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与就业及家庭收入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88,自引:0,他引:88  
20世纪中叶产生的人力资本理论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教育是从事人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的重要因素。同时,也由此带来了经济学观念的性转变,即由重视物质资本的投资到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由重视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到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由重视一般性就业到重视结构性和选择必玉业。基于这一观念的转变,人力资源的开发受到了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关系分析   总被引:73,自引:3,他引:73  
初、高中文化水平劳动力的劳动均收入高于平均收入水平,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水平劳动力的劳均收入低于平均收入水平;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越高,劳均收入的抗干扰力和抗波动力越强;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劳动力劳均收入高于未接受者,家庭中接受培训的劳力数量越多,家庭劳动收入越高;高教育水平劳动力的教育投资收入弹性大于低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3.
耕地、收入和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湖南省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探讨了耕地、收入和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结论是,没有证实耕地、收入和外出打工行为间的倒“U”关系以及没有证实在耕地和收入居中的家庭里农民更愿意外出打工的假说;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教育对农民外出打工行动具有促进作用;年龄和外出打工行动间具有反向关系;人口多的家庭中人员外出打工的较多;儿童和老人的人数越少、劳动力人数越多家庭的农民越发愿意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河南省农村住户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选择与农户家庭收入的关系,结果显示: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显著影响着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有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家庭比没有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306.23元。同时,该研究结果也验证了:户主受教育水平与家庭人均纯收入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家庭劳动力数量仅在10%的水平上显著增加家庭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新疆农村劳动力及其转移现状,以山东、浙江发达省区为参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内在关系,为更好的处理新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分流以及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逐年上升。自 1 978年以来 ,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两个特点 :一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数量由 1 978年的 2 82 7万增至 2 0 0 0年的 1 70 78万人 ,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改革以来累计 60 0 0多万人至 1亿人之间 ,仅 2 0 0 2年底 ,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已达 940 0万 ,按照我国制定的发展方略 ,到 2 0 2 0年至少将有 3亿的农村人口进城。十六大指出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1、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越 《农业经济》2002,(5):26-27
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朱钅容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城乡经济往来有利于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城乡往来的措施和办法是多方面的,但当务之急,也是首选对策应该是保护农民参与城镇建设的积极性,由人为限制农民进城转向主动大量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而使矛盾和问题得以缓解,并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根本性措施的实施提供时间和空间。实施这一战略选择必须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强研究。一、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适应能力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缺少适应非农产业需要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程度对农民家庭生产、收入和生活有较大影响。 一、“八五”期间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和劳动力文化提高情况 1、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但15~17岁少年入学率与全国差距拉大。“八五”期间,我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认真贯彻  相似文献   

9.
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的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农村经济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又反过来影响农村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消除农村贫困,缩小城乡收入差别,就必须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依赖于农村经济的增长、农村地方财政收入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要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减少农村失学率、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最彻底的解决办法是发展农村经济。在现阶段农村经济状况既定的条件下,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目前应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偏低,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转移与就业。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转移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本文利用迁移理论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关因素影响劳动力外出可能性的16个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利用中国农村住户调查34000户样本数据,对这些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制度层面讲,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关的制度变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了根本影响。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城乡统筹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力价值是由其成本决定的,并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相比,农村劳动力价格过低。原因在于:一是劳动力市场总量供过于求;二是劳动力市场在结构上处于一种分割状态,从属劳动力市场大量低素质劳动力的存在导致了这部分市场供给严重过剩,劳动力价格难以提升。要打破市场分割,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者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7年福建省农村家庭及其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资料为基础,论述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有显著的影响,年轻夫妇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较高,成长中的核心随着家庭户主的年龄逐步增大,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几率在减少。对于成熟的核心家庭,子女已经成为劳动力,子女外出务工的几率增大,因而整个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又增大,而扩大家庭正好处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中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越来越多,而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劳动力在农村内部流动缓慢;二是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成本高;三是流入城市的劳动力受到不应有的歧视。究其原因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二是户籍制度的约束和限制;三是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不健全;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为此,有关各方必须采取相应对策,消除这些农村劳动力流动中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具体对策包括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规范和健全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农业经济问题研究中发现 ,农业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不仅仅是土地、劳动力数量或物质资本存量的增加 ,而是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从现代经济角度来说 ,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物质资本是体现于物质产品上的 ,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采取多种措施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 ,就是通过培育农村人力资本 ,发挥这一潜在优势。事实也证明 ,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村现代化是以人力资本为支撑的。没有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 ,没有农业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基于“环境—努力”二元因素机会不平等理论,构建农地赋权与收入不平等的概念性分析框架,探索农地赋权影响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为实现农村经济均衡、增进民生福祉提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启示。研究方法:OLS方法、分位数回归、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赋权显著降低家庭相对剥夺指数和村庄基尼系数,即抑制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主要通过提高低收入农户群体收入水平发挥作用;(2)劳动力转移在农地赋权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机制中起到传导作用;(3)家庭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的提升增强了农地赋权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在赋予和保障农民自由处置土地的权利的同时,应当完善非农就业市场和增加农村教育投资,促进农民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7.
我国省际间农民收入不平等与收入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测算了1983—2003年我国省际间农民的收入不平等,并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及其变动进行了分解,按不同区域对泰尔指数进行了分解,最后使用收入转换矩阵度量了收入变动程度,从而考察收入不平等的时间依赖性。结论是从收入构成上看,省际间农民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主要源于收入结构效应;从区域上看,农民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且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带有越来越强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2011—2016年的连续监测数据,考虑非农就业的内生性,采用IV-Probit模型及其估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对林地转入有抑制作用,但对林地转出具有促进作用,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如何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长期、有效、稳定的非农就业转移这一问题上做出相关努力,以促进农户间的林地流转,最终实现林业规模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最新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分析2013—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新状况,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方法,讨论农村收入差距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2013—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显著增长,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呈现一定的扩大趋势。市场化收入贡献率下降是农村内部差距上升的主要原因,低收入群体市场化收入增速下降、高收入群体要素回报率上升,导致这一时期农村收入差距有所扩大。本文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增长。要充分发挥农村高收入群体的作用,带动低收入农民致富增收,并有效缩小农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多人认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率(广义城市化是指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协调发展)低。支持其论断的依据是城市化率低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已达到60%—70%,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已达40%—50%以上,我国却不足34%,和12年前差不多(王东京,2002/郭树清,2003),进而导致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率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