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二重框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最优货币区的指标体系对中国东盟组成"最优货币区"进行检验,结论显示静态条件并不充分.但中国与东盟五个新兴市场国家在中长期内具备进行汇率或货币合作的可能;而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则存在与拉美国家美元化合作形态类似的发展轨迹.因此,本文认为,在整个东盟区域内推进区域金融合作应采取渐进的二重式合作,即与条件较为成熟的新兴市场国家采取以单一货币区为长期目标的"欧盟式"区域金融合作;与次区域国家则选择"拉美式"的人民币主导货币区域化的货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对能源需求量逐年增长。为了保障能源安全,中国和次区域各国不断加强国际能源合作。近年来,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能源合作不断深化,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但总体上看,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能源供求失衡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供应短缺和能源建设滞后,是当前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大湄公河次区域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水能资源,提高水能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并协调次区域各国电力资源的平衡是次区域电力合作的重点.本文运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市场需求,比较供给与需求的差距,探讨加快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合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论区域性贸易安排法律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启动以来,中国加强与次区域各国的合作,卓有成效地实施了100多个合作项目,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工程,促进了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中方既是次区域合作的受益者,也为次区域的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在次区域的法律框架内,没有具体的执行机制,影响到经济合作的进程。为此,需要将次区域各国的优惠性贸易安排提升为法律,将各项贸易安排及具体执行措施法律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区域性法律体系,作为次区域合作的规范和保障,以营造一个鼓励和便利贸易与投资的法制环境,推动次区域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3年以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次区域"又重回到公众的视线中。说熟悉,是因为已经听说过这个词许多年;说陌生,是因为似乎这几年很少再见到这个词。尽管次区域合作的发展千回百转,但事实上,对于我国这样边境线长、周边国家多,内部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的国家而言,发展次区域合作是突破对外关系瓶颈、拓展国际市场、与周边国家建立更紧密关系最为有效的方式。近期国家高层会议对"次区域"的反复强调,也正验证了这一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南南合作的典范"。通过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相关省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产业、投资等往来日益密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从项目而来,走过了基础设施合作——经济合作——非传统安全合作——人力资源和社会合作的路,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形成出发,以云南省为例分析次区域合作对其对外贸易、投资的促进情况,最后对参与合作的成功经验予以总结,试图将经验进行推广,对我国其他次区域合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自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开展以来,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环境问题。文章试图通过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直接投资数据,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直接投资总体上减少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碳排放,改善了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环境质量。在此基础上从投资国、东道国角度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就促进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直接投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积极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已成热点,越来越多的次区域国家和其他国家及地区投入到这一热潮之中,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迅速发展,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亚太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中心。面对这种发展趋势,研究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就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参与的重要区域合作之一。二十多年来,次区域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其深化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也日益凸显。在当前的形势下,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升级版迫在眉睫、困难重重,但其也有着良好的基础。作为参与次区域合作的主体省份,云南省应该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9.
摘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十余年合作来取得若干成就: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机制;强化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贸易和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促进了金融合作。目前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发展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为了迎接这种变化的挑战,我们应该在新世纪的开始:加强行业合作促进跨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跨行业合作加强区域之问的基础设施合作;促进区域之间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提高私营经济的合作和参与,提高竞争力;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技术竞争力;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从1992年至今,大湄公河次区域(简称GMS)经济合作已历经15年的历程,中国积极参与了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东盟倡导的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并成为湄公河委员会的对话国。大湄公河次区域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和柬埔寨五国都已成为东盟成员国。云南既是泛珠三角区域中的成员,又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参与者,今后必将成为泛珠三角区域与东盟合作的天然桥梁和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在昆明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批准了《大湄公河次区域(GMS)贸易投资便利化战略行动框架》(以下简称《行动框架》),并要求切实执行。该《行动框架》确定了海关制度、检验检疫措施、贸易物流和商务人员流动四个优先合作领域,是指导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未来10年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总体掌握目前中国海关参与GMS合作的现状,衡量中国现状与《行动框架》之间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在未来5~10年实施《行动框架》的…  相似文献   

12.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顺畅运行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云南省应当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争取先行一步,超前实践”的精神,遵循“法制先行”的路径,大胆构建云南地方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性法律制度,从制度上和法律上确保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便利化和贸易的安全,促进投资自由和保障投资利益,维护环境和资源以持续发展;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近邻各国进一步加强联系,密切交往,积极开展以开发水能资源为主体的水坝经济合作,不仅很有必要,且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和沟通,消除误会,可为中国水坝经济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国际氛围,为云南省水坝经济的发展寻找可资比较的参照系,能够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为未来由于水资源的日益稀缺而可能发生的国际水事纠纷早做准备,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在发展水坝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实力,与次区域各国取长补短,促进中国水坝经济的对外开放,与东南亚各国共同研讨应对环保浪潮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问货币兑换市场的开放,有利于区域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货币兑换与支付体系面临一定的障碍,需要采取措施开放区域货币兑换市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旅游合作如火如荼般地开展,旅游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对进一步推动次区域旅游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增长极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支撑下,以次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出了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的总体设想,重点打造以澜沧江-湄公河水上旅游线为主轴,中部陆路跨国旅游环线为中心,东西水陆跨国旅游环线为两翼的旅游圈层结构,形成环环相扣、辐射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挑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受到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子商务目前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短缺,立法滞后,公众意识落后,支持环境薄弱等问题,但相信在次区域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次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7.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对促进湄公河流域相关国家的交流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其松散的、以项目合作为主导向的合作模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制度化则是提升合作模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中国及其西南边疆与东南亚各国合作,建立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取得了成效。本文指出中国及其西南边疆与东南亚各国区域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恬嘉 《经济研究导刊》2009,(25):168-171,174
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引入两个虚拟变量进一步阐述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贸易效应问题。结果表明,GDP和距离两个变量对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双边贸易有显著影响;从贸易效应方面来看,中国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使区域内产生了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但它对中国与非成员国间的贸易额度影响较小,贸易转移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自建立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参与GMS已有16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