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恩富 《经济学动态》2007,(1):20-120,F0003
李闽榕博士的研究成果——《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日前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56余万字,是一部深入研究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问题和开拓区域竞争力研究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2.
《广东经济》2013,(4):55-55
2013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2年)》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蓝皮书指出,在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排名中,广东、江苏、浙江居前三位。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根据宏观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对采集到的2010年到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相关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省域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的内涵构建了省域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省域1986—2006年度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省域软科学研究机构竞争力状况呈现"少数领先且独特性强,多数集中而差异性小"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李建平李闽榕高燕京主编2014年3月出版/198.00元本书对"十二五"中期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总体评价与比较分析,并对"十二五"中期全国各省、市(区)在宏观经济、产业结构、财政金融、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开放型经济等七个方面深度剖析,进而深刻揭示中国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省域物流集群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利华  王轩 《经济地理》2020,40(5):165-173
以2012—2017年我国31个省域(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为支撑,运用GEM模型分析省域物流集群竞争力作用机制,运用熵权PCA法识别关键因子,结合GIS方法实证研究我国省域物流集群竞争力演变规律与发展特征,结果表明:影响2012—2017年我国省域物流集群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体现在科技、创新、人才、物流环境等领域,传统产业、地理区位、经济水平等作用效果正在弱化。我国省域物流集群竞争力水平整体上呈现东强西弱格局,东部沿海省域保持高位区间,省域间发展较为均衡;以湖南、江西、安徽等为代表的中部省域崛起迅速,物流集群竞争力的溢出效应明显;传统资源与产业依赖型省域辽宁、山西等降速显著,竞争动力不足。同时受区位与聚集的影响,省域物流集群的区域聚类性特征突出,处于引领地位的省域具有核心扩散效用,拉动区域各省域物流集群竞争力发展。最后,对省域物流集群竞争力的提升给出发展建议,以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省域农村经济综合发展实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省域农村经济综合发展实力的内涵出发,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与德尔菲法,构建了包括6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138个四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评价与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各省域2005年和2006年的农村经济综合发展实力状况,并针对我国农村经济综合发展实力弱、地区差异大、排位变化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涂玮 《经济地理》2012,(8):149-154,35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9—2008年反映旅游经济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每个省份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从"长三角"及"珠三角"向内陆逐渐降低的特征。1999—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不显著,但局部空间自相关却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沿海省份位于HH区,西部省份位于LL区,西南、部分东部和中部省份位于LH区和HL区。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持续的非均衡态势,1999—2008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总体空间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省域旅游经济集聚的空间依赖性、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与资源禀赋、政府政策是影响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省域经济脆弱性的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脆弱性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脆弱性理论框架下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经济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拓展了脆弱性研究的新视角。根据脆弱性理论中VSD评价模型,从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自然—资源—环境子系统中选取经济敏感性指标22个,经济适应性指标25个,运用熵值法、多级可拓评价方法、空间差异分析方法,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省域经济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经济脆弱性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省域经济脆弱性较高,经济脆弱性波动幅度大;省域经济脆弱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省域经济脆弱性类型显著增加。(2)经济脆弱性的区域之间差异逐渐增大,区域内部差异是经济脆弱性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区域不平衡突出且有加强的空间格局特征,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呈现区域不平衡性处于减弱的空间格局特征。(3)经济脆弱性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呈现波动性的变化特征,2011年后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离趋异加强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省域经济空间结构指的是省域经济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水平状况.根据省域内城市经济规模极其分布特征,可将我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划分为半单核型、准单核型、单核型、半双核型、双核型和多核型等六种,它们在省域城市经济的等级分布和极化程度两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其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划分各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类型对于中国各省域制定本省域城市发展战略、推动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优化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综合评价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的竞争力状况是国家调整食品制造业空间分布和改善管理的基础。本文在研究我国省域食品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基于全国31个省市2002~2006年各省食品制造业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G1-法对我国省域食品制造业的规模竞争力、获利竞争力、经营管理竞争力、风险抵御竞争力、社会贡献率以及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并运用系统协调模型和双激励控制线动态信息集结法对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发展均衡度与轨迹进行分析,揭示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及趋势。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各维度差异显著且发展均衡度较差,除少数省份外各省相对竞争力水平波动较大。但是,从过去五年食品制造业的发展轨迹来看,我国各省食品制造业竞争力均衡度总体上有一定的提高,并逐渐向山东、广东和河南等食品制造业强省集聚,食品制造业区域集聚日益明显,竞争力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省域旅游业的竞争力评价及空间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大陆31个省域为研究单元,借鉴和创新世界经济论坛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WEF),结合中国实际,从综合竞争力、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四个维度来构建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比较各省域旅游业发展的竞争态势,并运用ESDA空间分析法,有效揭示指标数据所反映的区域竞争态势之间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异质性,对其空间格局进行描述与可视化呈现。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将指标数值归一化为无量纲标量,再对因子层相应指标加和得到各省域旅游业发展四个维度的竞争力分值,研究表明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格局;(2)通过GeoDA计算出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四个维度竞争力的全局Moran’s I估计值分别为0.1904、0.1972、0.1724.和0.1205,均为正值,且正态统计量z值均大于0.05置信水平的临界值(1.96),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中国省域旅游各项竞争力发展水平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空间集聚特征较为突出,竞争力强的省域和竞争力弱的省域分别趋于相邻,在空间层面上存在马太效应;(3)以(z,Wz)为坐标点,对变量所有观测值的标准化值z与空间滞后向量Wz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可视化的二维图示,得到中国省域各项旅游业竞争力的Moran散点图及空间关联图,反映出东部沿海省域和长江中下游省域的旅游业各项竞争力水平空间结构上已基本形成了较显著的HH型的连绵区,东北与西部省域则多数处于旅游业竞争力LL集聚区,两极分化的现象明显;(4)运用局部关联指数Getis-Ord Gi~*,采取Jenks最佳自然断裂分级法生成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热-冷点区域图,研究表明,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热-冷点区呈现由东南向西南、东北、西北推移的阶梯状分布,形成了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热点区的典型性核心-边缘结构。  相似文献   

