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建设》2005,(23):19-20
近年来,企业产权重组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典型的代表有两个:一个是日本,另外一个便是俄罗斯。它们代表了全球企业产权重组的两大不同发展趋势。为了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日本小泉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国家垄断进行大刀阔斧改革。在小泉的民营化改革中,列在首位的就是邮政部门的民营化问题。在邮政民营化之后,他还打算对日本养老金制度进行私有化改革,并对日本财政体制进行革新。在日本加速推进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同时,全球产权重组的另外一种趋势,即私人公司国有化也在显着加快步伐。其中,俄罗斯便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普京把改革的重心放在了能源资源部门,力图通过私人能源企业国有化,  相似文献   

2.
一、日本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严格地讲,日本的国有企业只是其“公企业”的一部分,所谓“公企业”一般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全部或部分所有,直接或间接经营的企业性事业体。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历程大致如下:1、第一次民营化。1880—1890年的10年间,日本工业化初期的国有企业民营化可简要地称为“国有企业的拍卖”。日本的国有企业创建于明治政府时期,明治政府为了迅速实现工业化,在当时的资金、人才、国民意识等诸方面尚不具备建立和发展私营经济时期,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到1880年,随着形势的变化,明治政府出台了《工厂…  相似文献   

3.
山区工业化是山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推行股份制是振兴山区工业的重要举措。股份制在山区工业化中的实现形式及其选择1、推行股份制实现县城企业民营化是山区工业化的启动点。中央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方针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抓大放小”。山区企业的主体是国有或集体企业,基本上又是小企业,如何放?怎么搞活?我认为,对山区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应跳出国有经济的圈子来进行。具体到县一级,完全可以大胆地实现县域企业民营化。这应成为山区县实现工业化的启动点。实现县域企业民营化的重要途径就是推行股份制。通过股份制改造,达到产权…  相似文献   

4.
开题篇:时代主旋律 科学的进步,开放的国策,使“地球村”出现了,中国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已加入了国际大循环,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经济界国有民营这种经营权变革是同世界民营化的势头互相呼应的。 世界发达国家在本世纪70年代普遍出现了经济停滞,各国先后提出压缩政府机构“实现小政府”的目标;他们力图实现企业自主扭转国有企业效益差的局面;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要求政府放宽各种约束。在此形势下,国有企业民营化已形成一种世界性趋势。英国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推行民营化运动,美国自1979年国家经营政策大幅度放宽,80年代日本国铁实现民营,荷兰1986年开始将邮政储蓄行业全面民营……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国经济正在发生变革。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正从决策高度集中的体系转向由市场因素导向的分散的配置资源的体系。在此过程中,许多妨碍货物和资金流动的障碍逐步解除。全球化导致技术和资本跨国境流动更自由,民营化赋予一批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企业家经济决策权。全球化和民营化成为取得经济更快增长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日本国有企业民营化过程日本国有企业是指日本中央政府所属的企业,其实也应包括日本的都道府县政府所属的众多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化,是日本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变革的过程,其主要推动力有二,一是经济因素,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管理集中所带来的行业...  相似文献   

7.
<正> 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在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已经为市场新秩序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但是如何转换经营机制,全面走向市场,国有企业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须增加有效供给,提高经济效益。那么国有企业能担当起此重任吗?在现行管理机制下很难胜任,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活力。只有主宰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活起来,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国家的物质财富不断增进。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国有企业民营化。而民营化的第一步便是股份化,  相似文献   

8.
马晓军 《产权导刊》2008,(10):44-44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我国中央企业改制的一项长期重要内容,目的在于调整国有资本配置、做强主业、减员增效,同时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从经济学角度看,主辅分离的实质在于产权的重新配置和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9.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和产权流动已成必然之势。资产重组,整体优化,实现国有资产战略性调整,是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提高国有资产运行质量的有效途径。一、资产流动重组是搞好国有经济的现实选择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而推动产权流动和资产重组则是搞好国有经济的关键。当前国有企业面  相似文献   

10.
一、菲律宾将继续推动国有企业民营化菲律宾预算部长本哈明·迪奥克诺最近说 ,随着一系列相关法案的通过 ,菲政府今年可实现通过国有企业民营化筹集220亿比索 (约合5 .5亿美元 )资金的目标。迪奥克诺说 ,虽然今年头5个月菲律宾政府通过国有企业民营化得到的收入只有20亿比索 (约合5000万美元 ) ,但随着电力、能源、交通等行业民营化法案的通过 ,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步伐会大大加快。菲律宾从1998年开始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干预 ,积极推动政府所有或政府控股的企业实行民营化。政府认为此举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使本国企业在国际…  相似文献   

