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前宏 《经济师》2011,(3):9-9,11
农民市民化对我国这样一个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势所必然,势在必行。农民市民化的进程越快、规模越大、农民市民化的数量越多,城市化的水平也就越高,对整个中国经济社会推动作用也就越显著。因此,把握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内在因素尤为重要,特别是了解农民的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对其市民化的影响,进而有利于研究对策的提出。  相似文献   

2.
农民市民化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其进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在对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主体素质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农民市民化的对策,以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军 《开放时代》2009,(8):42-46
在重构城乡关系的过程中,农民市民化是打破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战略手段。  相似文献   

4.
采用我国2000—2014年31个省市区的宏观数据分析了区位、经济社会因素和政策对地区市民化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沿海省份与直辖市的市民化进程表现出区位优势;控制区位因素后人均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外资水平之外的因素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非农产业发展有利于地区市民化,其中第三产业发展显著促进沿海地区市民化水平,在中西部的影响并不显著;地区就业率、金融发展对沿海省份市民化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农村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中西部市民化,在沿海地区却表现为抑制作用;房价水平与中西部地区市民化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国企比重越高不利于沿海省份市民化进程,外向型经济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市民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中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农民市民化。从政策、经济、社会及农民自身等方面探究农民市民化进程所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并积极找到消除其制约因素的有效途径与对策,对农民市民化进程的向前推进无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新生代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上一代农民工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强的市民化意愿,但是目前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仍然处于非工非农的的尴尬处境。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因素众多,如不加以解决,势必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因素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源超  潘素昆 《经济经纬》2007,91(5):118-121
失地农民市民化是基于农民原有财产关系、生活方式剧烈变动的一个经济社会学命题。失地农民是被迫向城镇永久转移的农民。他们在市民化的过程中,面临着社会资本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制约,无法获得足够的社会资源和经济保障。因此,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改善失地农民社会资本投资现状,以提高失地农民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该文将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解为体制性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素质三大类。通过二元结构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农村制度,分析了体制性因素对农民创业机会的影响;从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和政府对农民创业的政策和支持,分析了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民创业的影响;将影响农民创业的自身素质因素,进一步分解为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并分别从农民创业观念、创业机会识别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外对农民市民化的研究涉及向城市的迁移动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社会冲突视角和市民转化选择模式等方面。我国在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下,大部分进城农民沉淀为城市"边缘人"。学界主要从代际特征差异角度、心理特征角度、社会资本角度和制度障碍等角度研究农民市民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 ,农村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高楼、市场、工厂在农村拔地而起 ,鳞次栉比。“洗脚上路”的农民 ,走上了“挺进城市”的道路。农民进城了 ,相应的问题也出来了。一方面 ,在不少地方 ,农民进城后并没有马上找到致富“金钥匙” ,物质生活并无大的起色。原因是 ,搞一产少了土地 ,搞二产缺乏资金 ,搞三产没有技术和胆量。原指望进城“掏金” ,没想到“住进了高楼烦恼更多”。另一方面 ,一些农民虽然走上了富路 ,可精神上却很空虚 ,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仍保留着传统农业的深深烙印。有的农民利用土地、房产、红利致富后 ,逐渐失去了当初吃苦耐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民市民化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伟 《经济问题》2007,(10):19-21
从成本和效益出发,从政府和农民偏好、外部性等角度对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供需进行分析,得出了供需双向不足、政府偏好主导农民市民化、农民偏好不彻底市民化、外部性没有得到约束或激励等结论,并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速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即先高后低。1978年——1984年,由于各种政策出台,农民多年被压抑的积极性得到释放,多年饥渴的市场也打开了闸门,从供需两方面促进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年增长率高达17.7%。1985年后由于市场渐趋饱和,需求也不断变化,使农民的收入增速逐  相似文献   

13.
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咸立双 《经济论坛》2004,(23):109-110
农村改革20多年来,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却呈现出阶段性递减的趋势。从1978年到2000年,按不变价格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43%。分阶段来看,1978—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7%,1985-1988年为4.9%,1989—1991年3年国民经济治理整顿期间为1.9%,1992—2000年为4.6%。  相似文献   

14.
农民生态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将其融入"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中。中国是农业大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农民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农民生态行为受生态意识、生态知识、经济利益和生态执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优化农民生态行为就要加强农民生态教育、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农村生态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不断扩大,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同时分析了现有文献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就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6.
在新型户籍制度背景下,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Heckman模型,对中国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个人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与本地方言掌握情况)和经济特征(老家有无土地与分红和有无集体利益分红)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尤以本地方言掌握情况与老家有无土地与分红等因素影响最为显著。村庄区位特征(到乡镇政府/街道的距离)和农民工主观上的公平感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也有显著性影响。村庄距离乡政府/街道越近,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强烈;个体公平感越强,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大。要有效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首先要提高农民工应对城镇化的能力,同时改善和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水平,妥善处理农民工农村土地问题,加强农民工的城镇化意愿。  相似文献   

17.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但由于二元经济结构体制性问题,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为了克服城乡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主张,加大对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农民走出农村到城市就业,或者从事非农行业,这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也正好随应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转变的大趋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农民非农就业必要性,提出了农民市民化应克服认同、身份、素质三大障碍,从教育培训、户籍制度、城镇化三个方面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的瓶颈: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展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学术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主要应是“人的城镇化”,重点在农民工市民化比例提高上.但目前安徽省绝大多数农民工仍“亦工亦农”、城乡“两栖”,已呈游离于城乡之间的“第三元结构”,这是安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因此,从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自身因素、制度、体制及政策因素进行分析,追根求源,探寻安徽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途径,详述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加快安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当前及今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根本。而农民市民化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关系密切。本文研究认为,农民市民化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关键所在,更是检验是否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根本标准。由此引出了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基本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俞鸿 《江南论坛》2011,(11):22-2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为一种职业和社会身份的农民,在身份地位、生产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行为模式、社会权利等方面,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存在着向城市居民靠拢的趋势,这个过程就是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与宅基的流转相关联,在很大程度上宅基地流转成为农民市民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