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琼 《经济论坛》2006,(19):10-11
一、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短缺的表现1.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明显存在供需矛盾并存的“两头反常”现象。从劳动力市场看,劳动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总量均逐年增长,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仍然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的“两头反常”现象。一方面,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密集型产业规模迅速膨胀,企业用工遇到“招工难”。调查中,80%以上劳动密集型企业认为,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难以满足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需求。与此同时,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不足。企业支付民工的工资在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特定情况下,被压…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要顺利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一方面认识到中国企业面临世界级企业,技术总体水平,知名品牌,全球化经理人才稀缺的制约;另一方面又要看到中国企业具备适应性和小规模性技术,政府扶持,劳动力成本,种族纽带等比较优势,在国家的宏观规划引导扶持下,以微观企业为主体,遵循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原则,形成有利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系列组合优势。  相似文献   

3.
“七五”期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而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是使企业活力的发挥能有一个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这就要求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而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开展就业竞争,也成为题中应有之意。 在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开放社会主义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就业竞争,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且也是可行的。 首先,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不同于资本  相似文献   

4.
现有研究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倒逼企业创新,但该结论主要基于规模以上企业实证研究,难以考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不同规模企业创新行为的异质性影响。基于严格随机分层抽样的“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CEES),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不同规模企业创新行为的异质性影响进行了大样本实证研究。将新产品推出速度作为企业创新的代理变量,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在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大型企业创新速度显著加快,而中小企业的创新行为并未发现明显变化。进一步分析认为,之所以存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倒逼失灵”现象,技能劳动力缺乏、职业培训投入不足和创新资金基础薄弱或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者们都认为中国是一个劳动力供给充裕的国家。但进入2004年后,我国东南沿海企业在招聘工人时,却突然发现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这被理论界称为“民工荒”。9月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该报告的出台正式宣布了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出现。2004年7月15日,《南方周末》一篇题为《中国遭遇20年来首次“民工荒”》的报道,也反映了福建、珠江三角洲等许多地区出现劳动力短缺、企业招不到人的所谓“民工荒”的现象。“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被视为是对中国劳动力市场长期状况的基本描述。被认为是无限量的劳动力竟出现短缺,不能不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我国分割的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以来,我国的就业体制由原来的单一的“体制内就业”过渡到“就业双轨制”。即一块受市场调节,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自主谋职;一块仍受行政调节,由政府控制,企业和职工没有独立决定劳动力进入和退出的自主权。相应的,劳动力市场也分割为“体制内劳动力市场和体制外劳动力市场”。这种状况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一、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含义我国劳动力币场分割为体制内部劳动力币场,即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和体制外部劳动力市场。1.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国有企业内部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民工荒”对政府行为的影响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东泰 《经济师》2007,1(2):53-54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工荒”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由“民工潮”到“民工荒”,这一重大变革,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民工荒”的发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是发人深省的,问题出在企业、暴露在劳动力市场,但其深层的原因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一些地方政府在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管理上产生了不作为的思维。解决政府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管理问题上不作为的思维,才是解决我国劳动力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初,“孔雀东南飞”成为中国劳动力流动的标志性风景,“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更是吸引着声势浩大的南下劳动力,珠三角经济强劲发展更受南下劳动力的青睐。尤其是每年春节过后,珠三角各大街小巷到处充满了找工作的南下劳动力,劳资双方完全处于不对称的交易平台上。始于2005年,爆发于200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民工荒”却成为珠三角企业挥之不去的痛。政府和学界对珠三角由“民工潮”演变为“民工荒”给予了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张宇  蔡秀玲 《经济与管理》2006,20(10):31-34
企业根植性理论提供了一个联系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视角。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无限供给”的劳动力市场的依赖表现为企业内部制度的某种缺陷,即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像科斯等所言,要与雇员签定较为长期稳定的劳动合同。一旦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即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不确定性,内部制度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于是出现了“工荒”。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内部制度产生重要影响,这是企业根植性的又一具体表现。构建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1·劳动就业选择的市场化趋向。1984年国家提出支持农民自带口粮进入集镇务工经商,迈开了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设的第一步,在此后相继提出“企业招工公开,农村城市人员均可报考”、“组织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打破统包统配就业政策,打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劳动力流动界线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劳动力市场目前是“有形”的中介载体(机构)已初步形成,但企业作为用工主体,劳动者作为就业主体没有确立。培育劳动力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核心的问题,是企业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用工)主体,企业拥有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吸收劳动力的权力。但迄今包括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等企业制度没有触动,企业吸收劳动力的经营权没有法律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在配置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  相似文献   

