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技术创新速度不断加快,打破原来创新轨道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备受关注。企业不仅要判断好当前的技术范式的生命周期阶段,而且要辨析、预测未来的主导技术范式,而且企业应该正确地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时机预测和把握;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产品需要努力地寻求低端市场的突破口进而向高端市场慢慢接近并逐渐取得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企业突破性技术和产品需要挖掘潜在的用户市场并培养他们成为主流用户,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从技术轨道视角研究基于技术轨道理论的技术创新演化机制,认为技术创新活动除了受到市场作用外,还会受到初始条件以及随机涨落、非线性反馈等因素作用;从纵向演化角度,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轨道选择、切入点选择、顺轨创新、跃轨创新、轨道锁定等过程的演化循环,以此构建了基于技术轨道视角的技术创新演化模型。此外,通过深入探讨技术轨道理论,将技术轨道锁定按时序分为初始锁定和渐进锁定,按锁定是否显见又分为轨道隐性锁定和显性锁定。  相似文献   

3.
服务创新轨道概念初探:兼评技术轨道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技术轨道理论的评述,从服务自身的特性出发,对服务创新轨道的概念进行归纳分析,阐释服务创新轨道的内涵、特性,比较服务创新轨道与技术创新轨道的异同。结果显示:第一,解决因服务特性而产生的问题,是形成服务创新轨道的根本基础,这内在规定了服务创新活动的方向和路径;第二,市场、科技和制度环境等外部规定性要素,以及企业的战略和知识基础等,也对服务创新轨道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第三,服务创新轨道的概念更为宽泛,与具有严格内在技术规定性的制造业技术轨道相比,服务创新轨道具有多样性、非排斥性、弱连续性等特性;第四,技术轨道理论只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服务创新,技术轨道是服务创新的一种可选轨道。  相似文献   

4.
广义轨道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吴贵生  林敏 《技术经济》2012,31(2):1-5,35
本文认为,不仅存在技术轨道,而且存在其他轨道,如市场轨道、技术组织轨道、商业模式轨道、业务组合轨道等。由此提出广义轨道理论,以期扩展技术轨道理论,为后发企业的追赶提供更宽广的机会空间,为处于追赶阶段的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创新战略实施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现有低端市场颠覆下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多从要素创新和流程重塑视角,分析其在企业价值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而缺乏对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深层次思考,以及低端市场中后发企业如何凭借商业模式创新颠覆在位企业行业地位。为此,将颠覆式创新理论和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相结合,基于低端市场研究背景,采用单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以长城公司为案例样本,对低端市场颠覆下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低端市场颠覆下的后发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一般经历细分市场切入、价值网络重构、市场格局颠覆、竞争壁垒构建4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以传统化学制药产业为比较基础,归纳了生物制药产业中顺序出现的三条技术轨道——"现代生物技术作为生产工具"、"现代生物技术作为搜寻工具"和"全面整合",分析了不同技术轨道所依赖的企业关键能力,明确了企业参与产业创新的机会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竞争态势变革。最后预测了生物制药产业中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轨道——"理论+实验",指出了该技术轨道所依赖的企业关键能力、提供的创新机会和可能导致的产业竞争新态势。  相似文献   

7.
现有破坏性创新分类主要聚焦于新产品或新服务在价值提供方式以及它们对现有市场侵蚀方式方面的差异,忽略了侵蚀的目标市场性质差异及其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而在创新实践中企业对于创新变革的认知判断往往影响其战略决策。因此,基于企业认知视角,将破坏性创新分为面向全新市场、面向竞争对手市场以及面向自我市场3种类型,并基于Govindarajan&Kopalle等的测量研究及相关理论分析,结合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实际访谈,设计了3种破坏性创新测量量表,最后,以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包含面向全新市场、竞争对手市场和自我市场的破坏性创新的三因子测量模型是有效的,可为后续学者推进和细化破坏性创新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市场环境对颠覆式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探讨市场环境影响下颠覆式创新实现路径能够丰富颠覆式创新理论研究。在文献讨论的基础上,选取小米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案例进行剖析。结果发现:市场环境对颠覆式创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技术、需求和产业3个方面,后发企业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价值网络重构两条路径实现颠覆式创新。在理论上,为探讨市场环境与颠覆式创新关系提供分析框架,并提出后发企业在市场环境影响下实现颠覆式创新的思路。在实践上,为后发企业正确认知市场环境并有针对性地构建颠覆式创新实现路径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物流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轨道进而引出服务创新轨道,两条轨道并行、交叉到融合,反映了物流服务业由分离式轨道到融合式轨道的发展演化,进而通过轨道融合实现价值提升。研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物流服务业的创新轨道融合模式;物流服务业创新轨道融合经历服务创新轨道主导、技术创新轨道主导和双轨道并融主导3个阶段;物流服务业创新轨道融合方式的阶段性导致价值提升方式从单创到共创转变。  相似文献   

