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在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要.本文从我国实际经济状况出发,选取1996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三季度数据,应用普尔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冲击仍然来自于商品市场,因此在现阶段货币供应量仍然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仲霞  赵璇 《大众商务》2010,(16):159-159
在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十分重要。本文从我国实际经济状况出发,选取1996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三季度数据,应用普尔理论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冲击仍然来自于商品市场,因此在现阶段货币供应量仍然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4.
传统理论认为,货币需求稳定与否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应选择货币供应目标;否则,应选择利率目标。目前我国货币需求并不稳定,但我国却不能按上述原理进行选择,而是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应随条件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张永辉 《大众商务》2010,(12):41-4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中间变量。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制的选择对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现今,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越来越显出其不适用性,各种关于改革和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也不绝于耳。本文回顾了二战以来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期有助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6.
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中间变量.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制的选择对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现今,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越来越显出其不适用性,各种关于改革和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也不绝于耳.本文回顾了二战以来美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期有助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我国1998-2003年间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实施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本文选用GDP衡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而说明我国目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对货币需求、货币流通速度等带来较大影响,同时,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实践操作中的固有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因此,货币供应量已经越来越不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鉴于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够很好地实现规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抉择可考虑:短期内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等基础性工作,中长期内建立一个通货膨胀目标下的货币政策框架,在更长时期内向利率中介目标过渡。  相似文献   

9.
李桂梅 《全国商情》2005,(12):35-38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中不仅发挥信息媒介的作用,还扮演着名义锚的角色,如果选择不当,就难以及时、充分地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本文通过分析货币供应量的特性,指出目前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选择可能并不理想,应该关注利率等其他信息变量,使中介目标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勒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效率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基础性冲击仍然主要来自于商品市场,并且货币供应量与真实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因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仍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是合理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效率性,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对货币供应量的低效性进行了证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资本账户的开放给一国经济发展带来许多潜在的收益,但也会导致巨大的风险,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这一问题。通过合理的政策安排尽可能地避免风险获取收益是我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2001年1月至2008年9月的月度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显示:我国的工业增加值、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和广义货币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表明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后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受金融创新的影响,M1已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M2目前还未受到太大的冲击。因此。在利率市场化还未最终完成、实施通货膨胀率单一目标制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短期内M2是一个可取的中介目标。长期来看,金融创新的继续发展会使M2不再适合,完全市场化的利率是较为理想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5.
16.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个新角度的再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大目标作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理论认定,存在难以解释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中央银行自身和货币职能履行的本质要求来看,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只能是稳定币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2000-2005年内的季度数据分析可以验证:在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货币政策只能够影响到随后一段时期内的货币中性程度,并且影响程度随着货币政策的释放而逐渐减弱.因此,维持货币中性应该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核心,也是检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8.
普尔基本分析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研究我国货币政策的近期文献中,货币供给量能否继续用作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一个有争议的焦点问题。本文运用普尔基本分析提供的决策规则,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仍然是有效的,没有改变的必要。导致货币政策低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利率管制造成的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内在缺陷。本文的政策结论是,必须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以完善货币政策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9.
以普勒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我国经济的基础冲击进行了两阶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的冲击仍然主要来自于商品市场;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与真实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仍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是合理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效率性,进而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对货币供应量的低效性进行了证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曾做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指标或已取消,或已不适用.按照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稳定性、相关性和抗干扰性的特性要求,对利率、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率和汇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比较可行的选择:在积极创造条件向利率目标转换的同时,仍要把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做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同时逐步把利率、通货膨胀率做为中介目标的操作指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后的后金融期及其后的一段时期,一旦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或相对稳定,以及利率市场化成熟时,则可考虑转变为以利率、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以及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并重的中介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