11.
方莉 《特区经济》2007,(3):171-173
国有企业从成立之初就面临着制度建设问题,由于长期对制度问题的忽视,特别是对产权制度的忽视,促使了国有企业具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国有企业成为了国家制度安排下的一种畸形的组织形式。在产权缺失的条件下,必然造成企业内部卸责、偷懒的出现,企业经营效率的低下。因此,只有完善企业的产权制度,才能逐步消除国有企业的政治色彩,减少偷懒与卸责,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在产权界定上遇到许多问题 ,尤其是国有科技企业产权界定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国有科技企业中由技术管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产权归属界限非常不清。这些问题已逐渐在国有科技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实践中显现出来。本文根据科技企业的特点 ,通过一些案例 ,从理论上分析如何进行产权界定才能更好地理顺国有科技企业的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功能就是明确界定产权与保护产权,使企业的产权结构化、独立化,让企业的资产能够自由转让,企业的资源能够自由流动,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4.
王石生 《科学决策》2006,(10):17-19
一、国有企业与国家财政关系 我国设计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就是企业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享有,各级政府作为其所属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依法享有产权的制度。各级政府经国家授权成为国有企业的投资出资人,用属于国家的资产进行投资,财产的所有主体是国家,而产权主体是各级政府。因此,企业中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和产权可以不是同一个主体,可以分开,在众多出资人的企业中产权表现为股权。股份制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竞争性部门的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中也应选择股份制(含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要的改制形式,国家可以在某些企业控股,在某些企业参股。小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放活,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萧耿 《上海经济》1998,(3):19-21
六、民营化或国家不占有国有企业大多数股份是国有企业真正转变为有限责任公司和有效实行政企分开的必要条件中国要有效地实行政企分开, 并把国有企业转变为真正的有限责任公司,必须使国有企业实行民营化或国家不再持有大多数股份。其中,使国有企业大多数所有者都能成为自愿的投资者并力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沿着市场化和民营化的方向渐进推进的。市场化改革重构了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产权改革则重塑了企业的内部激励机制。由此,国有企业从行政附属物脱胎为自主的市场竞争主体。改革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绩效和自生能力,但改革红利并没有在各利益相关者间均匀地分布,产权改革甚至是建立在对国有资产侵占和对职工权利侵蚀的基础上,进而引发了对国企改革从动机到后果的广泛质疑。那么,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否通过对利益受损者进行补偿,实现“卡尔多改进”,以减少国有企业改革的阻力?循着这一思路,本文对市场化改革和民营化改革中的可补偿性及其影响作了数理分析。基本结论是,对福利净损失进行完全补偿并不可行,一是会降低国企改革的效率,二是事实权利本身就缺乏法律保障,三是从众多获利个体中抽取一定的补偿金,缺乏廉价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张辉  李欣 《发展》1996,(11)
有资产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更要内容,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关键。各地在国有资产各期检制‘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国有资产的管理方式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主要可以归纳为: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形态货币化、产权流动市场化、产权管理法制化、产权运作人格化、产权经普公司化和公司经营股份制1987年7月深圳率先成立全国第一家国有资产管理专门机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之后,许多大中型城市和地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依据国家关于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  相似文献   

18.
简介本文首先论述了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概况及其得与失,之后通过民营化几点启示的阐述,认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不仅在于产权制度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科学管理和市场化机制。7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掀起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其中以法国、英国、德国规模最大。民营化改革是此次改革浪潮的主流。所谓“民营化”,指国家通过一定手段,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将企业股票上市,在国家持有最大股权的情况下,将公司经营权下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此次民营化改革几乎波及所有发达国家,之后许…  相似文献   

19.
叶林祥 《南方经济》2006,(5):95-103
转型经济的一个共同任放松对非国有企业进入的管制开始的。中务是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但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不是从民营化国有企业而是从国经济转型之初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一旦政府放松对非国有企业进入的管制,那么非国有经济就会飞速发展。在竞争性行业,非国有企业就会构成对国有企业的激烈竞争,竞争的结果会导致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制度得以逐步形成,从而最终成功的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20.
地方分权与企业民营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分权与企业民营化趋势·龚建新目前全国各地的企业民营化运动方兴未艾,中共十五大也对产权改革这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为此,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邀请了国内在企业理论研究方面的顶尖专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教授在第104次“天则双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