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所持有的股票能够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A股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大股东减持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选取了2008-2011年深圳交易所上市的发生减持事件的A股公司作为样本,对信息披露质量、盈余管理与大股东减持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经验数据表明大股东减持前上市公司会进行不同程度的盈余管理,而且信息披露越低,大股东减持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监管机构应该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完善信息披露考评体系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国家中,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制度、法律执行质量和会计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股权集中是对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替代。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与公司价值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集中的所有权有助于改善公司价值。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我国应该完善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提高执法质量和会计质量,促进股权的适度集中。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国家中,对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制度、法律执行质量和会计标准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股权集中是对投资者法律保护的替代。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与公司价值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集中的所有权有助于改善公司价值。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我国应该完善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提高执法质量和会计质量,促进股权的适度集中。  相似文献   

4.
以2004~200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财务重述的视角透视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状况,从中发现了机构投资者与公司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控制了内生性影响后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确实产生了积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及不同持股比例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作用有所差异,证券投资基金和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对于减少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在我国法律监管尚不完善的环境下,持有较多股权的机构投资者更容易利用私有信息牟取利益,从而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负相关,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正相关,股东利益保护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应积极培育具有监督作用且相互制约的大股东,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以改善其治理结构并提高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6.
信息披露是连接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重要纽带,股权融资成本是上市公司获得资金的代价,是投资者投出资金所要求的回报率,研究两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深交所上市的房地产行业的企业为研究样本,以股利增长模型来衡量股权融资成本,以深交所公布的信息披露评级来衡量信息披露总体质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论证了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呈负相关。但由于样本规模较小以及房地产市场严重的泡沫现象,使得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为主线,选取具有中国证券市场特点的契约环境要素相关指标,利用A股市场2010—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探究信息披露的可靠性与信息披露过程合理性、披露时间的选择、信息透明度和股东回报的契约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考察现有契约是否真正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研究发现中国政策主导下的股权契约环境整体合理有效,但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良莠不齐,契约环境对于中小投资者保护的水平仍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时是否存在策略性行为,是实务界高度关注但学术界相对忽视的重要问题。利用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为场景,探讨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动机、策略性披露行为及其引发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上市公司为了稳定股价,在年报中通常会增加数字化转型信息的披露。因此,信息沟通与信息操纵均构成股权质押公司增加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的动机。但是,股权质押公司更有可能出于信息操纵动机策略性地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表现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程度越高、控制权转移风险越高的上市公司,信息操纵动机下的年报数字化转型信息夸大披露程度也越高。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股权质押公司夸大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股价,缓解股价崩盘风险,但也会降低公司未来的市场绩效与经营绩效,引发更大的经济损失。异质性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治理、债权人治理与内部股东治理,是抑制股权质押公司数字化转型信息夸大披露的有效措施。研究结论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合理甄别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中潜在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的行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法律对投资者缺乏足够保护的情况下,股权集中成了法律保护的替代。但大股东“一股独大”的弊端显而易见,这就需要其他股东的制衡。本文以上市公司为例,以股权制衡度为视角,对样本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进行相关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就全部样本公司的平均水平而言,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性;就样本行业而言,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呈现行业的差异性,减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现实中股权结构相对集中的资本市场背景,利用2007—2010年沪深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与股票收益波动性的关系,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考察终极控制人价值侵占对外部市场投资者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越大,股票收益的波动性则越强,表明终极控制人的侵占行为可能导致企业与市场投资者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提高外部投资者的风险;同时,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和股权集中度较低的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和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与股票收益波动性的关系更加显著,说明不同所有权性质或者不同股权集中度企业终极控制人的侵占模式和侵占力度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应加强和完善对大股东侵占的治理,以有效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