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前计算投资分回利润补缴所得税的方法存在问题,应加以改进。应按联营企业实际执行税率倒挤计算来源于联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按投资方实际执行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2.
目前计算投资分回利润补缴所得税的方法存在的问题,应加以改进,应按联营企业实际执行税率倒挤计算来源于联营的所税额,按投资方实际执行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3.
韩洪云  刘毅 《新智慧》2004,(9B):21-22
一、以会计利润作为衡量标准存在的问题 1.忽视资本成本,误导企业单纯追求高额利润,影响企业决策的正确性。传统的公司治理体系以会计利润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标准,没有充分考虑投资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和企业收益的时间价值,只是将销售收入和盈利增长作为首要目标,不考虑对资本回报率承担责任。企业往往为了追求高额会计利润而过度投资,结果留下大量闲置资产,严重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决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母国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不同、是否对东道国给予的税收激励实行税收饶让抵免、对居民企业利润汇回的处理方法不同、是否时居民企业海外投资实行差别性的优惠的税收政策,都会影响到企业海外投资的积极性和投资产业、投资区位、融资形式的选择。随着中国利用外资战略的转变,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引进来”的税收政策,更要将“走出去”的税收政策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所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所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部分作为清算股利冲减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6.
荣树新  胡永红 《新智慧》2008,(10):20-21
(一) 1.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总体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原则是: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时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将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金额的部分视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企业经营的多元化,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规范企业的投资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统称《制度》)。但在实践中,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仍有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商榷。一、成本法下投资企业应享有利润或现金股利的核算有待改进《制度》规定,在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清算股利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具体计算时又区分“投资当年”和“投资以后年度”进行处理:投资当年按下列公式计算确认投资收益和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215;投资企业持股比例&;#215;(当年投资持有月份&;#247;12);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215;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以后年度按下列公式计算确认投资收益和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应冲减初始投资成...  相似文献   

8.
新产品开发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投资项目。影响产品市场进入时机选择的因素很多,新产品在市场中能为企业带来多少经济利益,是进入时机选择的重要依据。选择不同时机进入市场,将影响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销售价格、销售收入和利润等。如果仅从企业的经济利益出发对方案进行选择,关键是哪个方案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更多,投资回报率更高,且风险最小。用利润指标和贴现指标对不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财政部于1998年6月24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于2001年又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台湾的财团法人会计研究基金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也于1998年6月对《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5号──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准则》(以下简称《第5号准则公报》)进行了第二次修订。笔者在此就海峡两岸会计准则长期投资规定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以求能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海峡两岸均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应区分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处理,但在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具体操作上有一定的差异。 l、成本法 大陆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而台湾的《第5号准则公告》规定,凡不适用权益法处理的长期股权投资,都应采用成本法。 在成本法下,大陆对被投资单位宜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在对企业投资的当年,如果从投资企业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没有超过在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0.
淡志强 《新智慧》2007,(5):59-59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七条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相似文献   

11.
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税筹划不仅可以强化企业的纳税意识和法制观念,还可以降低纳税支出,提高企业利润。本文正是从这一现实情况出发,通过相关案例分析,探讨了纳税筹划在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生产经营活动和利润分配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说明无论是主观方面人们税收观念的变化,还是客观方面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都为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运用纳税筹划技术准备了充足的条件,所以纳税筹划应当被引入财务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受到财务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的一项经营活动,可能由于税收政策的调整、税收筹划方案不科学等原因而导致失败,产生不良的后果。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提高税收筹划的收益,实现筹划目的。  相似文献   

13.
税收筹划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的一项经营活动,可能由于税收政策的调整、税收筹划方案不科学等原因而导致失败,产生不良的后果。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提高税收筹划的收益,实现筹划目的。  相似文献   

14.
税收筹划指纳税人为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财务、投融资、经营活动或个人事物的安排或选择,对纳税义务做出规划。它与会计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税收筹划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及其运用,并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于财政支出规模小与支出规模结构不合理,使得目前财政在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方面的能力仍是十分有限;不仅如此,财政收入规模增长的滞缓、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不完善的地方以及政府作为投资主体追求盈利的冲动与热情,既无形中引发了产业结构的优劣,且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6.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本文通过对所得税会计方法的对比分析和比较研究, 旨在对企业进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运用与选择中提供理论与实务指导  相似文献   

17.
对内投资管理是企业投资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益,是企业财务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有效地解决对内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加强对内投资管理力度,促使企业整体的财务活动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财务风险,对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十分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陆制造企业基本税率远高于台湾制造企业;大陆未开征消费税的电器、饮料以及水泥等所涉及的制造行业的台湾投资已占到累计总投资的40%多,表明大陆对台湾特定制造行业的投资吸引发挥了明显作用;大陆给予台商的潜在税收优惠政策要远远多于台湾,而且优惠强度也高于台湾;税收优惠是吸收台商大批投资大陆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经济合同的具体签订形式对企业的纳税业务影响深远。纳税人应该对合同条款中的涉税事项进行事先筹划,以寻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结合税法中的相关规定,对企业在经济合同签订中的若干节税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对企业的纳税行为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20.
信托制度成为不少企业避税的工具,但我国的信托税收缺乏专门法律规定,只能适用普通税法,这导致了包括重复征税,纳税主体不明确等系列问题。同时我国对于证券投资基金单独的税收优惠使得证券投资基金的税收与其他信托的税收处于非常不公平的境地。文章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信托税制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