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纺织》2006,(12):38-39
台湾商人王效兰收购了Lanvin.香港商人潘迪生收购了ST.Dupont。时尚界除了中国元素外.也出现了中国资本力量。然而,对于上述“旧闻”就算是热爱时尚的中国人也未必全部清楚。曾经花费万元以上人民币购买Lanvin西装的某时尚男士听到这个事情后表示:“Lanvin变成台湾的了7那我以后要考虑一下(是否购买)了。花那么多钱买个国产货太不爽了。  相似文献   

2.
在老家云南,大雪兰是冬天盛开,尽管凛冽的寒风早已让行人捂起了围巾,但摆放在花店的大雪兰的清香却还是进入人们的鼻孔。[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化工管理》2010,(9):95-96
每个企业都不乏创业“神话” 正如对于什么是管理众说纷纭,对于什么是企业文化,管理者也是各有各的理解。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每个初具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创业中的故事,当管理者试图用创业中的故事对员工施加影响时,那就是在进行企业文化基因的克隆。自觉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将一般的管理故事进行加工.使之成为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4.
当每一期泛着油墨清香的《中国石化》杂志到来时,其封面总是令我眼前一亮。我发现,大多数文章的标题不仅制作得新颖别致.而且内容关键词一目了然.便于查找。每期的“特别关注”我都会对它特别关注一下.因为该栏目上刊登的文章都是与国家、与社会、与集团公司密切相关的大事,政策性、权威性、导向性都很强.体现了编辑部的精心策  相似文献   

5.
有部分车主对“投保──受益”这个“保险经”产生质疑。“为什么我花了钱参加了保险.到出事索赔时,保险公司还有那么多说词?”“是不是保险公司只在我们投保时,把我们待如上宾,而在赔款时却不守诺言?”梁某是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1998年9月加入“车族”。11月就在当地人  相似文献   

6.
配料?这不是老太太都能做的事情吗?半盆面,再加上一瓢水,酵母若干——馒头不就是这么蒸出来的吗? 不错.今天这个故事的主角所服务的行业,还真与“蒸馒头”的原理有点类似。不过,您可别小瞧了这个“配料”,青岛科技大学的几名教授就是从这里出发,改变了一个行业的面貌,并成就了他们自身的财富故事。  相似文献   

7.
学会放弃也是成长文/张莉照片上的那张笑脸,距今已有8年。那一年我16岁。16岁,我考进了梦寐以求的中文系。16岁,我发表了第一首诗。16岁,认定了要为“文学梦”奋斗终身。16岁,认定了爱情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16岁,执着地追求着一...  相似文献   

8.
从“牛仔经济”到“太空人经济” 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兴趣:美国国际空间站上将于2008年10月启用一种“尿液循环机”,将宇航员的尿液、汗液等转化成干净的饮用水。美国人为什么在空间站上要用“循环水”来替代“地球水”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地球水”太贵!按报道的说法,以国际空间站上每个宇航员平均每天使用大约4.4升水计算,每名宇航员每天花费的水价高达48400美元,光喝一杯水就得花3000美元。  相似文献   

9.
我喜爱的书刊很多,但最钟情于《施工企业管理》杂志。和它结缘,是在两年前春日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当时单位一位领导拿着一份样刊找到我,幽默风趣地说:“小伙子,听说你的文笔挺棒,能否做道豆腐菜给国家级杂志《施工企业管理》品尝品尝呢?”从他那信赖的目光里,我隐隐地感觉到了一丝陌生而又亲切的淡淡清香,听到了远方似曾熟悉的召唤。于是我热切地渴求流泻一纸素笺,带着几分对《施工企业管理》的神秘感,把希望投入电子邮箱。  相似文献   

10.
南国炒股之风由来已久。不到20年历史的股市与深圳有着太多的渊源。早在1992年,那一纸疯狂的认购证将深圳乃至全国的股民裹挟入市,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世易时移,2008年,无论大盘如何“破釜沉舟”,仍阻挡不了深圳人民拳拳的爱股之心。  相似文献   

11.
《董事会》2008,(6):54-54
“信念,创造,拥有”,好标题,凯迪拉克真是太有才了。那就说说我的故事吧。我的创业似乎就是围绕着一个字——钱。一百万,是我童年的梦想,青年的梦想,成年后的秽想。我就想赚满一百万。就像信佛的人供佛,信上帝的人做礼拜一样,我信仰财富,我就拼命想赚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相思     
<正> 夜读唐诗,偶然翻到王维那首脍炙人口的五绝《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我开始浮想联翩,莱昂内尔·里奇温情脉脉地在我耳边浅吟低唱他经典的情歌,脑海里萦绕的竟全是女人相思的故事和韵味了。 诚然,相思并非女儿家的专利,但俗语说痴心女子,我私下揣测世间害相思的女人或许要多一点点吧?爱情是人生的奢侈品,比  相似文献   

