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史光起 《商界》2010,(6):92-94
“顾客至上”是西方营销理论中的理念,传到中国后被我们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译为了“顾客就是上帝”。但现实是,即使把顾客当作上帝,也不会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甚至被宠坏了的顾客会反复无常,使企业忙前忙后,焦头烂额,却还讨不到顾客的好。我们似乎应该摘下顾客头上的上帝光环,以发现的目光,重新定义一下顾客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我们只有用心地去倾听顾客的声音,真正虔诚地信奉"顾客为上帝"的时候,"上帝"才会与我们同在!  相似文献   

3.
<正> 顾客是指买商品或买服务的人。对商家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就有了不同的理解。有人奉顾客是“上帝”,有人称顾客是衣食父母,更多的人则将顾客看成普通的消费者。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推敲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些观点都有点功利主义的痕迹。奉顾客为虚无飘渺的“上帝”,充满着神秘感,不仅没有拉近与顾客的心理距离,反而使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变  相似文献   

4.
“顾客是上帝”的理念对于提高中国企业营销水平曾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如果不能真正把握“顾客是上帝”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对于企业是一件有害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本人在2000年第5期《饭店世界》上看到一篇《顾客是上帝还是皇帝?》的章,心中颇有微辞。英语世界里可能确实没有顾客是上帝一说,但是,把顾客比作上帝是说明顾客之对于商的重要性,就比如商乃鱼、顾客是水的道理一样,水离开鱼则仍是水,但鱼一旦离开水一定会死。这样说来顾客岂不是比上帝更重要?这只能说明我国的商场酒店把顾客的定位比国外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相似文献   

6.
“顾客至上”是西方营销理论中的一个经营理念,在中国市场经济初期时被传到了中国,“顾客至上”被我们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译解为“顾客就是上帝”,这也昭示着买方市场时代的到来。但随着市场化的发展与深人,一般性服务已经普及,微笑待客、质量担保、售后服务等原来算是“奢求”的服务已经变成今天企业市场准人的标准门槛后,顾客的“上帝”身份,似乎就不那么恰当了。  相似文献   

7.
盛郑新 《商业时代》2005,(28):57-57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并不相信世上有所谓的“上帝”,但从加油站的经营管理这个角度上看,我们的顾客还是很有“实力“充当这个角色的。加油站是一个特殊的服务性经营场所,在这里,“顾客就是上帝”!可口可乐的前任老板伍德拉夫曾夸下海口,即使可口可乐所有固定资产一夜之间统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贸导刊》2005,(13):53-53
顾客是“上帝”,这在日本可不是一句口号,在商家心目中顾客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比虚幻的上帝更实在,欺骗和得罪顾客就等于砸自己的饭碗,简直“不想活了”。  相似文献   

9.
“顾客是上帝”不仅是对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观念的简要和形象化的表达形式,也是对更加先进的社会营销观念的高度概括。因此,它是现代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准则。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只有以顾客为“上帝”,才可能与顾客建立起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价格与市场》杂志1999年第12期刊载向栋才《几点经营理念的批判》一文(以下简称向文),作者对“顾客是上帝”的经营理念进行了种种指责和批判,并指出“顾客不是上帝,而是伙伴”。向文的这一观点不仅没有理论依据,而且也缺乏事实基础。 1.“顾客是上帝”理念是现代市场营…  相似文献   

10.
<正>女子百货一定要有自身的优势,得到大众的认可,必须很精致,服务很到位,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差异化毋庸讳言,任何商场都会把顾客当作上帝,在这些上帝里面,女士占了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1.
商界经常流传的一种说法是“顾客就是上帝”。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卖乖的噱头。这种谬论成立的唯一前提就是“商家都是活雷锋。”商家逐利,天经地义;顾客“上帝”,欺人自欺。试想,谁敢跟上帝要钱?你敢跟人家要钱的人怎么可能是你的上帝?你给上帝捐钱可能还来不及呢。  相似文献   

