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财产理论认为,财产、效率与自由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推动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人们实体自由的增加;人类社会的三种财产历史形式,是对马克思财产理论的实证,实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现代社会催生的财产形式,对于当下我国建构公民社会具有启示意义.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产生的公民社会,在财产、经济效率与公民权利的内在逻辑中,必然呼唤和催生成熟的公民社会,在公民社会治理理念中实现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和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实现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197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灵活积累"调节模式深刻地改变了大工业生产时代人们的时空体验和价值观念。"消费"日益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并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当代消费文化批判依循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逻辑的分析,借助于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揭示了"符号-商品"在消费社会中的生产过程及其经济学意义。马克思将消费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环节与逻辑延伸,阐释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研究视角构成了剖析消费社会中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同构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美国镀金时代的社会信用危机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镀金时代"是美国社会总体信用状况最糟糕的时期。当时美国社会各方面都陷入严重的信用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延续和发展构成极大威胁。及时兴起的进步主义运动革除时弊,实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调整,使社会信用得以重建,为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我国目前的总体社会信用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从美国的经验来看,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明确政府和市场在经济中的定位,实现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复位与回归。  相似文献   

4.
路尧 《经济师》2014,(11):44-45
2008年——2010年金融危机自美国爆发并蔓延世界后,美国开始反思自身的问题,期间的许多经济学和社会学论著如《断裂线》《断层线》《经济危机后的世界》等,都纷纷开始剖析其内在原因和未来世界经济走势。中国的经济变化也成为其关注的焦点,尤其在社会结构改革的关键阶段,中国经济已经入稳增长的"新常态"。一定的放缓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影响,所以对于改革中的中国来说,经济发展这一中心的变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因此有必要剖析经济状态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对于外来经济变化进行预测以为社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从国家形式与资本形态内在逻辑关系出发,构建国际经济秩序周期性演进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周期性演进反映了资本逻辑从内在于民族国家到实现全球化的动态过程,由不同形态的资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国家形式下通过对国家结构和职能的塑造来表达其总体性权力,并决定了这一阶段国际经济秩序的物质内容。本文对国际经济秩序的英国周期和美国周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美国周期相对于英国周期资本逻辑更为深化,美国周期本质上是英国周期金融扩张阶段的延续。在资本逻辑下构建的国际经济秩序再生产出了自身的反对力量使危机无法避免,只有超越资本逻辑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解决当前的全球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6.
科技时代,公民科学素质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科技的进步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公民素质的推动。在这一背景下",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出台。技术时代,科学技术普及的使命就是要引导公民形成正确的科普态度,树立科学精神,在加大科技创新普及宣传的同时,提高科普的实效性。着眼于此,必须全力发展群众文化,并加强重点人群的科学普及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7.
财政改革始终内嵌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财政理论缺乏将中国改革作为一个特殊过程、从改革发展全局视角对财政改革的逻辑进行探讨,导致关于中国财政理论基础的讨论缺少相应的实践对照和改革语境。探寻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财政逻辑,是构建和发展中国财政理论在方法论层面的有益探索。本文以40年改革实践的特殊过程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财政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回答"财政在中国改革发展中的贡献"为理论命题,总结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工具为改革进程承担成本和提供发展激励的实践逻辑。这种归结形成了中国财政理论认知区别于既有财政理论的特殊性,有助于进一步阐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和财政关系的实践形态,有助于客观评价40年财政改革绩效、展望未来财政改革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财政观的继承与发展,是构建契合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财政理论基础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西欧社会历史观的进步与发展,与人对自身的揭示和认识有着直接联系。哲学史上每一次对人自身的揭示和发现,都必定带来一场人类社会历史观方面的深刻变化。本记叙了西欧历史理性形成、发展、科学化的过程,从中揭示了人类历史理性在这一过程中所遵循的内在逻辑、规律。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有三大"集成性"成因:一是"风险收益"原理在次级贷中的"悖论";二是大量金融创新后的"不完全担保"风险及金融泡沫膨胀:三是信贷市场与证券市场的激励不相容.这三大"集成性"成因形成了风险自我膨胀的内在结构和逻辑路径,导致了系统性风险的恶性膨胀,只有当它们被有效破解,住房抵押贷款及其证券化的风险才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比之"人民"一词,"公民"的概念似更合乎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及法治中国的要求,但两者并无本质区别。本文并不针对"人民社会"展开讨论,而只是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阐析笔者对公民社会的理解,包括其语义、由来、理论内涵和实践发展,并尝试辨析若干对公民社会的误读。要而言之,笔者把公民社会理解为包含社会组织、社会价值、社会场域和社会法权四个不同向度的社会现象或社会状态。这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成为现代国家的基本架构之一,其所彰显的在法治基础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公民主体性,乃是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结合对治理现代化及其衡量标准的解读,本文将公民社会与治理现代化结合起来,认为实践中正在推进的社会治理创新,乃是从上下两个方面推进公民社会建设进而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original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communitarian philosophy. For instance, both share the common emphasis on the cultural conditioning of human agency. Moreover, they present a common orientation to the human motives that surpass purely traditional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We exemplify these correspondences with the similar explanations of the institutionalist Anne Mayhew and the communitarian political philosopher Michael Sandel to American farmer protests during the Gilded Age and Progressive Era. We conclude by suggesting a possible common research agenda for institutionalists and communitarians regarding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and civic consequences of economic arrangements.  相似文献   