12.
就业再选择与劳动力市场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就业再选择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通过就业再选择使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连接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整体。劳动者进行就业再选择的频度和难易程度,决定企业内外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和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水平。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则必须摆脱“员工属于组织”的传统观念,以员工的就业再选择为出发点,并且,促进劳动者进行就业再选择才是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报告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逐渐严重的“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问题,提出应当确立市场机制在劳动资源调节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创造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条件,打破计划与市场调节的“板块式”结合状况,使计划建立在对市场的调节之上,形成国家调节劳动力市场,市场影响政府决策并引导企业招工和劳动者就业行为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核心机制就是工资机制,没有健全的工资机制,就不会有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而劳动与工资、劳动力与劳动力价格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价格作为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当然要受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并在劳动力市场中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我们早就明确过,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必须“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  相似文献   

15.
《经济纵横》2011,(4):29-31
近两年来,“用工荒”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用工荒”现象不仅预示着劳动力市场进入转折阶段,同时,在“用工荒”和通胀的双重压力下,也使得中国劳动力成本随之上涨,给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用工成本挑战。  相似文献   

16.
王洪伟 《新经济》2009,(11):24-25
“毛纺织生产企业的实质就是利用廉价劳动力获取利润积累资金,再通过积累的资金引进的先进设备来替代劳动力,以赚取更多利润的往复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基于文献回顾和经验观察,本文率先提出中国农村劳动力二次流动的概念:即已经离开农村老家流动到外地区从事非农工作的劳动力,因某些原因在外地区的非农产业里变换(包括经常变换)务工地域或企业(职业)的求职活动;进而假设农村劳动力二次流动由“换地区流动”和“换企业流动”两个水平构成;运用1702个个体调查问卷,借助SPSS处理分析数据,在验证上述假设的基础上,发展出劳动力二次流动的一般模型;最后,对模型的政策含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从制造—销售模式到意识—反应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时代,企业面对的将是日益难以预测的、不连续的环境变化。应对如此环境态势的崭新企业经营战略,应运而生,这就是“适应性企业”。本文介绍了适应性企业的概念,并通过与传统的制造-销售模式相比较,概略阐述了适应性企业的核心内容-意识-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9.
从去年底开始,珠三角及周边地区企业“招工难”的情况露出水面。有舆论用“2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民工荒’来定义这种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巨变。本文作者对广东部分地区多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认为目前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缺工问题是存在的,但不具有普遍性,实质是劳动力市场供求错位,是广东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阶段性产物,属于开放劳动力市场环境下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20.
关于集体经济的若干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产权”的涵不应是“劳动力拥有资本产权”,而应是“摆脱了附属地位的劳动者对自己劳动力的拥有”。改革使劳动者拥有自己的劳动力,但这不是集体企业产权改革的内容,不能用“劳动力产权”论指导集体企业的产权改革。“劳动力资本”将不能兼存的两个事物扯在一起,可能根本破坏市场秩序。集体企业改革采用股份合作制形式,解决了传统集体企业产权虚置的问题,但也在企业的公有性质中加入了私有因素。这决定了改革后的集体企业可以参加市场竞争,但在内部又具有互助共济性质。集体经济难以成为市场经济下的基本经济形态,但可发挥帮助和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执行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长处与优点。不应认为集体经济所占比重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