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金融危机以来,发展绿色经济成为各国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更是积极探索适合本国的绿色发展模式,争取在新一轮国家竞争中抢占先机。在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我国的绿色发展在技术条件、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迫切需要加快绿色转型的步伐。必须以全球视角研究我国的绿色发展战略,按照绿色发展目标再造我国的产业形态、生产流程、消费模式,加快构建绿色发展公共政策体系,推动形成长期、持续性的绿色发展国家战略和新的制度安排,促使各种挑战和压力转变为下一轮的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尽快实现我国的绿色繁荣。  相似文献   

2.
徐虹  董秀娟 《商业时代》2012,(27):108-110
住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但受到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影响,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见,完善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体系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也是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本文在梳理我国当前保障性住房的构成和供应体系的基础上,对保障性住房的各类供应分配方式和住房需求特征进行了分析、拟合,从需求者和需求特征分析的角度重新构建了更为有效合理的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3.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运行中发生了债务性资金相对过剩和资本性资金相对紧缺并存的现象,要解开这一资金供求的"死结",必须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既是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有利于建立防范金融风险的市场机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应避免三种倾向,即避免单纯追求建立全国统一市场、避免运用行政标准规范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发展、避免由行政部门承揽市场微观主体的非系统性风险.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创新工程,它既要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也要进行市场创新和运作方式创新,还要进行产品创新和机构创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历经30年的发展,为解决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对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进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阶段性目标至关重要。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简要梳理共同富裕背景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呈现特征,研究发现: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取得诸多成绩,更突出住房公积金的保障功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其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能力逐年提升、资金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并且,在分析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着眼点与突破点基础上,就建设全国统一的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坚持强制参缴制度、扩宽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完善保障性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公平有"价",这个价格不仅体现在"生产"公平的工具性成本上,而且体现在公平作用于市场运行之上可能产生的效率增进或效率损失上。住房保障作为一种"公平品",公平目标的选择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而公平实现形式或工具的选择受到市场条件的制约。在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过程中,住房保障应以廉租房建设等供给导向型政策为主;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住房保障应以存量房的租房补贴等需求导向型政策为主。同时,住房市场供求关系的地域差异决定了住房保障政策工具选择的分权化模式更具效率。  相似文献   

7.
试论建立我国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我国多层次的市场结构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本文提出按照企业证券上市交易门槛的高低、风险性的大小及证券流动性的强弱,我国证券市场可形成四个层次的发展框架,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现代场外交易市场和分散的柜台市场.证券市场的各个不同层次对应不同的企业,各有一个不同的筛选机制,使企业有可能递进上市或递退下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8.
9.
我国国有企业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之一,近年来面对市场经济中的各类挑战开始更多关注于自身的内部管理,同时逐步投入时间和精力到财务管理工作中。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改革的浪潮中开始转变方式,简单的、无体系且单一的财务管理体系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阶段,企业需要探索出多层次财务管理体系,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利润,实现更多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政府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其政策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当前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政策的价值取向有失公平,造成了社会的失衡。本文通过对公平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和谐社会对公共政策公平性的平等性诉求和差异性诉求,以及增强政策公平性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模式转变,计划经济时代的利益机制正发生分化和组合,社会生活的各个系统因此会处于某种价值冲突的状态,由此引起一系列制度和社会变革。市场经济模式下,以社会平等机会的建立、财富有效性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政策需在资源配置方式、政府角色、以及利益分配机制转变中加以重新定位。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应该更多地符合社会公平的价值观,而不是简单地把市场机制引入,在经济体制转型的特殊环境中,公共政策的重新定位,其主要价值取向应是法治环境下的公平,应体现市场效率性与社会公平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韩文 《现代商业》2014,(6):196-196
目前,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国家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重视度的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体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保障性住房融资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的特点,然后研完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现状,最后就个人观点对如何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体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谷健梅 《商》2013,(24):261-262
本文主要以综合角度进行探讨新型城镇化体系的构建,在回顾分析我国城镇化道路发展历程及弊端基础上,对比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所存在的差异,提出将中心城市、县域、小城镇及到农村杜区全部纳入的多层次城镇化体系构建及推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相较于居民收入而言,现阶段我国住房价格较高,这使得居民购房成为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难题之一。解决住房问题不能完全依靠财政,也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政策性住房金融的实施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我国的政策性住房金融的运行,要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我国推出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多种保障性住房,即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格局基本形成.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虽然有利于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对住房的不同需求,但也面临诸多困境,如形成“夹心层”、增加了制度的运行成本等.因此,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认为以公共租赁房为核心是制度改革的一个出路.  相似文献   

17.
18.
一、构建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2004年发布的《2020我们住什么样的房子—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居住目标研究》指出,到2020年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目标将为35平方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将大于20平方米,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总体水平与小康水平却存在不小差距。  相似文献   

19.
《商》2015,(9)
住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但受到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影响,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日益突出。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不仅是践行以人为本政策的关键之举,也是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本文从保障性住房供给与需求、供应体系的结构,供应方式研究角度出发,分析目前的研究现状,为优化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的城镇住房体系应当是以政府主导、市场机制参与、双轨制、三层次的体系,并建立和健全相应的配套政策、法律和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