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立 《中国经贸》2010,(24):166-166
古徽州大地的明清民居,是先人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撒落在中华大地上。它是古代徽州人理想家园,也是今天我们的精神寄宿地;那黑白灰朴素色彩组织的民居村落、富有韵律的马头墙,飞檐、门窗精美的装饰、至今保护完好的小巷让人流连忘返,似乎又让我们回到了那被时光尘封的岁月。  相似文献   

2.
明清徽州民居记载了徽州当时的各种文化观念。透过民居表面,可以探知明清徽州民居形成的内在原因包括儒道文化心理、风水观念、从商心理,体现了徽州古村落民居独特的文化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3.
宋士亮 《魅力中国》2014,(26):73-73
徽州木雕历史悠久,是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美学观念。通过分析徽州木雕的艺术特征和艺术特点,了解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现代设计艺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徽州文化     
《安徽省情省力》2006,(3):44-44
徽州宗教: 我国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在于古徽州一府六县(黟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境内均有,然而它们活动的历史各有长短,分布也各不相同。 徽州朴学。  相似文献   

5.
徽州文学     
《安徽省情省力》2005,(1):45-45
徽州文学是徽州文化的一部分,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在实际上却被人们误认,首先是由于徽州文化中其他领域的成就过于突出,客观上遮挡和消减了徽州文学的光芒,也因此转移了人们关注的视线。其次是与人们没有多角度、全方位来看徽州文学有关。人们一般只从本土的徽州文学家所创作的文学来看徽州文学,而没有注意到不在本土而客居他乡的徽州文学家所创作的文学也属徽州文学。不但如此,  相似文献   

6.
王贤辉 《产权导刊》2009,(11):80-80
余干臣,名昌恺,徽州黟县人,是清朝徽州名茶“祁红”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7.
徽州文化     
《安徽省情省力》2006,(2):45-46
历史上,徽州商人不仅很会做生意,而且不乏好读书者。  相似文献   

8.
张道仙 《魅力中国》2014,(23):114-114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人口大量外流,人口外流对徽州和流寓地有何经济影响是笔者将要探讨的问题。明清时期徽州人口外流有着不同的形式,而对徽州乃至流寓地的经济上的影响,主要是经商等谋生等经济活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安徽博览     
《安徽省情省力》2004,(6):44-45
徽州山多田少,粮食不足,不得不仰给于四方。自唐宋以来,徽人就重视经营粮食贸易。但那时徽州粮商的活动主要是将外地粮食贩入徽州,其规模还不算大。  相似文献   

10.
徽州建筑     
《安徽省情省力》2005,(1):44-45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1.
徽州文化     
《安徽省情省力》2005,(6):45-46
古徽州书院 譬如南宋时邯守韩补为纪念乡梓先贤朱熹而于淳熙六年(1246年)力主创建歙县紫阳书院最为典型。其二,朱熹归里讲学授徒不仅宣扬了思想主张,活跃了学术气氛,推动了徽州书院讲会制度的形成,尚且通过崇奉朱子之学的历代信徒——特别是众多新安理学家们的忠实践行而促成了作为“程朱阙里”的古徽州书院的兴盛。  相似文献   

12.
马月 《魅力中国》2011,(1):24-24
皖南黄山脚下以及周围的歙县、休宁、黟县等地,古时为徽州所在地,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徽商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独特的徽州文化,各地至今仍保存着完好的徽派建筑和徽州古民居。  相似文献   

13.
张道仙 《魅力中国》2014,(27):61-62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人口大量外流,从家谱角度考察人口外流对徽州和流寓地有何社会影响是笔者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明清时期徽州人口外流有着不同的形式,而对徽州乃至流寓地的社会上的影响,笔者主要从仕宦和经商两种方式考察。  相似文献   

14.
<正>一、前言安徽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省份,与长三角其他区域在文化发展上有由来已久的渊源。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孕育形成的徽州文化是安徽发展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是长三角地区的代表文化之一,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较强的凝聚力。虽然它产生并根植于徽州,但又不局限于徽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团结互助、开拓创新、诚实守信的理念,在徽州文化中已是根深蒂固的永恒理念,天然地起到了凝聚长三角力量、增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动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安徽博览     
《安徽省情省力》2007,(5):45-46
徽剧 徽戏是明代中晚期至清初.在“徽州腔”、“青阳腔”(全称“徽池雅调”)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吸收当时流行优秀戏曲艺术.逐渐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徽州百姓称它是“老徽调”或“徽班戏”.解放后才正式定为“徽剧”。它是新安古文化、亦即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起过承先启后的作用.对京剧的产生以及江南多地方戏曲剧种的发展均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道仙 《魅力中国》2014,(27):100-100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人口大量外流,从家谱角度考察人口外流对徽州和流寓地有何宗族及文化教育影响是笔者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明清时期徽州人口外流有着不同的形式,而对徽州乃至流寓地的宗族和文化教育的影响,笔者主要从仕宦和经商两种方式考察。  相似文献   

17.
王贤辉 《产权导刊》2010,(11):79-80
舒遵宪,徽州黟县人,清道光年间的大徽商。吴鹏祥,徽州宁县人,也是清朝大徽商。  相似文献   

18.
在徽州民间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以土地转让为基本内容的契约是贯穿微州民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此类契约并以此为端点,辐射于徽州民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种更为广泛的社会契约经济.维系徽州契约经济发展的社会构造是多方面的,国家法律与地方宗族法规是规范契约经济的根本,信任是契约关系成立的前提,惩罚是契约关系维系的保障.这三重构造之间不断的调适、融合,对徽州民间财产流转的活跃,矛盾的化解,社会的稳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徽州民间契约经济在明清时期得到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开文,徽州绩溪县人,清末制墨名商。微州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乡,朱熹的儒家思想对微州世道人心的影响非常深远,构成了徽文化的价值理念。可以说,徽州是汉文化的一个儒学圣地。正因为如此,徽州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地方,也是产生“文房四宝”的宝地。  相似文献   

20.
王贤辉 《产权导刊》2007,(12):62-63
鲍志道,字肯园,徽州歙县人.徽州四面环山,山高坡陡,可耕地少,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历史上魏晋时代、唐朝末年和两宋时期三次大战乱,使大批中原移民涌入徽州地区,进一步加剧了徽州土地与人口的矛盾,徽州人只有走出大山从事商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