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社会的形成迫切需要大学生提升公民意识。学校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接受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需要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把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作为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将公民意识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三条路径来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校全面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这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在分析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重要意义的基础之上,系统阐述了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总体理念及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通过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来培养大学生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能力,使其具有查找、研究、利用文献的能力,馆员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要加。强“以人为本”,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学在高校《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中已得到普遍应用,对于提高《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效果,推动“两课”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旨在探讨《法律基础》课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革、创新,以及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哪些事项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骨干课,自2005年整合以来,一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也面临重构压力。只有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改革,才能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收到实效。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模块的研究,构建合理的双模块化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法律基础”课教学突出“两课”性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特点。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与时俱进地体现“两课”性的教学特点指明了方向和内容,体现“两课”性是“法律基础”课教学深入创新和改进的出发点、核心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既有鲜明厚重的历史性,又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提高教学实效,可充分借鉴、应用红色文化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搭建红色文化实习基地、建设红色文化教育网站等方式,切实促进红色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教学应用。从而推动课程革新与教学进步。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理念和考试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普通高校“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之一,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如何结合21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特点,把这门课程开好,明确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考试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探索教学规律,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为了充分实现主渠道的作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明确课程的价值取向是前提,坚持正确的教学理念是关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改革和创新是核心,同时还要重视教师自身形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课作为一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旨在对大学生开展“三观”、“三义”教育,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学生认清时代要求与历史责任,明确社会主义大学的培养目标,端正学习目的和态度,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全面而健康发展。这门课程的性质就决定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特征。其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社会会主义大学能否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目标。因此,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效果,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逻辑前提和基础,发挥着对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为大学生成长、生活提供借鉴和智慧的多重功能。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本真地位和功能,才能增强其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实现开设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理论指导和价值引领,更是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遵循。全面梳理总结和深入学习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的教学中,对引领"基础"课教学、不断丰富和完善教材内容、切实提升教学实效、完成教学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学校应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与帮助.为了做到这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了解、分析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育质量的因素,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度,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应对策,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法律基础课作为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需要而开设的。本结合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任务,对加强和改进法律基础课教学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发[2004]16号文件和教社政[2005]5号文件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将开设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是将“98方案”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合并而成的一门课程。这种整合不是两门课程内容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渗透,因此,对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进行探讨对于“05新方案”的实施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非法律专业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形成守法习惯的基本渠道之一,教育者要充分发挥这种主渠道的作用,明确法律专题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认清当前法律教学的实际形势。通过多途径、多方法来增强法律专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种新的法学教育方法。其特点在于仿效医学院利用诊所培养实习医生的形式,通过诊所教师指导大学生参与法律的实际运用。2000年9月,在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以及相关部门的协助下,我国七所高校的法学院开设了法律诊所课程。  相似文献   

18.
调查与研究“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考评信度,对于促进即将在全国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考评信度的提高,建立和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调查发现:“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考评信度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特征,特别是在不良学生和部分学生党员身上所体现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成绩与他们的行为表现的不一致性,大大降低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考评信度。而“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现有的考评模式是影响其考评信度的根本原因。必须建立和完善具有综合性、全程性以及考评主体的多元性的知行综合测评体系,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考评信度。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是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依据。根据高职大学生思想文化、专业和职业特点,突出高职“思政课”教材的简明性、针对性、实用性,力求达到使教材简明扼要、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观点和思想、对学生学习专业和未来从事的工作有用,对学生思想和心理起引导作用,使“思政课”教材真正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引导大学生如何做人的课程,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人格教育应是基础。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教育,重视人格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人格的失落也是当前大学生中应重视的现象。因此重视人格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思想品德”课,必须以人格教育为基础,从内容、方法、目标等方面加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