12.
蒋军 《商界》2010,(6):89-89
顾客不是上帝,顾客就是人,都是普通的人。只有那些骗子公司、皮包公司,才真正地把顾客伺候得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3.
“上帝”不好当杨建华“顾客是上帝”,本意是说商业、服务要像基督徒尊奉上帝一样来尊奉顾客。这方面实际做得怎么样,众说纷纭,各有各的凭据,这里不想饶舌。忽然想到的是“上帝”还有另外的涵义:必须无所不能。每年的消费者权益日,在众多的活动中,必有一个活动且历...  相似文献   

14.
3.15就快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商家们总是高呼出顾客就是"上帝",而我们这些"上帝"却总是望眼欲穿的期盼不到真正干净安全的市场。在这里原因很多,假货、水货充斥在每个角落,让人不安,既然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那么不如让我们更好的武装一下自己。至少,我们应该有能力去分辨出什么,好让自己不被伤害的太深。其实这里有好多东西要写,不过限于版面的原因,还是先让我们谈谈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手机水货的辨别吧。  相似文献   

15.
3.15就快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商家们总是高呼出顾客就是"上帝",而我们这些"上帝"却总是望眼欲穿的期盼不到真正干净安全的市场。在这里原因很多,假货、水货充斥在每个角落,让人不安,既然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那么不如让我们更好的武装一下自己。至少,我们应该有能力去分辨出什么,好让自己不被伤害的太深。其实这里有好多东西要写,不过限于版面的原因,还是先让我们谈谈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手机水货的辨别吧。  相似文献   

16.
3.15就快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商家们总是高呼出顾客就是"上帝",而我们这些"上帝"却总是望眼欲穿的期盼不到真正干净安全的市场。在这里原因很多,假货、水货充斥在每个角落,让人不安,既然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那么不如让我们更好的武装一下自己。至少,我们应该有能力去分辨出什么,好让自己不被伤害的太深。其实这里有好多东西要写,不过限于版面的原因,还是先让我们谈谈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手机水货的辨别吧。  相似文献   

17.
<正> 产品在终端卖不动,说白了就是"上帝不掏钱"。"上帝"为什么不掏钱或者掏出钱却给了别人,而没有买你的产品?我们研究后发现:在下面12种情况下,产品很可能卖不动:1.顾客被竞争对手所"俘获"。2.顾客脑海中的候选品牌没有你。3.顾客没有看到你的产品。4.顾客认为你的产品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5.顾客认为你的产品有缺陷。6.顾客认为你的产品价格不值或太低。7.顾客不喜欢你的产品包装或款式。8.顾客认为你的产品是杂牌。9.顾客认为你的产品已过时。10.顾客看到你的产品快到保质期了。11.顾客认为你的促销活动没有吸引力。12.顾客认为你的促销活动不可信。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找到解决方法。针对终端卖不动的"现象"和"产品",我们进行了分类研究,归纳出以下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顾客就是上帝”是商家的至理名言,关于顾客在商业中的重要作用,商人们早已是耳熟能详。传统商业的商家也想尽各种办法来赢得“上帝”们的亲睐。从名目繁多的各类打折到各种会员卡、积分卡,其目的无非就是想吸引顾客和留住顾客。传统商业在赢得顾客方面由于有长期的实践和丰富的经验,应该说做的较为成  相似文献   

19.
3.15就快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商家们总是高呼出顾客就是“上帝”,而我们这些“上帝”却总是望眼欲穿的期盼不到真正干净安全的市场。在这里原因很多,假货、水货充斥在每个角落,让人不安,既然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那么不如让我们更好的武装一下自己。至少,我们应该有能力去分辨出什么,好让自己不被伤害的太深。其实这里有好多东西要写,不过限于版面的原因,还是先让我们谈谈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手机水货的辨别吧。  相似文献   

20.
不想当“上帝”周立新看了前面的《东京:购物的乐园》,再看我们一些商店的"欺客"现象,不由人感慨万端。币场经济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明智的商家应善于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领,因地制宜地加以运用,使我们的顾客不再说:若不是经营界的朋友竞相喊着"顾客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