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于浩 《新西部(上)》2013,(21):170+162
本文分析了日本人在自然影响下形成的美意识,其表现是:与自然相调和的美意识和四季变幻中的美意识。这种美意识是纤细而复杂的,无一不是与自然、生命息息相关。也是其整个民族对生命、生活所流露出的情感变迁的过程,记录着其民族精神的前进足迹。  相似文献   

2.
于浩 《新西部(上)》2013,(11):170-170,162
本文分析了日本人在自然影响下形成的美意识,其表现是:与自然相调和的美意识和四季变幻中的美意识。这种美意识是纤细而复杂的,无一不是与自然、生命息息相关。也是其整个民族对生命、生活所流露出的情感变迁的过程,记录着其民族精神的前进足迹。  相似文献   

3.
张波 《理论观察》2009,(1):118-119
“人的自然状态”的内涵,即尊重人的个别天性和成长规律,摆脱外界、人为的不符合大自然法则的强制干预和约束。作为东西方的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者,老庄和卢梭都极力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尊重人的自然状态;“人的自然状态”是一种“目标状态”或“理想状态”,在实现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阻碍,这是正常的,但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敲响了警钟:教育必须要尊重人的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4.
坐姿人体 王晓伟/摄107西部·自然·人~~  相似文献   

5.
大地的精灵     
属于人的这种真切而又无与伦比的美是不可复制的,任何天才画家的伟大画作,在生动逼真气象万千的真实的人体面前都相形见绌。这些美丽的人体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会使人感受到一个古老而依旧鲜活的话题:人本是天地共同精心孕育的精灵。  相似文献   

6.
王欣 《走向世界》2013,(42):80-83
<正>绿色、生态,对于一座城市意味着什么?这也许是每个城市管理者都在思考的问题。毋置置疑,一座有生命的城市,才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西海岸的生命和未来,就在这片美好的青山绿水之间。呼吸之间,西海岸的绿色自然,让人怦然心动。  相似文献   

7.
自然和人都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分工、生产布局和生产发展方向,自然生态平衡发展决定人们采取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采取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人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和谐发展决定社会的和谐发展。自然和人都以直接存在的形态支撑着社会。  相似文献   

8.
人,最宝贵的莫过于生命,任何一个人的存在都要随着生命的诞生而生,随着生命的消逝而逝。作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珍惜三种生命。 珍惜自然生命。自然生命就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自然过程。一个人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以拥有自然生命为前提,没有了她,就没有了一切。  相似文献   

9.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转变人改造自然的观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节制能有效的遏止人类的贪欲,防止人类过度索取大自然.要正确把握、处理人、自然、节制的关系,走节制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卫鹏 《魅力中国》2011,(3):99-99,101
“名教”即社会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规范的总称,是一个社会维系其秩序和稳定的根本,是人类社会得以进步的保证,具有其合理性。而在“名教”丧失其本来意义的时候,社会往往会表现得混乱不堪。玄学的主旨是调和名教与自然的矛盾,为封建名教寻找到形而上学的根据。“自然”在玄学里指“道”,何晏在《无名论》中说:“夏候玄曰:天地以自然运,圣人以自然用。自然者,道也。”  相似文献   

