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环城游憩带概念缘起、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空间配置模式、开发类型等方面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就后续研究命题及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张金霞 《特区经济》2007,(2):184-185
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也是“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从武汉市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乡村旅游合作的基础,竞合理念和合作的机制,并提出了合作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重庆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在我国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旅游形式,其市场需求将随着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它是以大农业为依托而萌发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旅游项目。本文以重庆主城区的朝天门为中心作了三层环城游憩带.分析了重庆环城游憩带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并选择了评价因子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客观评价.据此又进一步对重庆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成都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雪茜  黄萍 《特区经济》2007,(3):204-205
成都乡村游憩业的发展具有典型性,是成都环城游憩带上的亮点,具备了成都环城游憩带增长极的意义。而成都环城游憩带的建立,也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资源和市场的保证与支持。把乡村旅游纳入环城游憩带的发展中,以乡村旅游地为点,以环城游憩带为轴,采用点轴发展的模式发展,将带动整个成都的游憩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桂林环城游憩带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是都市旅游发展的新形式,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周边已经出现了环城游憩带现象,大城市周边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本文主要以中小旅游城市桂林为例,分析桂林市环城游憩带和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桂林环城游憩带的新内涵及其对策机制。  相似文献   

6.
桂林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理论,文章以桂林市5个城区,12个县中的189处旅游地的基本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空间分布曲线等旅游计量地理研究.根据旅游资源属性和游憩活动性质,将上述旅游地复合交叉归并为自然观光旅游地、人文观光旅游地、运动休闲旅游地等三种类型,进一步分析桂林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布局结构特征,论证桂林环城游憩带的客观存在,指出其开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陆红光 《特区经济》2011,(4):172-173
随着城镇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城市周边区县成为市民假日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环城游憩带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地域,以其独有的地域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文章重点阐述广州环城游憩带对清远旅游发展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对清远旅游发展提出探讨,以探索清远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兰州市城市居民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近距离旅游日益增长的现象,从资源结构、空间结构和市场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兰州市环城游憩带的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兰州市环城游憩带的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城郊野游憩逐渐在我国各级城市流行并开始向规模化发展。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且主要以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为主。本次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样本,共回收有效问卷902份,对中小城市居民环城郊野游憩基本特征、游憩需求、游憩地点、游憩场所、游憩活动及障碍进行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检验分析不同时间和区域条件下被调查者的环城郊野游憩地点偏好,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年龄对游憩行为的影响,从而提出中小城市居民环城郊野游憩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都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初探——以武汉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在对都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发展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以武汉市为例对居民环城游憩行为的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最后从需求前景、可持续发展、产品开发和促销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都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腾飞式的发展,国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多,闲暇时间增多,旅游成为人们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首选方式。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不再拘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更多的是选择到城市周边去旅游。近几年来,这种环城休憩带在佳木斯市逐渐兴起。佳木斯市周边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纷繁,环城休憩带开发潜力无限。基于此,本文借鉴"钻石"管理模型,通过分析佳木斯环城休憩带的构建,找出佳木斯在构建环城休憩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其开发提出构建战略。  相似文献   

12.
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出现、活动、居留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文明的直接体现。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南翼上海经济圈内的重要沿海大城市之一,流动人口具有数量大、层次多的特点。因此,揭示杭州城市流动人口的时空演变趋势及其规律,对加强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制定相应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分析都市旅游发展的动力因素为基础,构建了都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从系统动力学原理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找出不同因子的权重。以三亚市为例,对都市旅游动力因素进行量化研究,针对发展旅游的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以1916—2008年中国钢铁企业数据为基础,基于GIS技术,利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我国钢铁企业分布格局分阶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时间尺度上,近100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布局的集中度逐渐降低,大型企业市场影响力不足,中小企业数量过多;在空间格局上我国钢铁企业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扩散,集中度东高西低。  相似文献   

15.
吕波  王辉  何悦  周仲鸿 《科技和产业》2021,21(10):252-259
探究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演变特征对黑龙江旅游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百度指数获取2011—2018年全国和分地区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逐日搜索指数数据.从时间分布、空间分布、时空集聚3个方面研究其演变特征.研究表明:2011—2018年全国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年际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月际变化呈"W"形;2011—2018年31个省区市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差异较大、季节性影响显著;东部地区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偏高,西部地区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的季节差异最明显;东部地区内的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差异性最小,西部地区内差异性最大;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具有正空间自相关,部分东部、中部地区表现为高高集聚,多数西部地区表现为低低集聚.  相似文献   

16.
为减轻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对重庆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产生的影响。基于最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历年统计年鉴数据,应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20年来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的时序演变特征、空间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2000-2020年人口老龄化系数由8.84%增长至17.08%,逐步向深度老龄化社会迈进。重庆市老龄化格局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倒“U”形关系。老龄化的高值区由主城区向东北部演进,20年以来老龄化空间集聚特征增强,但集聚趋势逐渐放缓。老龄化现象由人口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主要驱动因素由医疗服务水平转变为人口惯性及人口出生率,各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褚赵超  罗娟 《科技和产业》2023,23(15):221-226
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这给长三角地区各方面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通过探究2000—2020年该地区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趋势加速加深;长三角各省有小幅增强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区大多集中在黄浦区、苏州市、台州市、宣城市等更靠近沿海地区的城市,“低-低”集聚区大多集中在普陀区、徐州市等相对内陆地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覆盖人成长全生命周期的对策建议,为提高人口老龄化全面认识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晓萌 《中国经贸》2009,(12):39-39
工业化给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但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问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生态化发展状况是缓解当前环境压力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从系统的高度研究企业实施生态化的动力机制,对促进企业生态化开展、引导企业生态化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武汉市三环以内的住宅小区的项目点为研究对象,搜集了2012—2018年1326个数据点,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和核密度函数值分析住宅价格总体分异情况和演变趋势,使用核密度分析和克里金插值法探索住宅价格时间分异格局,进一步探索住宅价格的演变模式和时空分异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武汉市主城区住宅价格大幅度增长,相对差异适中,价格异质性波动比较平稳,内部分异增强,由"高耸式"分布转变为"低缓式"分布。第二,武汉市主城区住宅价格围绕商业活动中心呈多中心向外递减,商业经济活动、轨道交通和优质的自然环境会对住宅价格产生正向作用,而城市战略布局则是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主导力量。第三,住宅价格时空分异的驱动力是商业经济活动的发展、轨道交通的建设、优质自然环境的存在和多元住宅类型的兴建。  相似文献   

20.
李珂  史维良 《科技和产业》2023,23(17):92-97
利用2000—202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农业和森林碳汇量,研究黄河流域农林碳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省份农林碳汇量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但空间分布不均衡现象仍存在;降水、气温、坡度、坡向及人口数量是黄河流域农林碳汇的主导因子;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度增强,且以双因子增强型为主;各因素均与农林碳汇有显著差别,可以得到农林碳汇量达到最大的因子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