13.
“回扣”这个词儿,这几年我们大家已是耳熟能详了。我代表单位花一万元买了你们单位的产品,然后你倒塞给我一千元。这一千元就叫你送给我的回扣,由我这个采购员悄悄装进了自家的口袋。谁给我的回扣多,我就买谁的产品,质次也罢,价高也罢,我是很不在意的。这。自然是买方市场上生出的一个“怪胎”。而生活中的另一种“回扣”,未必已引起人们的警觉,实在值得一议。 张三被提拔当了某长,某领导马上对其暗示:“这次提你,班子成员中争议不小,要不是我从中做了一些工作……”言下之意,已不言自明,那是要你知恩思报──来点“回扣”…  相似文献   

14.
他是企业中最小的“官”,灰场班的班长。30岁刚搭边,参加工作10年,3600个日日夜夜,把豆寇年华献给了他战斗过的地方。10个春节,他有9个是在灰场班度过的。 “大漠边关”我的家 灰场班设在离厂区7公里外的荒原深处,主要担负电厂灰渣排放和灰水回收等生产任务。10年前,当时只有20岁的安胜利到灰场班时,看到的是占地189.24公顷的大灰场,一望无际的荒原,一座座在枯草中掩映的坟墓,他的心凉了半截。 “既然荒凉的草原成了我战斗的地方,那就安营扎寨。”搬来了液化气罐、炉具、餐具,没有饮烟的边关“哨卡”开…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桃花源,四面青山环抱,一条小河蜿蜒流淌。河中大片荷花盛开,鱼儿嬉戏,三五小儿垂钓玩耍,悠闲自得。到处是花,小小的,粉色、白色、紫色,那样的美艳,阳光下兀自靓丽,在河边草地上,在墙头伸展着。民居房屋错落有致,沿着山坡顺势而上,白墙黑瓦,古朴典雅。有几座白石牌坊,一座“佑启人文”坊应该是淳化民风的德化坊,一座“冰清玉洁”的贞洁坊,让人想到那背后冰冷的故事,无尽的辛酸和苦涩。  相似文献   

16.
萧栋 《中国纺织》2006,(8):142-145
也许是因为有着太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刘立进显得很淡定从容.故事娓娓道来.仿佛诉说一段从不曾忘却的历史。他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精力充沛、不知疲倦.言语间很睿智、很有张力。记者透过与他的交谈.分明感受到他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流淌出让人敬服的人格魅力,不由得想起那副著名的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际云卷云舒。”不知这是不是他取得今天成功的缘由。 借用刘立进的部下王海峰先生对他的评价.就是“刘总很与众不同.让他人非常愿意跟随他.从进来的第一天起.他就对我非常热情和尊重。刘总的生活很简朴.很审慎.他做节约型的产品,首先他自己就是一个很节约的人,跟他一起干活。有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他儿子刘磊就亲口对我说:‘这辈子我最敬佩的就是父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独到而准确判断商业价值,随之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并稳健发展为行业老大——汽车界不乏颠覆行业成长、扩张规律的“黑马”变“白马”的故事,在这些“黑马”之中,王金玉无疑是最“白”的那一个。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机电工业》2009,(8):94-95
一家理发店里,一个长头发的人向喋喋不休的理发师问道:“你给我理发的时候,为什么总讲一些魔鬼及强盗的故事呢?”“对不起,先生,”理发师答道:“你知道吗,当我讲这些故事的时候,你的头发就会竖起来,理发就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19.
“要让消费者从恒源祥的毛线中看到草原的绿色,闻到草原的清香,毛衣不仅有色彩,还有味觉”,就在恒源祥发布那次著名的春节雷人广告之后不久的一次论坛上,笔者曾经听恒源祥总经理廖江南如此诠释产品,其用语和表达中的沉静儒雅,让人无法跟那被誉为“脑残”级的伤人广告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是大家熟知的。一个和尚自己挑水吃,两个和尚一起抬水吃,三个和尚呢?那就会多出一个可以闲着的人,于是大家都想成为闲人而不愿挨那份累,三个和尚便就没水吃了。这似乎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有一位经济学家来了三个“故事新编”,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其一老和尚立了新庙规:三个小和尚谁水挑得多,晚上吃饭加道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