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立体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发展之路曹方胜立体农业是研究农业生物之间在时间空间上的配置组合及其相互关系的应用科学。立体农业的开发和研究是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在...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侧重于从解决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所面临的诸多矛盾的角度,如生产规模狭小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矛盾、农业劳动力过剩与农村就业困难的矛盾、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农民对市场调节不适应的矛盾以及大宗农产品增产与农民增收的矛盾,来阐述实行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和所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4.
乡村城市化的要素聚集与时空序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乡村城市化的要素聚集与时空序列张正河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的空间聚集和使用方向的转变,是乡村城市化的重要特征,西方国家农村生产要素的城市化是完全和彻底的,我国生产要素的城市化是不完全的,可以称之为准城市化,这是现阶段中国农村城市化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本...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中国农业发展中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一些农业发达国家采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做法,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同时,我国农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已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也为农业的进一步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业资源日益稀缺,但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内蒙古是我国 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是内蒙古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该文运用数据包络分 析方法,从不同层面对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2007年后内蒙古农业持续快速发 展需要新的力量来促动;内蒙古中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急待新的农业技术来克服资源约束的瓶颈;在土 壤改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机应用与维护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面加大技术创新与推广力度,对 提高内蒙古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精品高效农业的主要特点是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适应市场需求,具有时代特征,能创造高效益,发展精品高效农业的思路,一是依靠科技,获取精品效益;二是面向市场需求,获取综合效益;三是增加农业投入,获取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9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2500万吨,单产和总产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突破了多年徘徊的局面,“七五”期间年平均产量比“六五”期间增产3000多万吨,绝大部分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吉林省改革十年来,粮食生产连续跃上100亿公斤,150亿公斤两个台阶, 相似文献
11.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中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吕海燕,徐炜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党中央提出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并视之为是完成“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与任务的关键。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也要转变增长方... 相似文献
12.
重视科技进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战略方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技进步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动力。 传统农业是以农业自然资源不断投入为特征的。但是,不论各国农业自然资源禀赋如何,总的说,可投入的自然资源总会受到自然资源刚性的限制。因而到了近代,各国都尽可能地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尽管具体转变所选择的技术路线存在差异)。 现代农业的根本特征在于,科学技术进步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3.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这是指导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方针,为我们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农业产业化,是在深化农村改革中探索出来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江泽民总书记于去年10月在考察江沪浙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提出,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以此为重要标志,中国农业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加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是我国农业最深刻、最具飞跃性的变革。伴随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新阶段的到来,制约和影响农业发展的新的深层次矛盾也日益突现出来。其主要表现是:1、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双重压力。由于农户众多面分散,生产规模狭小,经济实力脆弱,加之城乡分割,信息不… 相似文献
16.
17.
新时期辽宁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农业、农村问题一直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问题。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的蓬勃发展,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辽宁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城镇人口多,工业比重大,农业资源少,农业发展比较落后。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现代化的城市、先进的工业和闭塞的农村、落后的农业的这种特殊的存在关系,即一种“大工业、小农业”的模式。长期以来,辽宁对粮食的需求中相当一部分靠国家的计划调拨,一直属于短缺型农业。在农村改革前,每年平均要调入粮食 15亿公斤左右,肉 10万吨左右,油、菜、蛋等副食品也要依…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农业现代化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追求效益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这里所指的效益,是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综合效益。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农业机械化历来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纵观世界各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都有其相同或相似的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农机化发展形势,把握发展规律,是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与要素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1979年到1994年,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6%,种植业产值的年增长率也接近5%。毫无疑问,始于农村的改革是这一增长的基本前提,也是农业增长的最初推动力。但改革政策毕竟不是80年代农业增长的唯一源泉,特别是80年代后期农村改革进展缓慢,农业增长仍然要依赖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由技术进步等导致的生产率的提高。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各种要素投入的增长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衡量技术进步在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和种植业生产中的状况和作用。这也是确定未来我国农业发展政策重点和取向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