反腐倡廉香港培训班。培训班学员在港学习期间,耳濡目染了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廉政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感触很深,收获良多。现将市纪委副书记张文斌同志在港反腐倡廉培训班上的学习体会《香港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启示》(下)刊出,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
江峰 《沪港经济》2002,(4):57-57
上海和香港都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龙头老大”,早年两地的房地产市场先后萌芽、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岁月锤炼已日趋成熟,不过由于地域、文化、气候、习惯等不同,两地的房地产市场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变种”。 市场消费存在巨大差异 1、在信息传递上,香港人感性色彩、个人主义占据主导,理性分析次之,而挑剔的上海人,在理性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