12.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缩写为NGO),出现于50年代,兴起于70年代,在过去20年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如今非政府组织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世界民主化浪潮波及全球,公民的政治参与成为当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比较低的,谁能“领导”公民参与政治,非政府组织无疑是最好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Many countries in Europe are now searching for new ways to engage citizens and involve the third sector in the provision and governance of social services in order to meet major demographic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llenges fac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the 21st Century. Co-production provides a model for the mix of both public service agents and citizens who contribute to the provision of a public servic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volves several different dimensions: economic, social, political and service specific. The extent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varies between different providers of welfare services, as too does user and staff influence. Empirical materials from a recent study of childcare in Sweden will be used to illustrate these points. However, the role of citizens and the third sector also varies between countries and social sectors. Third sector providers facilitate citizen participation, while a glass ceiling for participation exists in municipal and for-profit providers. Moreover, co-production takes place in a political context, and can be crowded-in or crowded-out by public policy. These findings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paradigm of participative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4.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建设领域的体现,为中国新时代城市发展指出了方向。“公园城市”理念是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思想,吸取国外城市建设经验,针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山水城市是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在近代吸收花园城市等国外城市理论而发展,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院士提出“山水城市”理念。梳理山水城市的历史流变,认为公园城市与山水城市存在内在关联性,是山水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15.
非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是创意经济和社会管理的生力军,思想政治工作担当着人的价值建设的历史使命。在对福建省非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社会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层次四模块”模式,着力建设以“共建共享”长效激励为基石的学习型组织,以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Classical economists characterised free competition as, alternatively, freedom of contract and freedom to trade. These notions were still at centre stage of the economic discourse during the Gilded Age and early Progressive Era, notwithstanding the dramatic rise in industrial size and concentration. In particular, they played a key role during the so-called formative era of American antitrust (1890–1914). The essay argues that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may offer an essential, though seldom recognised,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rationale behind some of the Sherman Act’s early case law. As it turns out, US courts were still framing their discourse in terms of the two classical images of free competition. Proposals for antitrust reform would in turn stem from the difficult reconciliation between these images and the new reality of Corporate America.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四个逻辑层次。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追求是这个科学体系的价值层,也是这个体系的核心;新发展理念是这个科学体系的理念层,是价值层到方法论层和制度实践层的中介和过渡环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这个科学体系的方法论层,是连接价值层和制度实践层的中间环节;制度建设和社会实践是这个科学体系的制度实践层。  相似文献   

18.
We present a model of participation in elections in small networks, in which citizens suffer from cross-pressures if voting against the alternative preferred by some of their social contacts. We analyze how the existence of cross-pressures may shape voting decisions, and so, political outcomes; and how parties may exploit this effect to their interest. We characterize the strong perfect equilibria of the game and show that, in equilibrium, the social network determines which party wins the election. We also show that to dispose of the citizens better connected in the network with the other faction is not a guarantee to win the election.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追求需要公民的集体判断,公民参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是为避免“公地悲剧”尴尬局面的必然选择。从话语民主理论的角度来看,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公民参与可持续发展的不完善性和公民淡漠的问题,以及官僚式的独白现象。因此,要构建公共能量场确保可持续发展政策执行过程公民话语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实行一些人的对话参与可持续发展,通过“重复性实践”使可持续发展中的公民参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党领导经济工作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动因是我们党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要求,不同时期党、国家、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市场经济的引入是塑造党和国家关系的关键因素,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对于党领导经济工作十分重要.梳理分析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