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权融资(Initial public offering,以下简称IPO)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上市公司往往存在着募资效率不高、资金闲置或滥用等问题。文章以广西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会计指标法对其IPO绩效进行实证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整体检验,探讨上市公司IPO后经营业绩变化的趋势和成因,并就提高广西上市公司IPO后的经营业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10年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11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的财务数据入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的财务绩效展开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后业绩显著下滑。在对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创业板市场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IPO盈余管理程度与长期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威  郝洪 《会计之友》2012,(1):69-72
文章选取了我国2000—2006年在沪市进行IPO的317家公司为样本,研究IPO盈余管理程度与IPO后业绩下滑之间的关系,旨在考察IPO盈余管理程度是否对上市公司IPO后的财务绩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采用IPO前一年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DA|来衡量IPO盈余管理程度,以销售净利率(R OS)作为衡量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指标,对盈余管理程度高低组IPO后R OS下滑程度进行差异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IPO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上市公司长期绩效下滑程度更大。IPO盈余管理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企业上市后业绩下滑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司在上市以后,其经营绩效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有证据表明这些业绩的下滑与公司的上市时期选择有关,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其上市的自身条件不够成熟。因此,基于成熟度概念、"市场时机理论"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构建起来的企业IPO成熟度指标体系,能度量我国上市公司的IPO成熟度并能一定程度预见企业上市后的盈利水平。该指标体系同时也可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机构审批监管、投资者投资行为以及公司的融资行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经济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股改以来已经实施或已宣布实施股权激励的19家上市公司2006年及2007年的经济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最终得出结论:认为经营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经营业绩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尹美群  陶蕾 《财会通讯》2011,(9):106-109
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好坏是整个行业的风向标。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旅游上市公司——中青旅绩效进行了测评,对其与旅游业其他20个上市公司进行了横向绩效测评。结果表明:中青旅绩效具有行业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影响经营业绩的因素非常复杂,经营业绩表现趋于多元化,不仅包括财务方面的业绩,也包括管理方面的业绩;财务方面的业绩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单一的能力指标,若要全面反映公司综合业绩的整体特征,对公司经营状况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就需要建立一个基于所有主要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估体系。文章以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选取了江苏省20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多个方面选取了十九个财务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多维度的综合绩效评价模型,并利用模型对2015年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进行了评价分析,同时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对提高江苏制造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水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盈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企业业绩评价的重点,本文对经营业绩评价方法在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稍作阐述,指出了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内涵.从此概念出发,提出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三种方法,运用各种业绩评价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上市公司进行业绩评价,引导人们发现上市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和一些经营环节的问题.上市公司建立一个客观的业绩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以此与其他企业以及本企业历史水平加以对比,做到知己知彼,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灰色关联度方法运用到文化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利用灰色理论信息要求量少和善于解决“灰色”部分的特点,通过建立经营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样本公司绩效排序和评价分析,有效解决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因数据失真和缺失影响业绩真实评价,旨在探索合理客观的针对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特点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是证券投资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运用统计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构造一种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模型,并运用它对我国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部分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构建上市公司综合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以国泰安数据库2001-2007年来河南省部分上市公司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定量评比和排名,对选取的河南省部分上市公司中各公司的综合实力强弱以及近年来经营绩效的变化趋势作了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并购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以2009年发生股权并购的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并购前后样本公司经营业绩的对比研究,得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后业绩并没有显著提高,并购没能有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企业国际化与经营绩效: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实证研究,选取制造业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测量企业国际化程度,分析我国不同程度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得出在国际化初期,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由此建议企业采取国际化经营策略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14.
基于DEA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26家深市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2008年的经营绩效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显示这26家公司中生产经营活动相对有效率的公司有5家,占到总体的19.23%,总体效率较低。此分析结果为投资者提供投资依据,也能为上市公司提高业绩提供改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9年第一批在创业板上市的2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超募比率以及超募资金投向与公司IPO后四年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超募资金的多少以及投向与公司经营业绩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在对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财务管理的视角提出遏制超募资金以及对超募资金进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金融财务理论出发,采用趋势分析和计量模型检验得到的结果显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能够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能够有效反映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但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改善无法有效地反映到股票价格之中,股票价格与企业经营业绩显著背离。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与经营绩效的脱离是导致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选取发生兼并收购的30家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经营现金流量、总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和检验上市公司并购后的绩效,对整合后的绩效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分析表明上市公司整合绩效参差不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评判。绩效评价在企业经营中具有导向性作用,利用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正确公允地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有助于正确选取投资对象,获得更高的收益。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和投资者的成熟,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本文拟以深发展A、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四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样本,从财务方面的4个维度选取绩效评价指标,对这4家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问题由来已久,一直受到经济管理学家的关注。控制权转移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有何影响,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如何,中外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控制权转移会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应考虑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的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从总体来看,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经营业绩有所改善,只是改善的程度有的公司明显,而有的公司不明显,这需要综合考虑盈余管理、公司控制权转移后的资产并购和公司所处的行业特征及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进行基本面分析和行业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盈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企业业绩评价的重点,本文对经营业绩评价方法在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稍作阐述,指出了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内涵。从此概念出发,提出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三种方法,运用各种业绩评价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上市公司进行业绩评价,引导人们发现上市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和一些经营环节的问题。上市公司建立一个客观的业绩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以此与其他企业以及本企业历史水平加以对比,做到知己知彼,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