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egadeesh和Titman(1993)提出了股市中存在动量效应并能获得超额收益,这对传统的有效市场理论形成了挑战,从而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关注,并从不同方面发展了动量效应理论。本文首先阐述了动量效应的由来和发展,接着从行为金融,有效市场,奈特不确定性三个视角解释动量效应现象,最后回顾了国内学者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检验了中国市场中股票间收益率领先 -滞后关系的规模效应与交易量效应。结果表明 ,控制了交易量后 ,基于规模领先 -滞后关系整体表现不明显。当市场上升时 ,小市值股票领先大市值股票 ;而当市场下跌时 ,大市值股票领先小市值股票。控制了规模后 ,基于交易量的领先-滞后关系十分显著 ,高交易量的股票收益对低交易量股票收益有较强的预测力。但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市场上升的状态中 ,市场下跌时领先 -滞后关系不明显。中国市场股票信息的来源、投资者结构及其信息扩散模式与成熟市场的差异决定了股票间领先 -滞后关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两个竞争性的经济理论假说进行研究,即行业的垄断性究竟为其带来了超额的垄断收益还是由于缺乏竞争或创新激励而阻碍了行业的发展。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研究发现,与西方国家不同,行业垄断度与公司收益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以及非线性的“倒U型”效应,即行业垄断在整体上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垄断收益,但是这种收益在垄断程度增加到某一临界点之后开始下降,这说明垄断对于公司收益存在“双刃剑”效应。进一步控制企业规模、账面市值比和杠杆比率等行业特征后,结论依然稳健。此外,在考察这种绩效差异是否由市场结构所致时发现,垄断度与未预期收益负相关,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结论。  相似文献   

4.
姚铮  鲁雪静 《特区经济》2005,(11):80-81
新股是指面向社会公众首次公开发行和再次发行的股票,其长期表现是指新股发行后较长时期内市场价格的表现。新股长期表现是行为金融学与有效市场假说的争论热点问题,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检验新股长期表现是否异常即存在长期超额收益和解释长期超额收益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汽车行业2008年披露现金股利公告的4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其现金股利公告对公司股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现金股利公告期间样本公司会产生显著的超额收益和累计超额收益,说明现金股利公告对市场有信号传递效应;样本公司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均为负值,说明纯现金股利政策不受我国资本市场欢迎.  相似文献   

6.
内部人交易指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控股股东买卖本公司股票的行为。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组检验了内部人交易的短期超额收益,研究结果表明内部人在进行卖出股票交易时具有很强的时机把握能力,能获取显著的短期超额收益,但在进行买入股票交易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时机把握能力,也不能获得显著的短期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7.
也许新希望在多元化投资过程中,能有效控制风险并取得收益,但没有了主营优势,我们难以期盼公司全面获得超额回报。  相似文献   

8.
股票市场中的惯性效应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在牛市中采取惯性投资策略是否能获得超出市场平均收益的超额收益?本文以我国股票市场创业板融资融券标的为研究样本,选取合理的研究区间,得出在牛市中只要能准确把握股票介入时机并控制好持仓时间,惯性投资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正>一、有效市场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又被称作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cy Market Hypothesis,EMH),其认为金融资产的价格应该充分、完整的反映市场中的全部的信息,任一投资者都不可能利用已知的信息去获取超额收益。在有效市场理论中,通常假设在市场中有大量的分析家对各个金融资产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有金融资产被错误定价,它们会通过买卖的方式使股票价格趋近真实价格,最终等于真实价格。事实上市  相似文献   

10.
曾劲松 《开放导报》2009,(3):102-105
本文研究了华夏银行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公告重要事项,是否会引起其他上市银行业公司的股价波动,即是否存在信息迁移效应。文章发现,上市银行投资组合对于华夏银行公告定向增发获得批准事件没有显著反应,对于华夏银行公告定向增发预案只在公告前一日和公告当日有显著反应,而对华夏银行发布股东大会公告反应明显,在多个窗口期内均有超额收益,表明“类比效应”占主导,因此同行业上市公司呈现正向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