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早就听说高青县供销社组建的棉花专业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深受棉农的欢迎。为弄个究竟,近日,记者走进了高青县供销社主任焦继华的办公室。焦继华向记者介绍说:高青县棉花专业合作社是在坚持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制原则的基础上,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其宗旨是为社员服务,为棉农服务,为棉花生产服务。棉花专业合作社以县棉麻公司为龙头,下属5家油棉企业、7家基层供销社,包含了32个棉花生产专业村、5000多家农户。自1996年成立以来,专业合作社紧紧围绕全县棉  相似文献   

2.
高青县棉花合作社是1996年3月成立的,现有入社村庄34个,入社社员5131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5%,专业社社员植棉面积2.6万亩,占全县植棉总面积的1/5。几年来,他们以为农服务为已任,积极服务棉花生产,增加了棉农收入,促进了棉花产业化进程。1999-2000年,该县共收购皮棉40余万担,实现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仅2000年专业社就为棉农增收300万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农业社被省体改委、省供销社评为“全省农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供销合作社改革的要求,1996年4月1日邯郸县供销社成立了全县第一个棉花专业合作社——聂庄棉花专业社。专业合作社是以科技为先导、以供销社为依据、以当地棉花生产为基础,由棉花收购部门和棉农参加,按经济区建立的棉花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社入股棉农220户,吸收股金6600元,入社棉田500亩。尽管当年低温多雨,气候不利于棉花生长,但专业社棉花生产仍获得丰收,平均亩产75公斤皮棉,比上年亩增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高青县植棉历史悠久,种植棉花一直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受产业结构调整、棉花品种老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植棉效益增长缓慢,棉农积极性受挫,棉花生产出现了滑坡趋势。1996年3月,由县供销社发起成立高青县棉花专业合作社,从棉花良种繁育入手,大力开展棉花产业化经营。几年来,我们积极发展良种繁育基地,不断扩大龙头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5.
清苑县中冉良棉原种高产繁育专业合作社,是一个以科技为先导、以供销社为依托、联合多部门共同为棉农实施科技兴棉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创办于990年,下设42个分社,现有1600户社员,共种棉花1886亩。建立专业社以来,生产1—2代优质棉种65万公斤,为国家提供优质棉2940担。社员增加纯收入142万元,专业社增收45万元。专业社自创建至今,虽然遇到过多次冰雹、霜冻、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但社员每年亩平均增值28.6%,比不入社的农民平均亩增收146元。专业社为社员提供从种到收全程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种棉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难题。今年专业社的棉花长势旺盛,做到了一播保全苗。同时还支援了全县3万多公斤良种,不仅受到了棉农欢迎,而且为种足棉花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青县棉花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996年3月,现有整体入社村34个,入社社员5131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5%,专业合作社社员植棉面积2.6万亩,占全县植棉总面积的1/5,是目前全县最大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几年来,高青县棉花专业合作社坚持以为农服务为已任,突出联合互助这个主题,在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棉花生产,增加棉农收入,促进棉花产业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国家棉花产业政策调整和棉花市场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三农”政策,山东省供销社从2009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棉花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通过棉花规范化种植、科技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实现棉花的产业化经营。武城县作为全省7个试点县之一,自2009年4月以来,组建棉花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提高了棉花单产和质量,增加了棉农收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立足农村是供销社生存之根,服务“三农”是供销社发展之本。永仁县供销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供销社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新路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永定镇店子村委会创建了蔬菜制繁种专业合作社,为全村人社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咨询服务,初步形成了“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肥乡县供销社确立"以兴办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切入点,积极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新的经营增长点"的发展思路。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棉花、玉米、蔬菜、食用菌、瘦肉型猪"农业发展五大重点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发挥存量优势,创造发展优势,大办兴办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专业合作社。肥乡县是农业大县,全国植棉大县,粮、棉、蔬菜、食用菌资源丰富,兴办资源开发型专业合作社条件十分优越。县社根据各基层供销社所在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实际,依托资源优势,先后创办了旧店、北高小麦、大西韩棉花、东漳堡辣椒、张达食用菌、大西高果品、辛安镇玉米、元固蔬菜及调味品9个不同的资源开发型专业合作社和8个农资专业合作社,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旧店小麦专业合作社建立了"民需"服务机制,对农户实行既可用现金,也可用小麦入股入社,入股有息,年终分红,有效地解决了当地农民卖粮、储粮的困难,受到了广大农民的一致赞扬,入社社员由初建时的100户发展到514户,股金由原来的5万元增加到16.5  相似文献   

10.
沾化县李家乡是全省闻名的植棉乡,人均有3亩棉田,棉花生产已成为该乡的主导产业。为尽快使棉花生产形成产业化格局,改变棉农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信息闭塞,种植技术落后,服务跟不上,棉花单产徘徊不前的局面,让盐碱滩上腾起这条"白色巨龙",李家乡与县供销合作社研究协商决定,以李家乡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吸收县第二油棉加工厂和2053户棉农参加建立棉花生产专业合作社。把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这一"龙头"与棉农这一"龙尾"紧密连接起来,使棉花生产真正形成"龙"型产业。该专业合作社成立近两年来,杜员已发展到3000户,股金40万元,流动资金140万元。1998年专业合作社社员植棉4.3万亩,比建社之初增加1.1万亩。由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1997年,李家乡棉花生产专业合作社被命名为"省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相似文献   

