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方饮食文化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文化理念、食物结构、烹饪方法、饮食方式以及餐具和用餐礼仪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别。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是社会发展演变和不同地域地理、气候、物产和人文文化等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是地域文化在地域饮食文化中的直观反映。透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表现、中西饮食文化对美与味的追求以及在烹调方式、食物形态、用餐方式和用餐礼仪等几方面的差异分析,共同促进人类饮食文化的多元健康发展。一  相似文献   

2.
《品牌》2015,(8):55-56
移动电子商务作为目前兴新的电子商务产业的一部分,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与趋势。本文主要阐述了将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于我国餐饮行业中对我国特色饮食文化的影响(包括推广、宣传和销售等)。同时,也论述了移动电子商务对提升我国餐饮企业的管理能力与饮食文化知名度与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饮食文化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饮食物质遗产丰富多样,精神文化底蕴深厚,开发闽南饮食文化资源可丰富海西旅游内涵,促进两地旅游文化交流,提升海西旅游实力,因此,闽南饮食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对海西经济区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结合闽南饮食文化资源和海西旅游发展两个视角,探索饮食文化开发思路,推动海西旅游发展。闽南饮食文化将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历史韵味吸引广大旅游者。开发闽南饮食文化资源,将为海西旅游发展开创一个新的天地,推动海西经济区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旅游本质上表现为文化的感受过程。旅游产业从产生自始就是文化发展的结果,旅游产业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化的活跃。我国的饮食文化世界文明,旅游资源也是丰富多彩。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饮食文化的发展不可或缺,对整个旅游产业的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饮食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对旅游质量的影响十分巨大。我国饮食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历史久远。在旅游产业发展饮食文化具有极大地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认为,应当从加强对民族饮食文化的扶持、强调地域特色、促进旅游和饮食相得益彰、深入挖掘饮食文化资源等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5.
淮扬历史文化悠久,塑造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其"精""雅""养"的饮食文化特质,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独特元素。在新的时代环境之下实现新的发展,这是淮扬饮食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立足淮扬饮食文化特点,分析了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推动饮食文化创新、推动饮食产业发展、打造市场品牌影响力、实施"饮食+"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淮扬饮食文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载体,更是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见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种类进行详细论述,然后对其工业化开发现状和技术进行剖析,明确其发展重心,最后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从而促进我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近年来,随着游客需求的多元化发展,游客对于旅游过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需求日益高涨,文化与旅游的关联性也日益密切。本文从中华饮食文化的美学特征出发,探讨了传统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关于饮食文化审美的旅游发展建议,并有针对性的对湖湘饮食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最明显的是饮食文化的传入。本文通过阐述中西餐饮食文化在餐桌礼仪、饮食内容与观念、烹饪方法及饮食方式之间的差异和特色,揭示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为加强不同饮食文化间双向交流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饮食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可彰显出人文精神与情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方特色,可整合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饮食文化的宣传与发展能直接为地方带来更多商机,促进经济发展,并有助于树立国家及其城市形象。具有深厚底蕴饮食文化的地方,更应该大力推行美食旅游特色行,紧密结合自身的饮食文化资源,将特色饮食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在饮食文化资源的框架上,将饮食文化资源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部分进行整合。本文在剖析饮食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整合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关于饮食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商》2015,(4)
学者对满族人们生活的关注从未间断过,对其人文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等方面都有大量研究。满族饮食文化作为满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本民族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一些政策扶持我国满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政策角度出发对满族饮食文化政策进行初步分析,以求用政策法规来促进满族饮食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本文在分析满族饮食文化政策问题为出发点,寻求其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包括满族饮食文化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满族饮食文化政策相关机制不完善;满族食品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完善满族饮食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推进满族饮食文化政策执行机制建设;促进满族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杨铭铎 《商业时代》2012,(9):143-145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此背景下,为了使中国饮食文化保持自身鲜明特色并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本文从构成餐饮业的三要素即消费者、餐饮产品和餐饮企业角度出发,探讨中国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华饮食文化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留雄 《财贸研究》2001,12(2):41-4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旅游活动的内在质量,讲究旅游活动内在的文化品味。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不仅能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对于满足旅游者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品味,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地方饮食文化的进一步挖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饮食文化是人民生活的基础,不但能够体现出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人们的精神层面进行沟通,同时也能够体现出人文精神。因此,本文结合地方饮食文化的挖掘及旅游开发进行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饮食文化是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敦煌旅游资源丰富,把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提高敦煌文化旅游的综合吸引力,无疑会推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梅山饮食文化是因自然环境、族群流动、生产方式、历史传统等多个因素而产生的饮食文化,又受到蚩尤文化、烹饪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的独特饮食文化体系。梅山饮食文化不仅是梅山文化中独特的一部分,也是湖湘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梅山饮食文化发展现状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梅山传统饮食文化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深度挖掘梅山饮食文化内涵,寻求有效措施推进梅山传统饮食文化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饮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将中国的医药文化与饮食文化相结合,是我国饮食的一大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提高了对健康饮食、药膳饮食的重视程度。本文就药膳汤饮现状与发展研究这一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在了解药膳汤饮发展现状的同时,对药膳汤饮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从而为相关人士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中式烹饪都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但就目前而言,全民健康饮食的思想观念在我国仍然没有得到真正实现。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营养化、科学化的中式烹饪方法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中式烹饪的发展现状,然后对影响中式烹饪营养化和科学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探讨提升中式烹饪营养化和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开封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对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日益重要。开封历史悠久,饮食文化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在对开封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伍锋 《江苏商论》2011,(4):40-42
"经济大省"如何建设"文化大省"已成为广东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被提到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基于此背景,作者分析了饮食文化发展与文化强省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广东饮食文化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发展和创新将对文化强省建设起到有机的推动作用,进而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发展创新广东饮食文...  相似文献   

20.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假期外出旅游活动,在旅游过程中,不仅可以欣赏优美的风景,还可以了解各地饮食文化。阜阳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众多的本土美食形成了独特的阜阳饮食文化。将旅游与饮食文化相结合,开发具有特色的阜阳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各地游客,可以促进阜阳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