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囿于历史环境和制度非均衡,建国60年来,国有企业与国家的利润分配制度反复试错。在此过程中,路径依赖与路径替代相伴相随,国家与国企一直未形成稳定规范的分配模式,影响了财政收支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基于国有企业面广量大的事实和双元财政的要求,应以税利分流为基础重构国有资本财政收入制度,并建立国企利润上缴的宪政框架,维持新制度的相对均衡,即高效的路径替代;从社会福利的视角考虑,红利应重点投向教育和国企的自主创新,实现国企和民生的正和博弈。  相似文献   

2.
计划经济时期,受制于高度集中的传统体制,国家与国企的利润分配关系几经试错也未能走出路径依赖的特性,从而使制度被锁定在低效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真正扩大企业自主权,落实国企改革,国家积极探寻国企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并初见制度相对均衡的端倪。我国的公共财政和国资财政并存,应以税利分流为基础,重设国有资本财政收支制度,用高效的路径替代破除路径依赖,从而维持制度的相对均衡。红利的合理使用是国资财政收支制度的归结点,因而,基于增进社会福利和正和博弈的视角,红利应着重投向教育和国企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演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度变迁选择何种方式,主要受制于一个社会的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利结构和偏好结构,我国金融制度变迁乃至整个经济制度变迁的核心在于政府供给主导型变迁让位于需求主导型制度变迁。由于“国家悖论”、政府效用函数最大化以及政府偏好序列的约束,及各个既得利益集团为获取制度租金而采取的博弈,使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锁定在低效状态。要退出我国金融制度的锁定状态,必须引入新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从而达到高效的路径替代。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在其变迁过程中,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造成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依赖,而且造成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的基本特征。因此,研究国企业改革过程中的非正式制度,对于促进国企改革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是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由于没有摆脱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使改革陷入过度行政干预和“内部人控制”并存的困境。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难题,要在原有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调整改革路径,确认企业家人力资本独立的产权地位。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依赖与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是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由于没有摆脱制度变迁中的路径 依赖,使改革陷入过度行政干预和“内部人控制”并存的困境。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难题,要在原有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调整改革路径,确认企业家人力资本独立的产权地位。  相似文献   

7.
路径依赖与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径依赖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之一。不仅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性,而且在土地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也是客观存在并起作用的,只不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各不相同罢了。路径依赖理论对创新农地产权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制度安排决定投入要素的数量、结构和配置效率,因而决定经济增长;制度变迁一般是一种新的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替代效率相对较低的旧的制度安排,因而也会促进经济增长;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维持并强化了低效率的初始制度安排,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应当关注、减少直至消除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9.
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基础,作为财政制度重要部分的财政分权制度也被赋予现代化改革新内涵。制度法治化、权责划分科学化、运行规范化、管理民主化和资源配置公平性是财政分权制度向现代化转型的价值内涵及意蕴。纵观我国现行财政分权制度实践,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导向相距甚远。未来改革应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增强财政平衡功能、规范政府财政行为、合理划分财政权责以及推进财政法治化和民主化建设,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国家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不应仅单纯强调政府与市场的协调与合作,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实现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多重稳定均衡,从而实现善治的治理目标。本文以国家治理的概念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国家治理的逻辑和模式论证了现阶段我国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财政学的视角提出了我国实现有效国家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自1949年建国以来,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分配关系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环境的历史变幻而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基于国家兼具双重身份、兼履双重职能与国有资产面广量大的事实,关于二者分配模式的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处于不断的试错中。从"双元财政"的理论视角回顾、分析了新中国60年来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财政分配模式,并从这种历史沿革中探寻重构国企利润上缴的必要性,且对现行政策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高校国家助学金与政府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政府收入分配公平性在高校国家助学金上的具体表现;提出政府收入分配公平视角下高校国家助学金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主张完善制度立法,建立高校国家助学金制度法律体系,政府加大教育财政投入,适当提高资助标准,扩大学生资助面.  相似文献   

13.
财政社会学注重解释在不同财政体制下国家的政治形态和不同政治形态的国家在财政制度变迁中的社会变化,从而使财政制度成为理解和分析国家形态—社会制度—政治制度三维度间关系的重要支撑和基础.财政社会学强调“税收讨价还价—政治民主模式”的政治价值取向,并由此将税收国家与政治民主相对应.面对这种制度变迁路径下所产生的“中国困惑”,财政社会学提出了税收制度改革和“国退民进”的解决方案.在构建中国财政学理论框架的过程中,有必要借鉴财政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但同时需扬弃其现有理论中特定的话语特权和政治价值判断,要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发展来构建未来中国的财政学.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探究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对完善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符合的国家制度体系建设意义重大。本文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至今财政制度的发展与变革,提出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现代财政制度的研究命题。其次,总结了当今国外发达国家形成的财政制度体系,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形成的背景、国情及其财政制度体系特征,重点以美国、德意志联邦、日本为例。最后,结合中国国情与发展阶段实际,对国外发达国家现代财政制度的确立进行了经验总结,得出对我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启示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深化改革中不仅遇到五个方面困难,而且自身还背着三大历史包袱.要摆脱困境,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促使其形成现代公司制;另一方面国家财政要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保证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顺利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热力学的全新视角对新制度经济学中“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进行解释,证明在路径依赖应遵循最小熵产生原理,并以耗散结构比较分析了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企业理论在解释中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国家声誉的视角为国有企业的理论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框架。中国国有企业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根源于国家声誉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参与,并成为国有企业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以此试图回答国有企业困境背后深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的扭亏与增盈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的有效解决依赖于企业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不在于如何使国家来加强对企业与企业家的激励与约束,而在于如何使国家与激励企业、约束企业和企业家的问题彻底脱钩  相似文献   

19.
非正式制度与政府转型中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径依赖是阻碍政府制度变迁的主要障碍,而非正式制度的限制,是造成政府转型过程中路径依赖现象的主要来源.从非正式制度的主要范畴: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和习惯剖析了政府转型中路径依赖现象的非正式制度成因,提出了政府转型中非正式制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深刻的制度变迁的过程。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取向的市场化路径。笔认为,在入世之后我国国有企业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从政府的角度来完善制度供给主体和从企业的角度促进制度需求主体的发育,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辅助性措施,是我们在国有企业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