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财政问题可以导致金融风险;同样地,金融问题也可以导致财政风险.本文从财政风险中隐含的金融问题与金融风险中隐含的财政问题出发,探析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相关性,以求对规避财政、金融风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融风险社会化是金融风险从金融系统溢出,蔓延至实体经济、国家财政甚至社会公众的过程,这种风险扩散后患无穷。通过对历次金融危机的梳理,总结金融风险社会化的一般路径,厘清国家财政必须承担起金融风险社会化最后防线的责任,并参考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提出防范金融风险社会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所采取的财政性措施是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的主要途径,因此构建以防范财政风险为主的财政效率指标体系、平衡好财政短期扩张与长期风险之间的关系等措施对推进当前财政体制改革、保障财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方财政风险的形成因素很多,包括内部收支风险、金融环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分配体制等。防范地方财政风险必须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风险的监控,建立地方政府公债制度,规范地方政府融资,编制地方财政风险预算,提高地方政府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是对我国转轨时期财政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控制制度进行了研究,它对于完善财政风险的理论分析框架和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均具有重要意义。从财政风险来源看,我国财政风险具有明显的转轨性特点,它可分为一般性财政风险、转轨性财政风险和特殊性财政风险。本文按照"财政风险的衡量标准、形成机制、形成原因、制度控制"的基本思路,以转轨性和特殊性财政风险为主要对象,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1)本文从赤字融资方式的角度,构建了财政赤字率、隐性赤字率和政府收支赤字率等三种口径的赤字率指标,试图建立一个既能与国际上通用口径可比,又能反映我国真实财政风险的赤字率衡量指标。政府收支赤字率是财政赤字率和隐性债务赤字率之和。(2)本文采用隐性债务赤字的直接估算方法,从而得出了1980~2008年期间我国三种口径的赤字率水平,1980年以来我国财政赤字率都在3%之内,隐性债务赤字率在6%~10%之间波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收支赤字率围绕10%波动。债务是赤字的积累。2008年年底我国国债负担率仅为17.73%,总债务负担率却高达67.5%。隐性赤字和隐性债务是财政风险的主要来源。(3)本文用经济学、博弈论理论,构建了财政风险形成机制模型,证明了所有地方政府都举债是地方政府博弈的纳什均衡,地方政府债务具有无限膨胀的内生机制,中央政府对地方举债往往采取财政机会主义。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最大容忍度主要受举债的挤出效应的影响,偿还税率高低对其没有实质性影响。(4)本文对影响财政风险的5个定性方面的原因进行了量化,构建了一组分析财政风险原因的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认为政府收支赤字率是最能反映真实赤字水平的指标;地方经济竞赛对财政风险的影响非常复杂,一方面会导致地方政府以债务积累为代价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控制赤字率的过快上升。财税体制不合理和预算制度不完善也是财政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5)本文从建立赤字率和债务的警戒线、改革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改进政府激励约束机制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控制财政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金融风险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共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平  李恒 《当代财经》2005,(9):48-52,57
由于财政、金融都具有社会资金分配的功能,因此,财政和金融的体制环境、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相互作用和影响,具有复杂的资金渗透性和关联性,存在着转嫁风险的机制和微观基础。在我国,金融风险财政化是特殊国情下的制度安排,但同时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倾向也日益严重,金融风险已经成为财政风险的重要内生变量。  相似文献   

7.
《经济研究》2016,(2):42-55
分税制改革激化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争夺,继而影响金融分权结构,导致地方金融体系膨胀,是区域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的隐患之一。本文通过建立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差异性目标函数,求解各级政府的最优选择与财政、金融行为取向,分析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的内在逻辑,在空间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78—2012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政策目标不同,其最优选择与财政、金融行为取向存在差异,财政与金融成为地方经济增长框架下可以相互替代的融资工具,财政分权制度必然影响金融分权制度;财政分权制度构成了各省财政差异的基础,导致省际财政变量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金融的显性集权隐性分权和财政分权导致各地竞争金融资源,省际金融变量也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效应;金融显性集权隐形分权与财政分权的不匹配引发多种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因此,明确金融分权边界、落实地方政府风险责任是预防和控制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基于CES生产函数,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和可行广义三阶段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21年的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并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对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省际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资本;财政分权通过地方政府投资偏好、引资竞争和市场分割行为的中介效应促进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财政分权通过地理空间传导机制对邻近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促进了本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但弱化了邻近地区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  相似文献   