10.
结合理论演绎和经验归纳两种方法,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技术创新学、地理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研究方法,从技术与经济综合的角度,研究集群式产业链组织下,通过与技术轨道耦合成长,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制,重点构建集群式产业链—自主型技术轨道—自主创新能力协同演进机理模型。同时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结合技术轨道情况,动态研究在不同集群式产业链结构条件下自主创新模式的演化过程,从而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丰富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研究内容,为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自主创新政策提供新的思路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技术轨道理论,将中国制造业行业划分为供应商主导、规模密集型、专业化供应商及基于科学四种行业类型,解决了在专利效率研究中不同行业创新异质性问题。计量回归发现,专利对产出具有促进作用,对专业化供应商行业尤其明显。发明专利对于基于科学的行业贡献要高于其他类型专利,并且中国发明专利的创新水平及持续获益能力较低。政府应加强国家创新能力,针对不同技术轨道,实施差异化战略。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影响政府的轨道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和政府作为市场中的两个主体,它们之间的影响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作者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入手,研究企业在市场中如何与政府进行博弈的过程,也就是说,研究企业影响政府的轨道选择问题。作者通过从企业应不应该影响政府谈起,进而分析了企业在影响政府过程中存在的两种轨道,即"阳光轨道"和"黑色轨道",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企业影响政府轨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调整的目标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技术经济》2015,(9):32-37
通过对技术赶超理论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了演化经济学中技术赶超理论的逻辑、经济史和创新政策等,总结了演化经济学中技术赶超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启示。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赶超并不是一个单调线性过程,成熟的技术轨道上并不存在赶超机会,只有在"机会窗口"时期率先进入新兴技术轨道才有赶超的可能性;第二,成功的赶超依赖于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的"创造性破坏";第三,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政策不仅要能应对市场、公共机构和商业环境改变的挑战,而且要能改善国家创新系统的机能并增强赶超机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企业沿技术轨道的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技术轨道识别和沿技术轨道创新这一课题,国内外尚无人进行过深入研究。通过对技术轨道特点的分析,论证了高新技术企业沿技术轨道创新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预测和识别新技术轨道的策略和高新技术企业如何进入新技术轨道的策略,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概念性框架,从技术轨道强度及其变化的角度探讨了金融在促进技术与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规律。在技术轨道强度较弱阶段,政府主导的机构和资本对技术轨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轨道强度逐渐加强,市场导向的金融资本逐渐成为促进技术轨道成形和加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技术轨道强度较高的时期,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规划作用再次凸显出来。通过对4个创新型国家的经济和主要产业技术轨道发展的历史性分析,对理论框架进行了论证,并探讨了相关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颠覆性创新、创新扩散、创新模糊前端等相关理论,从全流程角度创新性地构建了颠覆性创新四阶段扩散过程模型,包括颠覆性创意产生、颠覆性创新产品开发、侵蚀非主流市场、占据主流市场4个阶段,各阶段之间相互关联、循环往复,并受到技术、市场、政策、竞争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选取液晶电视机和山寨手机作为高端和低端两个颠覆性创新典型案例,通过对其进行验证性分析,构建具体的高端与低端颠覆性创新四阶段扩散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技术轨道理论与制造企业服务化间的关系,认为技术轨道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机理包括3类:驱动机理、拉动机理和差异化机理。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内在机理是技术轨道驱动下投入服务化、企业边界变化以及用户需求、产出、政策拉动下与技术轨道的协同演化过程,且通过技术轨道形成服务化转型差异。制造企业对自身技术轨道的识别有利于确定发展所需主要技术来源及技术演化轨迹,把握实现服务化的关键机理。  相似文献   

18.
行业技术轨道变化频率的不同造成了技术生命周期更迭频率的差异,因此导致创新机会分布的差异。技术轨道变化相对缓慢的行业,创新机会的把握较多取决于资源积累能力;而技术轨道变化较快的行业,创新机会的把握较少取决于资源积累能力,而较多取决于企业学习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就这种创新机会的不同分布特征进行了论述,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百大研发创新奖的发展可看出,高端创新正呈现一些新特点、新趋势。高端创新是在原有创新理论集成的基础上,结合创新发展实践,对创新驱动发展内涵的一种新论述。高端创新源于"知识和技术"的突破式发明、"市场-技术互动"的宏观发明和"市场附加值"的高端颠覆式创新。高端创新推动技术向更高势能发展,推动市场向更高层次演变,进而形成企业、产业和国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轨道车辆的设计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生态的特点,从"和"的观念出发提出了轨道车辆的生长造型理论,而面向区域文化生态的造型方法与仿生造型方法是其生长的两条途径。通过地铁及高速列车设计实践对轨道车辆的生长造型理论进行了检验,并基于此对我国轨道车辆的造型设计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