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创业型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是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创业型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着力培育内生经济增长模式;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政策,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和高技术中小企业成长,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多策并举地激发全民创新创业活力。  相似文献   

2.
关于贵州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内生增长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目前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延长优势资源的产业链,培育非资源和低碳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以及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逐渐培育起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实现贵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研究表明,经济结构的合理演化会对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而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结构性问题与矛盾:产业结构不合理,原有要素驱动模式难以维系;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研发投入低水平徘徊;相比于GDP的高速增长,民众收入的增长滞后.因此苏南要走创新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经济的落后根源于青海省县域经济的落后。青海省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其原因及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发展县域经济,除需在调整产业结构,招商引资,培育特色经济等内生变量上下功夫外,政府要加强财政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切实解决县级财政困难;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转型与创新是后危机时代的重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危机时代,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着力解决结构失衡状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内需主导、消费支撑、创新驱动、均衡共享"的发展模式.当前,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和民间投资需求,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制度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凤卓 《中国商人》2023,(12):88-89
<正>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经历增速换挡,传统发展模式动力不足的问题越发凸显,必须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支撑。在这一背景下,宏观经济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要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结合,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链条的畅通运转。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7.
回望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经济增长及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预期目标之内,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但同时,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中央多次强调,要以更大力度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长远后劲。  相似文献   

8.
西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是伴随着“两个转变”而展开的 ,它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西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 ,必须首先调整其产业结构 ,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培育优势产业 ,构建特色经济 ;其次要注重该地区创新能力的培养 ,花大力气增强创新动力 ,提高创新效率 ;再次就是要积极健全与完善以市场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政府计划为指导的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 ,只有如此 ,才可能在开发进程中贯彻好“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韶关市是广东省重要的老工业城市,2019年入选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来,韶关市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更新改造,城市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有效增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展现新风貌。2019年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04.24亿元,同比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85.98亿元,同比增长12.8%。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障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缺乏创新人才,企业远未成为创新主体,国家创新战略存在偏颇与失误,风险投资机制远未建立和完善。这成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性障碍,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文章指出,为培育和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要进行人才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及动力与激励机制创新,二要进行创新体系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引进技术的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南平市以工业化为核心,"突出工业、突破工业",从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入手,调动全社会办工业的积极性,着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国企改革力度,以发展私营经济、培育和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招商选资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发展园区工业为手段,推动南平工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效益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逐渐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拉动转为消费主导。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消费增长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在新形势和新背景下,经济转型发展中以消费为主导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培育自身内生增长动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长三角地区增长动力升级面临的约束条件进行剖析,提出应谨防过分投资依赖引发"锁定效应"、创新动力不足引发"阻滞效应"以及由异化的财富驱动引发"泡沫效应",应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推进经济增长动力实现顺利升级。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对产业结构进行的新一轮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所产生的结构效应以及相应的要素重置,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产业结构合理化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产业中要素重置效率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比例中逐渐呈递减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提高创新驱动能力等方面,探讨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未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更主要的是要有国家实力的增强,就必须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型国家发展之路是我们的不二选择。其基本的含义,就是要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使得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最终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郭峰 《现代商业》2007,(23):170-170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7.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对产业结构进行的新一轮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所产生的结构效应以及相应的要素重置,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产业结构合理化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产业中要素重置效率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比例中逐渐呈递减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及提高创新驱动能力等方面,探讨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未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经验告诉我们,需求结构和竞争格局日益变化,发展中国家只有不断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才能赶超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只有不断实施产业调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该文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决定性促进和导向作用的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抉择。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推动我国经济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