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学建 《西南金融》2007,(11):34-35
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弱势领域的存在。本文以西部欠发达地区内江市为例,详细讨论了金融业支持弱势地区、弱势产业、弱势企业、弱势群体等弱势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建立良性竞争机制、金融创新机制、金融风险保障机制、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等完善金融支持弱势领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解决诸如城乡差别、东西差距、社会弱势群体等发展不平衡问题。金融支持不平衡问题,尤其是弱势金融支持不足问题是当前和今后影响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一大主要因素,因此建设和谐社会更须重视弱势金融支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薇 《新金融》2006,(6):38-41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强位"作用,却处于融资弱势的不对称地位,融资约束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政策制定部门大胆借鉴外国经验,尽快完善并落实各项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措施,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信用担保制度及相关配套体系,使之与商业性金融协调配合,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弱势地区的金融支持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重点问题之一,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要命题.本文以湖北省“两区”建设为例,系统考察湖北弱势地区金融支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代表性地区恩施州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论证在弱势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所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支持湖北“两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区域协调发展需重视金融政策的区域差别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国家针对中西部地区的特殊政策供给主要以财税政策倾斜为主。相比之下,金融政策支持则较为分散。并未形成系统的、规模化的区域金融制度创新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中西部区域金融政策,为这些地区金融内生成长能力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基础应当成为国家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理顺国有金融与民营金融的关系、重视区域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我国农民工进城购房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我国金融支持农民工进城购房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工购房需求与支付能力不匹配、农民工信用机制缺位、住房公积金制度不健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金融支持农民工进城购房的政策建议:健全农民信用征信体系,规范农村信用环境;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支持农民工进城购房贷款;完善我国公积金制度,进一步落实公积金异地贷款机制;加强政府机构的统筹协调,健全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完善区域金融支持政策,是促进绥化市城市群经济发展,实现绥化市经济崛起的一个核心要件。本文以绥化市城市群的金融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采用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对绥化市城市群的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度量,并详细分析了金融支持绥化城市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区域金融制度、区域金融组织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来构建绥化市城市群的区域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设计衡量金融支农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主成分-因子(PCA-FA)模型,得出对农业影响显著的四个因子——改革创新、资金导向、基础设施建设和组织体系建设。同时以山东省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为样本,从政策设计背后的逻辑,剖析主办银行制度、"两权"抵押贷款、银保合作等金融支农特色政策发挥效用的内在机理,进而提出进一步调整优化金融支农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保障性住房作为我国住房制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金融部门多方面、多渠道的支持,但同时也存着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任务艰巨,金融支持保障房建设面临新的困难,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张掖市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情况开展的调查,得出金融支持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匹配现象:贷款需求与实际供给不匹配、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贷款融资成本与承受能力不匹配、融资抵押物与抵押担保要求不匹配、农业保险与农业的规模化风险不匹配.并分析其原因在于:实施主办行制度效果不明显,生产资料流转评估确权机制不健全,财政、金融政策缺乏有机联动,最后提出了创新金融产品、加强财政金融联动支持县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完善区域金融支持政策,是促进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实现中部经济崛起的一个核心要件.本文以中原城市群的金融发展现状为切入点,采用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对中原城市群的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度量,并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其金融支持政策的局面;进而从区域金融制度、区域金融组织结构、区域金融市场体系和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来构建基于中原城市群的区域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谢端纯 《海南金融》2022,(1):4-8,19
自由贸易港作为当前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是其主要特征之一.金融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政策框架从顶层设计、法律基础、实施路线图等多维度构建与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相适应的金融制度"四梁八柱",聚焦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服务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实体经济发展.本文深入阐释了海南自由贸易港金融政策框架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民银行支持"三农"的重要政策工具,支农再贷款通过总量供给扶贫、结构调整扶贫、价格控制扶贫、政策辅助扶贫,起到了一定的金融扶贫效果。但随着我国扶贫工作方式由全方位扶贫转为精准扶贫,传统的支农再贷款运作存在着资源错配、时间错配、传导抑制、效果抑制四个方面的弊端。为此亟需从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中单独创设扶贫再贷款并完善制度设计,进一步提高金融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金融业对落后地区、弱势产业及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亟待完善的地方。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发展弱势金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自我国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以来,绿色金融体系及其相关配套制度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对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阐述绿色金融的内涵及作用机理,重点关注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金融体系激励补偿机制缺乏、绿色金融统计认定标准不一、绿色金融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从构建绿色金融激励政策机制、健全绿色金融发展政策体系和组织体系、强化绿色金融制度解读和培训、搭建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等方面,提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金融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既是日本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 ,也是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措施。日本政府在采取政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在介绍日本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政策的同时 ,着重分析了这种金融政策的客观基础 ,即与经济两重结构相对应的金融两重结构 ,探讨了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 ,与日本经济两重结构相对应的金融两重结构 ,分析中小金融机构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 ,分析该制度在帮助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 ;第三 ,日本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最新金融措施 ,分析新形势下转变观念 ,更新支持方式的必要性 ;第四 ,对日本的经验教训进行简要分析 ,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目标、组成和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优先地位,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可以从制度上保障西部大开发资金投入数量最优、效率最大、平稳持续。西部大开发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的组成可以从投入主体、投入方式、资金结构、制度设计、政策目标等角度分析。具体构建西部大开发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有完善财政资金保障方式、增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重视金融政策支持作用、建立企业投资诱导机制、加强资金投入协调配合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分析,发现不同创业行业所属的产业性质不同对其金融需求差异明显。当前农村金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供需渠道不畅、支农效果弱化、重心偏离、产品同质化、缺乏创新性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原因是农村金融地位的弱势导致了金融供给的多方乏力。因此,立足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角度,必须按照因产施策、政银共担的思路,努力解决金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调查显示:绥化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全面告捷,金融机构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金融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相关政策跟进  相似文献   

20.
经济离不开金融,特别是作为我国经济体中弱势地位的县域经济,其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四平市县域经济和金融发展现状的调查,深入分析了当前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若干矛盾和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县域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