11.
刘铮 《改革与战略》2010,26(10):5-7,6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自然密不可分,并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与自然时刻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成为人类生命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同时人的发展过程又对自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人与自然和谐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索取、享受并损害着自然环境和资源;反过来,自然资源的束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又制约了人的自由发展。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尊重、爱护自然。生态文明反过来成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崇拜自然是在鄂伦春祖先生存的时代,由人、自然、社会所组成的综合系统状态——生态存在,在鄂伦春先民思想意识中反映的结果。人是智慧型动物,必然要通过智慧来对一切客观事物做出反应。因而,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人类早期,自然崇拜作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便产生了。本文通过对鄂伦春族自然崇拜的探究,认为有丰富的资料可以说明,自然崇拜作为狩猎文化的主要特征,本质上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相处乃至和谐的方式,是人应对自然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人·自然”作为2005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主题,引起了广大参会市长的强烈共鸣,有的是虚心向其他城市学习这方面的经验;有的则是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介绍给其他的国家或城市。新加坡作为世界有名的“花园城市”,在城市、人、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做得颇有成效,作为新加坡东南区市长的姚智先生,自然有许多经验要和我们一块分享。为此,本刊记者对姚智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4.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宗教与风水似乎有着某种近乎神秘的联系,在笔者看来,也是如此.宗教信仰虽然是以超越自然的精神体验作为前提,但它的基础,恰恰是人与自然世界之间的神秘联系.中国传统的风水学,正是这样一个试图建立起一套可以反复验证、在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之间有着必然联系的神秘学科.因此,阆中这个以"风水宝地"名扬天下的地方,必定也是宗教文化兴旺发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文章解释了作为"典范"的生命政治,生命政治的出现,生命政治的权力范畴。阐释了何谓"神圣人","神圣人是由于犯罪而被人们审判的人。祭祀这个人是不被允许的,但杀死他的人不会因杀人而遭到谴责。"神圣人之神圣性在于神圣人是同时被排除在人间法与神法之外的,既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不能在宗教领域寻得庇护。从例外状态、纳入性排除两方面探讨生命政治对赤裸生命的操控。  相似文献   

16.
彭富春 《上海国资》2006,(10):80-80
不是因为自然和神灵,而是由于生存的压力所出现的忧郁和焦躁成为了现代人精神疾病的典型形态现代生活有许多问题。如生态破坏、人口爆炸、灾害、贫穷、疾病等等,不一而足。每天的电视都在传播这些消息,每天的互联网也都在讨论这些话题。其中的疾病问题,也许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为它关涉到每一个人,并能引起人们对于自身生命的担忧。  相似文献   

17.
经济、文化、自然与人,谁为大?中国哲学讲究天、地、人合一。在天、地、人三者之间,人居中。中国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中国的风水是为人服务的。西方的建筑不断地向高空伸展,在高耸入云的建筑物面前,人只能匍匐在地。而东方的建筑是与人结合,讲究的是空间的扩展。从庄子至今,时光已经流逝了2000年,我们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楼平地而起,地域日渐扩大,城市在发展,发展中的城市不断有新问题:城市建设与城市文  相似文献   

18.
<正>人体是一个多元化的,持续变化的有机生命系统。在正常的环境与生理条件下,人体的内环境处在一个基本平衡与稳定的状态,即它的各种生理理化指标以及血液各成份(包括溶质的浓度)处在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各种参数处在一个变化不大的正常范围。当过量的有害物质进入体内或受到病原体侵袭的时候,人的器官、组织甚至细胞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机体平衡的内环境系统受到破坏,随之导致血液、体液及组织中有害溶质浓度升高,生理、理化指标自然也  相似文献   

19.
<正>根雕造型构思贯穿宇宙、超越时空、联系古今、横掠万物,既给人以生命的复现,亦予人以哲理之思考……根雕造型是根雕创作者源自自己的情感、趣味艺术和潜意识文化生活的反映。根雕造型讲究道法自然,道法自然精神深刻地影响着广大根雕创作者,在中国古人原始性格中,喜好从人性与自然、作品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明确根雕艺术创作的指导方向,强调创作前要接受大自然熏陶、领略天地、自然之道、仔细验看品味树根的形态、肌理、可突出的亮点,可利用、借  相似文献   

20.
熊欧丽 《魅力中国》2011,(5):374-374
在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中,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争论已久,它们都主张保护自然环境,维系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焦点就在于对“人类中心”这一概念的认识。马克思真实地指出了人类中心的思想基础,这就是人只有把人自身的本质作为一种价值存在看待时,才会有所谓的人类中心问题。以人的价值的实现作为人类中心的思想基础,才是一种合理的人道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