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市旅游中心定位及其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定位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对城市定位旅游中心的必然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城市三大市场层面:居民、投资者、旅游者进行比较提出旅游经济带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中国城市发展旅游中心的三个类别、四种形态,并分别明晰其各自演进发展模式。以地方文脉、资源条件、区位因素、战略管理4大方面的内容为基础,利用模糊曲线方法确立竞争力指数,并对43个案例城市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中国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型空间格局,并对城市定位旅游中心的演进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最后针对中国城市定位旅游中心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吴童 《中国西部》2009,(6):44-45
本刊在第一时间合作发布第六届(2009)中国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TOP50)、第三届(2009)全球避暑旅游名城口碑金榜(TOP100)与第二届(2009)中国避暑名山榜(TOP100),一是因为该项研究评价课题的中国西部范围避暑旅游城市口碑调查,是由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西部中心与《中国西部》杂志社东西部发展比较研究中心携手完成的;二是因为西部避暑城市群、清凉名山群与东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20世纪末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发展迅速。区域旅游的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综合的旅游中心城市作为支撑。通过对旅游中心城市研究进展的综述以及区域旅游中心城市概念的界定,以合肥市为例对合肥市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建立五大中心和实施五大战略的合肥市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的对策,为合肥市旅游业的发展和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经济》2009,(1):66-67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位于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联”的位置,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最大的工业城市,享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山水名城、水车之都”的美誉。境内有汉、回、满、藏等38个民族,总人口330万人。兰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5.
2009年5月15日,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合作组织、烟台市旅游局、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09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高峰论坛暨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  相似文献   

6.
专家指出,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不是世界的政治中心。所以,北京要做世界城市,只能以文化立市。文化立市里面,旅游自然是重中之重。北京市旅游局公布的《世界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比较研究》认为,旅游产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城市"的重要支撑,是源于旅游产业独特的自身优势。该报告称,旅游是世界城市扩大消费的重要动力,发达的旅游产业为世界城市带来了旺盛的旅游消费,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据统计,巴黎是世界旅游收入最高的城市,每年的旅游外汇收入占法国全国的一半以上;伦敦的旅游产业一直是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产业。同时,旅游产业也是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7.
孙仁 《理论观察》2003,(4):65-67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的是要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促进市政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达到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准。齐齐哈尔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要使齐市成为北方名城,首先把齐市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过人流带动物资流、信息流和资源流,从而提升齐齐哈尔综合实力并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优秀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8.
王万军 《中国经贸》2008,(17):52-53
中国正在向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快速迈进,入境旅游逐渐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举世瞩目的2008北京奥运会很好地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旅游新形象,尤其是传播中国的文化.这将使中国旅游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浪潮。从国际旅游营销的角度看.北京奥运会主要传播了中国的国家旅游新形象。我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即绝大多数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城市知之甚少.我们必须努力提升他们对中国旅游城市的认知度和兴趣度.使外国游客产生来中国旅游的强烈感情和积极意愿。  相似文献   

9.
“澳门要改变过去单一博彩旅游目的地的现状,通过推进适度多元发展,成为亚洲旅游休闲中心,有需要整合相邻地区珠海、中山的资源,建立澳珠中旅游合作区,构建澳珠中大旅游格局,从而确立其国际旅游城市的地位,提升全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陈明金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落户成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雕塑也已竖立在双流。成都旅游的提升之路在何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乳都,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沿边开放重要中心城市。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民族风情独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塞外青城”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合川区地处中国西部、重庆西北部,幅员面积2343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是重庆的卫星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正在建设的中国知名旅游城市,还是全国儿童画之乡、全国科普示范区、重庆市级文明城区和市级森林城市.先后获评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100强区县、中国商品市场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合川人文历史厚重。  相似文献   

13.
东营区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的中心区,是胜利油田所在地,是著名的吕剧故乡。近年来,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东营融合交汇,特别是随着全省城市旅游开发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东营区城市旅游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易能全 《特区经济》2006,210(7):14-16
深圳特区建立20多年来,旅游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成为深圳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2002年,深圳接待国内外游客5062.1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5.48亿元。深圳入境游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2309.5万人次,其中,过夜海外游客449.35万人次,在全国大中型旅游城市中列第2位,旅游创汇17.23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型旅游城市中列第4位。深圳已崛起为一座现代化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重要的旅游创汇基地。  相似文献   

15.
4月22日,2007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高峰论坛在无锡太湖饭店召开。论坛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和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旅游局和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CTD)承办。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周道炯,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王茂林,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张巨功,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CTD)首席分析师、“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项目主持人张晓军,通化、平顶山、张家界、池州、无锡等市政府有关领导和来自北京、天津、南京、黄山、桂林、深圳、烟台等50多个城市旅游局的负责人出席了论坛。  相似文献   

16.
寿光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山东省文明城市。近年来,寿光市立足蔬菜产业优势,狠抓特色旅游开发,走出了一条高科技、生态型、产业化的旅游发展新路子,全市旅游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5.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6%和35%。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地方性中心城市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亚玉  董菁 《改革与战略》2011,27(2):114-116
文章从资源、市场和产品三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性中心城市乡村旅游的特征。文章认为,应通过打造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构建环城游憩带、推行乡村旅游标准化和发挥中心城市主导功能统筹城乡发展等开发策略促进地方性中心城市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会展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升级与转型,以发展会展旅游为突破口是一种审时度势的明智选择.文章选择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景洪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景洪发展会展旅游的优势、不足和意义,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经济》2009,(6):12-15
烟台市旅游业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山海仙境·葡萄酒城”的旅游城市形象品牌深入人心。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和全国旅游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烟台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381.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8.46亿元,同比增长17.31%和22.6%。其中入境旅客35.21万人次,创汇2.67亿美元,同比增长14.55%和16.39%。在由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组织的2009年度全国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中,烟台名列第23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化旅游城市和国内外著名休闲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20.
城市旅游作为旅游产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亦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领域。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面临社会主要矛盾变迁、日常消费理念更迭、生产生活方式嬗变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和挑战,亟需理念重构和实践创新。本文总结归纳了新时期城市旅游发展呈现的新趋势,提出以幸福、协同、普惠、创新、民主、绿色的发展理念,从幸福评价、全域联动、精益服务、文化创新、协同共治、绿色转型六个方面施力,以实现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