12.
尝试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综合评判的物元分析法的有机结合作为分析手段,对具有相同特征的不同区域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以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广东的纺织产业集群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解决如何将影响集群竞争力的各因素对其贡献度、关联度的大小定量化问题,并以此作为各因素对集群竞争力贡献的权重值,利用物元分析法求出了各待评省域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及其所属等级,进而实现不同省域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大小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镇域经济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一种,它泛指整合与优化配置镇域资源使之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当前,镇域经济要在有限的资源配置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不断提升经济竞争力,强化镇域吸引、争夺、拥有、控制资源和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基本细胞,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深刻理解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2006年和2007年的县域经济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全区101个旗县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针对内蒙古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结合内蒙古实际情况,对于如何提升内蒙古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走出去"战略:省域经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之后,大多数的地区和省份都已经或正在制定和实施"走出去"的方针与政策,从理论上对不同省份、不同省域经济如何"走出去"进行较为系统的比较和研究恰是当务之急,省域经济在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典型的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发展阶段极不平衡特征,省域差别突出,不同省域经济"走出去"不应当也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或同样的战略.正因为如此,本文将舍弃宏观和微观层面,而以省域层面为研究范畴,以省域经济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为研究目的,对不同省域经济"走出去"战略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寻求省域经济"走出去"战略制定的依据和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走出去"的现状和路径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广东经济》2013,(3):15-15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孰强孰弱已见分晓。2月28日社科院发布了《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2)》蓝皮书(简称《蓝皮书》),2011年,广东、江苏、上海三省市位列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三甲。  相似文献   

17.
一、培养大批复合型外语人才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省域经济是民族经济的细胞 ,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我们应紧紧围绕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重点组织开展区域、行业发展战略规划、找出科技、社会因素和省域创新创业能力及经济活力的内在联系 ;建立省域创新创业能力和经济活力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案 ;评测分析各省创新创业能力和经济活力 ;提出本省经济面向 2 1世纪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省人民政府应由发展研究中心牵头 ,组织完成本省域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战略研究。从本省的实际情况出发 ,…  相似文献   

18.
罗辉 《经济研究导刊》2007,(12):145-147
划分各省域主要发展轴的等级的科学方法是聚类分析法.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发展轴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密度等指标,对中国各省域主要发展轴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对我国省域点轴系统的类型作了进一步划分.结果表明,山东、广东和江苏等省域点轴系统处于较高水平,安徽、江西和山西等省域点轴系统处于较低水平.启示是,无"核"的省域应加快"核"培育;有"核"无"轴"的省域应加快"轴"的培育;单"核"单"轴"的省域在条件成熟时应向多"核"多"轴"的经济空间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浙江港口发展与省域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动态关联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勃 《经济地理》2012,32(5):87-92
构建港口发展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建模,计算近10年浙江港口发展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浙江港口发展与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联度较强且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十五”期间呈直线强化态势,“十一五”期间出现由弱转强态势;港口集群化的演变、港口物流需求结构的变动以及周边其他港口的激烈竞争是导致上述动态特征的成因机理;港口发展对实力系统和能力系统产生直接贡献、对潜力系统和活力系统产生间接贡献。最后,提出了加速浙江港口发展同步提升省域综合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空间分析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我国2007年省域旅游经济数据,对我国省域旅游经济总体和局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较大的空间正相关特性表明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存在;(2)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关联模式可分为扩散效应区(H-H)、极化效应区(H-L)、过渡区(L-H)和低速增长区(L-L)四种类型;(3)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资源禀赋呈正相关关系,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