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间教育教学的革命使课程变活、资源变多,并具有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可操作性。空间课程包由空间课程资源包、空间教学实施资源包、空间教学心得包等组成,通过推行“空间学习团队滚动排行制”、“空间学习进度滚动查阅制”,搭建“学生空间自主学习平台”,形成以“空间学习团队”为主体的空间学习模式等,拓展高职课程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探究式教学在高校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校计算机课程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探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探究式教学在高校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具有广泛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NET的课程资源与教学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开发模式,以构建基于.NET技术的课程资源与教学管理系统为核心,探索通过WEB技术的方式实现课程资源与教学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分别实现了不同用户的用户管理、课程管理、用户课程管理、课程资源管理、课程公告管理、课程留言板管理、作业管理、点名管理、在线答疑、教师管理等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课程设计思路,规避了MOOC的不足,将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有机结合。该模式以课程资源建设为基础,在MOOC等平台上开设SPOC课程进行线上学习,以及在线下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混合了自主、探究、合作、反思等多种学习方式。本文构建了《软件测试技术》课程SPOC混合学习模式,并进行了课程教学设计,教师能够运用SPOC混合学习模式加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和巩固,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习惯、学习手段、思维模式都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构高职课程已成为一道难题。文章基于互联网思维,提出了把高职课程当作产品、把学生当作用户,将互联网思维贯穿到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实施、课程反馈优化等各个环节的课程建设新方法,同时提出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职课程建设的几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提出了挑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网络化教学环境来实现科学探究的目的,是实施影像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是信息技术与影像学科的有机融合,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科学信息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网络化探究性学习的角度出发,提出基于Internet的医学影像网络课程系统教学模式,并通过实证研究对这种模式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对学生影像学习兴趣的激发、知识内容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有明显的帮助。本文的最后部分对开展网络化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的成长以及高校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团队合作教学模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课程的教师团队合作教学能发挥个人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基于合作这一平台,教师间能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构建教学团队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拟探讨基于课程平台的合作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为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和主动性,利用JSP技术设计了基于Web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平台。该平台采用B/S三层架构模式,以SQL Server 2000做数据库平台,可以实现注册和登陆、课程学习、师生交流、网站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已被广泛使用,它以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适合翻转学习和移动学习等特质,正变革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微课程开展高校“四史”教育,有助于精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激情,以及使教学评价趋于多元。因此,教育者要搭建智能化的学习平台,研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构建独具特色的设计理念,应用互动性的教育技术,进一步强化高校“四史”教育的微课程建设,实现高校“四史”教育的传统课程和微课程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探索纳税实务课程的“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重构教学内容,岗课赛证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多元支撑;“岗、课、证、赛”融合,打造“1+2课堂”模式;深挖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改进评价体系,实现多维评价。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