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星 《经济视角》2010,(1):37-39
尽管遭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创,但英国的金融业仍然保持甚至增加亍其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份额。目前,中资银行正积极拓展在英国的金融业务,包括开设分行及子银行等营业性分支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即申办分行还是子行,以及开展批发业务还是零售业务。本文认为,应该进一步总结中资银行申办和筹备子行的经验。同时,利用欧盟“单一护照”制度,简化在欧洲营业性分支机构的申办过程,提高申办效率,并统筹考虑欧洲业务布局。  相似文献   

2.
分支机构是整体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经营业务、经营方针等各方面都要受到公司总部不同程度的控制。分支机构不是独立的法律主体,但通常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个体。在企业拓展经营过程中,或者通过企业合并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竞争能力。达到对外拓展的目的;或者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金节 《经济师》2010,(4):178-178
文章论述医院总院为什么要对分支机构进行监管,探讨总院对分支机构的监管目标,以及总院对分支机构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4.
刘亮 《资本市场》2005,(1):57-59
一直以来,不少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高层管理 者都不太愿意谈中外资银行竞争这个话题,而更 愿意谈银行间的合作,表现得很低调。有人怀疑. 这其实是一种竞争策略,明明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正在逼近,他却有意让你感觉不到其身上散发出 的腾腾杀气。 对于中资银行而言,不管危机来自内部还是 来自外部,都应该对未来的竞争形势,对外资银 行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自身的优劣势有一个深刻 而清醒的认识。 不少分析人士都认为,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 商业银行面临的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通过这 次变革,中资银行可以一次性的解决两个方面的 问题,一是解决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一是解决 所谓的"脱媒化"问题,挺过去,中资银行就将获 得一次涅架的重生。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8,(4)
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在网络布局、经营规模与效益以及市场影响力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此大背景下,中资银行应抓住全球经济开始趋稳向好、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全面对外开放进程加速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全球监管趋严、政治经济格局分化、客户需求变化及同业竞争加剧的挑战。从优化经营管理架构,加快境外本地化、特色化发展,提升集团联动水平,强化风险合规管理等方面,认真研究制定国际化战略,精耕细作、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6.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战略及中资银行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银行是在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的,与中资银行相比有很多优势,对本土银行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中资银行本身的优势尤其近几年股份制改革和上市使得中国的四大银行脱胎换骨。因此,只要中资银行采取正确的策略,中资银行必然会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童生 《现代经济信息》2012,(12):206-207,214
银行国际化是指商业银行由国内银行发展成为跨国银行的发展过程,它揭示商业银行跨越国界发展的趋势。本文首先回顾了银行国际化的动因理论,总结了作为发展中国家银行的中资银行国际化的动因;梳理了全球银行国际化的三次浪潮及其典型案例对中资银行的经验借鉴,进而提出了中资银行国际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WTO下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准入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祎征 《时代经贸》2006,4(7):1-3,5
根据中国入世承诺,2006年银行业将实现全面对外开放,GATS与《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定》、《金融服务贸易承诺谅解》中都确定了关于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准则。目前相关金融法规与WTO规则的整合已基本完成,中资银行正朝着引进外资、股改上市的改革方向发展。与股改显著成效并存的是不绝于耳的“贱卖”论,笔者认为,把好准入关,通过国内法律框架确立明晰的外资进入门槛,是防范中资银行股改过程中出现“贱卖”的基本前提,也是均衡中、外双方利益的关键基础:本文从中国银行业的开放进程入手,结合WTO规则与我国国内法规、规章,通过对《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的分析来把握我国引进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资银行迎接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鑫 《经济师》2007,(9):264-264,266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对外资银行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中国金融业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文章结合当前中资银行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雨奇 《时代经贸》2012,(14):176-177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它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制定和实施一国的货币政策。央行的分支机构是其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其分支机构履行职能过程中各种内外因素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其执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谭永全 《经济师》2007,(3):263-264
外资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组织管理、丰富的产品和创新能力、高科技的服务手段、优惠的税收政策是其竞争优势,而中资银行在客户基础和业务范围、营业网点及市场份额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外资银行将在优秀人才、优质客户和业务方面展开争夺。中资银行应以完善治理结构、严格控制风险、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合作、努力争取跨国公司客户为其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2.
信贷风险作为中资银行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中资银行的全面健康发展。文章对中资银行的信贷风险进行了深入探讨,认真研究了中资银行在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健全风险预警体系,强化信贷流程管理,落实激励监督约束,夯实信贷文化建设等防范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5年来,中资商业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去行政化。去行政化给银行带来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经营的透明化。透明化已经成为中资银行改革的成果和深化改革的重力。但由于中国银行业的先天特点和外部环境特殊性,去行政化仍是今后中资银行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外资银行冲击下中资银行的发展及对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方明 《经济师》2008,(8):188-188
文章对新形势下外资银行冲击中资银行发展的况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之策,指出只有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在人才、产品、服务与理财等理念与手段上下功夫,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张锐 《经济导刊》2005,(12):14-19
2005年中国商业银行争先恐后地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面对外资金融势如破竹般注入中资银行的猛烈势头,招徕国内不少人士疑虑?中资商银行被“贱卖”的嫌疑,“金融安全”问题等使我们对中资银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是福还是祸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16.
王颖 《经济师》2004,(11):229-230
资产负债管理是在当今国际银行业占据主流地位的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 ,它是商业银行创造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章主要从提高中资银行的生存能力、竞争实力 ,以及增强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性的角度 ,对当前中资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王勇 《经济前沿》2007,(5):43-46
目前,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并加强与其进行有效合作,已经成为中资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的重要的战略选择。本文试图在对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内涵与特征进行深刻揭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国际战略投资者参股中资银行的方式、中资银行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所能形成的创新效应,最后提出中资银行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全球医药企业境外分支机构开展研发活动的总体情况,以及跨国医药企业海外研发机构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代普元 《经济师》2022,(6):126-127+13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保险行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不断拓展业务链条,寻求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由此各种分支机构也会变得越来越多,最终演变成较为大型的保险“集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快速扩张,往往会促使保险公司现有的管理制度覆盖力度表现出一定的不足,进而出现内部管理混乱的情况,而且在目前我国正处在因金融行业快速发展所致转型期的基础上,加强保险公司内部治理,不断提高其管理效能自然意义非凡。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推动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业财融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优化财务管理效果,而这也成为企业内部管理必须重视和认真审视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推进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业财融合”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论述了保险公司业财融合发展所遭遇的障碍和阻力,然后分析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推进业财融合的主要实现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