11.
项目承担: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新疆华泰棉花专业合作社监测对象:13个主产棉省、市、区2766户棉农2013年7月,中国棉花协会棉农合作分会和新疆华泰棉花专业合作社,分别调查了内地12个省和新  相似文献   

12.
蓬莱市北沟供销社于1996年3月办起了葡萄专业合作社。通过实施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走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的路子,推进了葡萄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专业合作社现有入股社员128户,葡萄示范园1处,大棚温室9处。3年来,专业合作社平均每年收购葡萄3500吨,盈利50万元,税后分红14万元,入社果农销售收入1400万元,比入社前每年增收860万元以上。葡萄专业合作社被山东省供销社、省体改委命名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当地果农称赞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一、把专业社办成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北沟镇的气候、光照和土质条件,非常  相似文献   

13.
高青县棉花专业合作社坚持以为农服务为己任,突出联合互助主题,服务棉花生产,增加棉农收入,促进棉花产业化经营。1999、2000年两个棉花年度,全县共收棉40余万担,实现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为棉农增收300万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成立专业社 高青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棉花历来是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促进棉花生产,增加棉农收入,推  相似文献   

14.
利津县棉花技术推广合作社成立于1999年,由利津县供销社牵头组织,2003年8月在进一步规范的基础上,正式登记注册,注册资金5万元,吸收社员460户。多年来,合作社立足利津县实际,适应棉花生产的需要,积极引进、繁育和推广适合我县种植的抗虫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1995年8月,正届而立之年的黑春风从商城供销社调任化店供销社主任。然而,面对他的是企业负债,经营困难的烂摊子,血气方刚的他毅然挑起了这副担子。化店供销社的支柱产业是棉花收购和加工,且所辖业务区棉花种植历史悠久,棉花衣分高,品质好,素有"优质棉乡"之美誉。由于当地农民长期处于单家独户的小生产模式,缺乏组织引导,致使生产经营出现良种引进难,科技信息传递慢,防治病虫害效果差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挫伤了广大棉农的植棉积极性,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黑春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痛心地说:"全县的经济支柱倒了,农民的财神跑了,供销社的效益也就没了"。在他愁眉不展忧心忡忡的时候,省社提出了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  相似文献   

16.
德州市供销社不断加强合作组织建设,兴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培植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了全市供销社经济的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兴建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200多个,入社农户1.1万户,吸收社员股金1954万元,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为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向社员二次返利300万元。 一、提高对兴办专业合作社的认识 促进供销社健康发展,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途径很多。经过多年的实践使大家认识到,兴办专业合作社一是农民的需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但随之出现的“买难”、“卖难”,农业生产的信息不灵等,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农民迫切需要某种组织解决一家一户办不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处理调动供销社内部职工积极性与广大农民社员积极性的矛盾供销社改革的目标是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还是供销社职工的合作社企业?回答是非常明确的。但目前的实践倾向是:片面强调和考虑职工经营积极性的发挥,而忽视和挫伤广大农民社员的积极性的调动;普遍推行全面职工个人租赁承包经营,很少关心为农民社员服务。相当多的社以包代管,撒手不管,离农倾向加重,甚至将违背合作经济特性的分散化、个体化经营当作合作社深化改革的方向,主张先办成职工的合作社目标,完成供销社改革“初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引导,大力发展以供销社为依托兴办专业合作社,是以骨干产品为基础,以入股农户为主体,以服务为纽带,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合作经济组织,其核心是专业和合作,本质特征是"民办性、合作性、专业性",实行"民有、民管、民享"。供销社与专业合作社有着必然的联系,在组织和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供销社资本的所有者是农民社员,供销社同广大农民有着紧密的联系。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供销社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为农服务体系,在市场信息、经营渠道、产品加工、储存运输等方面为农民和专业合作社提供了现实的服务。深受农民欢迎。据此,供销合作社要认清形势,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积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性、系列化的经济技术服务,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19.
唐马供销社结合当地粮食和草资源丰富,养殖先天条件充分的优势,跳出常规经营的圈子,成立以供销社为依托的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把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他们把闲置多年的棉花收购站改建成养殖场,自己动手建牛舍1000平方米,养牛160头;建塑料大棚养猪房3处,养猪500头;改造池塘3.5亩,养鱼10000余尾。吸纳社员股金6万余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滕州市供销社积极推进综合改革,增强为农服务功能。(一)转换机制,深化改革几年来,市社针对部分企业经营萎缩、效益下降、为农服务功能减弱的状况,采取转换企业机制,加大改革力度。一是从引进风险和竞争机制入手,完善内部经营机制。本着责、权、利相结合和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原则,在全市供销社系统各企业普遍推行了租赁、承包、联合、专营等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增强了供销社的经营活力。1997年各项经济指标与经营机制改革前的1992年相比,总购进增长43.5%、总销售增长36.3%,利润总额增加383万元。二是以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为目标,以发展农民入社和兴办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组织职工发动农民入股入社。全系统共发展社员股金2816万元,入社社员10万户,密切了供销社与农民的关系。依托供销社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社,是把供销社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一条有效途径。1995年底以来,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进行了专业合作社试点工作,狠抓了专业合作社的民主管理和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