9.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导致的银行风险造成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加,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可以通过转移风险的方式掩盖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带来的银行风险,导致真实的银行风险被低估。进一步讨论发现,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的时期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来说,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作用会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打破财政兜底幻想的政策取向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建议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过程中,需重点加快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0.
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也 《当代财经》2001,(11):32-3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领域的各种公共风险最终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财政作为综合经济的反映,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财政风险越大,说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公共风险越多,国家机器正常运转遭受损害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财政风险不是财政部门本身的风险,而是政府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保证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持续累积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并在很大程度上会向金融体系传导,引发金融风险。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积累能够显著地传导并引发金融风险。在经济增速较慢、财政分权程度更高的地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会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行为与地方政府行为渠道影响金融风险。本文将土地制度、财政制度与金融制度等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所得结论对于深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并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如何防范和化解因地方政府债务带来的财政风险。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地方财政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的双重压力下。财政超负荷运转,衍生出各种形式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因政府举借债务形成的财政还贷风险;因地方金融风险转化的财政垫付风险;因供给范围膨胀造成的财政支付风险;因历年隐性挂账衍生的财政赤字风险;因政府直接担保连累的财政抵扣风险;因财政虚列收支导致的虚假平衡风险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家庭金融为研究主体,分析并梳理了社会保险对家庭储蓄行为和投资行为两方面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社会保险通过改变生命周期理论的储蓄动机而对家庭储蓄产生影响,其影响因研究区域或数据选取的不同而呈现差异,但对同一国家或地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社会保险对家庭投资行为的影响则通过背景风险实现,且总体结论较为一致,社会保险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庭对风险资产的持有。  相似文献   

14.
金融与实体经济交互关系的复杂性使中国金融风险不断面临新的挑战,防范风险传染成为监管过程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DCC-GARCH模型检验中国股票市场风险动态传染,选择Copula函数考察风险动态传染机制,运用SV-TVP-VAR模型考察风险动态传染的跨期性与时变性。研究发现,股票市场的波动上升会引发风险信息扩散,驱动其他金融子市场及实体经济的风险水平提高。风险动态传染机制研究发现,风险信息与非理性行为的叠加效应会使风险动态传染路径呈非线性,所引发的极端风险对实体经济冲击更为严重。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传递周期使风险动态传染冲击未在当期表现,而是具有延迟性。中国股票市场剧烈波动时,所带来的冲击更强,且短期冲击大于长期。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上市企业与土地财政数据的实证分析,对土地财政如何影响股价崩盘风险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土地财政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水平具有长期而稳定的推升作用.此外,还发现土地财政对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形成了更为显著的风险衍生效果.而这一结果主要是通过土地财政强度的提升,造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并迫使企业推高杠杆率水平,最终降低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等路径传导.还进一步确证了地方政府的晋升考核压力与财政失衡现象将会强化土地财政对企业风险的负面作用.基于以上结论,研究提出推进国家财政收支体系改革、完善资本市场申请审核机制、规范中国信贷市场管理和重视中国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叶笃鋆 《时代经贸》2011,(12):190-190
历史发展已经表明,世界上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财政风险。当前,我国正处于这个转型期,受地方政府举偾软约束与经济发展硬要求的影响,财政风险形势日益严峻,防范财政风险将成为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在分析政府债务及其对财政风险影响的基础上,探讨政府审计防范财政风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防范及化解银行系统性风险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2家上市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非国有银行部门,地方政府债务对国有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促进力度更大。(2)土地财政、僵尸贷款及期限错配在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中承担着多重中介作用,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通过增大土地财政效应、提高银行僵尸贷款规模及加大银行期限错配渠道来促进银行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土地财政/僵尸贷款/期限错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渠道均有效。(3)政府金融干预与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政府金融干预度与财政纵向失衡度的提高均会加剧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促进作用。该成果将为科学设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防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魏卓民 《经济论坛》2011,(9):138-14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体制转型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地方政府与金融的关系紧密而复杂。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的干预和管理有其历史渊源,当前也存在多种形式。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和招商风险是地方政府在管理金融时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政府对银行的隐形担保方式,隔断了各银行资金运用收益和资金筹集成本之间的制衡关系,蕴藏着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化解这一风险的解决方案是把银行推向市场,让市场来配置一切金融资源要素及实现价格最优化。但这一方案的前置条件是要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对金融平等竞争机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意志的集中体现必然对微观企业创新行为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从而与企业的创新风险决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此,本文以2008—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土地财政对企业创新风险的实际影响与内在机理,并进一步考虑了经济增长目标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所得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长期依赖显著放大了制造企业的创新风险;第二,进一步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融资约束的加剧与制度保障的恶化都是土地财政作用于制造企业创新风险的可能渠道;第三,考虑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的调节效应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对土地财政与制造企业创新风险之间的关系能起到显著的放大效应。本文对于完善地方财政治理体系、改革地方官员考核方式、平衡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